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對症治療,富平“三步法”讓石川河重煥生機

侯佳明 發布時間:2020-07-28 10:57: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石川河是渭河的重要支流,發源於(yu) 陝西省銅川市後烈橋,在渭南市富平縣境內(nei) 全長36.4公裏,是富平人的母親(qin) 河。可在前些年,這條河“病”了。一個(ge) 很重要的“病因”是生活汙水直排。探索如何把生活汙水“留”在岸上,並妥善處理,成為(wei) 當地的一項重要工作。富平縣通過城區生活汙水零排放、處理後的中水補給河流和作為(wei) 生產(chan) 用水輸送給企業(ye) 、開展生態綜合治理這“三步法”,使石川河重現往日生機。

  城區生活汙水全收集、零排放

  梁鐵峰是富平縣城北汙水處理廠的經理。站在不斷泛著水花的生化反應池旁邊,他介紹道:“進水的主要汙染物有COD、氨氮、總磷、總氮等。進水的COD 含量是260毫克/升,出水水質能達到約20毫克/升……”

  他身邊有4個(ge) 方形大水池,每天將來自城北的大約16000立方米生活汙水進行深度處理,消毒後達標排放。

  與(yu) 此同時,在這一縣城的另一端,梁鐵峰的同行陳為(wei) 國正在城南汙水處理廠忙碌著。城南汙水處理廠每天可以消納城區大約5000立方米的生活汙水,經過多道工序,實現達標排放,每天產(chan) 生中水約4500立方米。

  渭南市生態環境局富平分局的總工程師王博說,目前富平縣每天實際處理來自城區的生活汙水約21000立方米,同時配套完備的汙水管網,基本實現汙水全收集、全處理。

  此外,他們(men) 對石川河入河排汙口進行全麵排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jue) 。目前,富平縣已經基本做到城區生活汙水零排放。

  給中水找出路:補充石川河流域,作為(wei) 生產(chan) 用水輸送給企業(ye)

  在實現城區生活汙水零排放後,富平縣還積極給這些經過處理、可以達標排放的中水尋找出路。

  因為(wei) 石川河一直缺水,所以處理達標後的一部分中水可引入石川河及其支流溫泉河,作為(wei) 河流生態補水。

  站在溫泉河濕地公園的石橋邊,遠遠地就能聽見水流的“嘩嘩”聲。走進細看,原來是一個(ge) 碗口粗的龍頭正在不斷向河裏吐出清水。梁鐵峰說,這個(ge) 龍頭流出的水正是來自富平縣汙水處理廠的中水。通過泵站,這一龍頭每天向溫泉河補充中水6000立方米至7000立方米不等。

  據了解,2019年,富平縣的兩(liang) 座汙水處理廠總共收集處理城區生活汙水749萬(wan) 噸,產(chan) 生中水674萬(wan) 噸。其中,全年向石川河補充中水135萬(wan) 噸,向支流溫泉河補充中水185萬(wan) 噸。河流生態補水占中水使用總量的47%。

  與(yu) 此同時,另一部分中水輸送給企業(ye) 用作生產(chan) 用水。

  富平熱電有限公司每天發電超過400萬(wan) 千瓦時,是當地一家大型能耗企業(ye) 。可是不同於(yu) 傳(chuan) 統發電企業(ye) ,這個(ge) 前兩(liang) 年新建的火力發電廠,除了在煙氣方麵實現超低排放外,在生產(chan) 用水方麵,全程使用中水也是其一大亮點。

  這一熱電公司工會(hui) 主席郭樸青說,富平縣汙水處理廠的中水是廠裏唯一的生產(chan) 水源。盡管中水進廠後需要經過二次處理,增加了中間環節,但是郭樸青算了一筆賬,使用中水進行生產(chan) ,除保護地下水外,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一噸中水的成本是3.5元,一噸地下水的成本是4.8元。2019年我們(men) 用了81萬(wan) 噸中水,總體(ti) 算下來的話,去年可以創造一百來萬(wan) 元的利潤。”郭樸青說。

  實施生態修複,石川河的鳥兒(er) 又回來了

  在管好生活汙水、進行河道補水的同時,富平縣作為(wei) 全國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複工程試點市縣之一,投資10億(yi) 多元對石川河生態進行綜合治理。

  富平縣以河流生態恢複為(wei) 主,采取河道治理、麵源汙染治理與(yu) 水土流失治理等多種方式恢複河道的原始生態和生物多樣性,同時最大限度減少人為(wei) 幹預。

  通過岸上、岸下麵源汙染綜合治理,如今石川河沿岸生活汙水、垃圾問題已得到根本整治,河流水質明顯改善。

  富平縣環境監測站的負責人李盈盈親(qin) 眼見證了這一變化:“我們(men) 定期對石川河生態公園、溫泉河濕地公園的水質進行監測,同時對沿岸排汙口進行排查。結合近年來的水質情況看,石川河水質比較穩定,在國家標準限值之內(nei) 。”

  通過坡岸綠化、實施水土保持工程,如今石川河流域的綠地係統和水源涵養(yang) 林大麵積增加,富平縣植被覆蓋率提高到11.46%,河道沿線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的標準。而這一生態成果,在兩(liang) 年前上遊的一次泄洪中得到了檢驗。

  白娟寧是富平縣財政局山水林田湖辦公室主任,從(cong) 2017年開始,便一直參與(yu) 石川河富平段的生態修複工作。對於(yu) 那次來勢洶洶的洪水,她印象深刻:“之前河道已經破損,沒有行洪功能,一發洪水就把周邊的耕地全部淹沒了。2018年上遊桃曲坡水庫泄洪。石川河當時最大的洪峰流量達到245立方米/秒。但石川河經受住了洪水的考驗,保證了安全度汛。”

  生態恢複鳥先知,昔日“龍須溝”變回美麗(li) “小江南”。據不完全統計,先後有白鷺、青鷺、岩沙燕等30多種鳥類又重新把家安在了石川河。石川河終於(yu) 恢複了往日水清岸綠、群鷺齊飛的動人景象。石川河國家濕地公園也成為(wei) 人們(men) 休閑散步的好去處。下一步,富平縣將進一步提升對沿河村鎮汙水的收集能力,更好地保護石川河。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