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環保人巧做“加法”確保環境安全
入汛以來,四川38條江河出現超警超保水位。四川生態環境係統巧做“加法”,通過加密飲用水水源地監測頻次,實行“一把手親(qin) 自抓”機製、全員24小時待機、保障應急物資安全待用等方式,確保汛期環境安全。
“水溫26.4℃,pH值為(wei) 8.28……”在遂寧市桂花鎮飲用水源監測點,來自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工作人員乘坐輪船來到涪江江心,對飲用水源進行采樣抽檢。隨著汛期的來臨(lin) ,遂寧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全力以赴確保飲用水安全,組織力量對桂花、渠河先鋒橋、渠河和寧橋、渠河西門鐵橋取水口汛期水質開展加密監測工作,重點對COD、氨氮、總磷、有機物和重金屬等60餘(yu) 項指標進行分析預判,對監測結果及時通報反饋。監測顯示,市城區飲用水水質完全達標,可以放心飲用。
為(wei) 確保汛期飲用水安全,瀘州市加密對飲用水水源地、重要河流的監測頻次,嚴(yan) 防因汛情引發的水環境突發事故。汛期以來,瀘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已累計出動監測人員90餘(yu) 人次開展水質監測。在做好汛期應急值班、應急監測預案的同時,與(yu) 市氣象局、水務局加強聯動協作,建立協同工作機製,及時了解上遊水量變化情況,如遇水質異常,第一時間評估水質情況,科學決(jue) 策。
汛期來臨(lin) ,成都市生態環境係統積極應對、主動作為(wei) ,嚴(yan) 守生態環境汛期安全防線。加大對重點流域周邊汙染源現場檢查的執法力度和巡查頻率,嚴(yan) 查利用汛期特殊天氣擅自停運汙染治理設施、偷排偷放等環境違法行為(wei) ,督促企業(ye) 落實汛期環境安全責任製、24小時巡查製和突發事件報告製度。
宜賓市長寧生態環境局實行“一把手親(qin) 自抓”機製,堅持把汛期水環境工作列入日常環境監管,采取分組分片巡查包保形式,加大對汙染企業(ye) 的監管和執法檢查力度。同時,結合轄區實際,認真梳理環境應急管理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突出抓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環境風險防控工作,深入重點行業(ye) 企業(ye) 及化學品企業(ye) 、較大以上環境風險單位等開展環境安全大檢查活動,累計出動150餘(yu) 人次,檢查企業(ye) 30餘(yu) 家。
甘孜州新龍生態環境局集中力量對雅礱江出入境斷麵水質開展巡查、監測,及時掌握水質變化。目前,3個(ge) 監測點位水質穩定,所有指標均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同時,嚴(yan) 格落實汛期值班值守製度,實行“1+2”模式,堅持領導幹部帶班、24小時值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