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產生近40億噸 如何讓工業固廢“變廢為寶”?
一年產(chan) 生近40億(yi) 噸,累計堆存量超過600億(yi) 噸——
讓工業(ye) 固廢“變廢為(wei) 寶”
近年來,山西省大同市雲(yun) 岡(gang) 石窟景區利用當地開山廢石、石材廠廢料、工礦淘汰機具等,進行景區美化、建設服務設施,走出一條固廢利用的創新之路。圖為(wei) 雲(yun) 岡(gang) 石窟景區內(nei) 用廢棄鍋爐加熱板製成的乘涼亭。柴 婷攝(新華社發)
邱海峰 李嘉貝
“埋不了、燒不掉、沒人要”,工業(ye) 固體(ti) 廢物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隨著化工、鋼鐵、煤電、有色金屬等行業(ye) 的發展,工業(ye) 固廢產(chan) 生量持續攀升,年產(chan) 生量近40億(yi) 噸,累計堆存量超過600億(yi) 噸,這一規模相當於(yu) 去年全國鋼材產(chan) 量的50倍、糧食產(chan) 量的100倍;占地超過200萬(wan) 公頃,約為(wei) 北京、上海麵積之和。如此大規模的工業(ye) 固廢該往哪裏去?為(wei) 何得不到妥善處理和利用?有什麽(me) 治理良方?
固廢汙染舉(ju) 報持續上升
曆時近兩(liang) 個(ge) 月,清挖出超過12萬(wan) 噸黑色黏稠物……在寧夏中衛市的美利林區,一則群眾(zhong) 舉(ju) 報讓14個(ge) 地塊的工業(ye) 固廢前不久“浮上地麵”,總麵積達到12萬(wan) 平方米,相當於(yu) 17個(ge) 足球場。
近年來,固廢汙染舉(ju) 報持續上升。生態環境部近日公布的全國環保舉(ju) 報情況顯示,2019年各類舉(ju) 報中,固廢汙染占6.8%,較2017年提高4.8個(ge) 百分點。具體(ti) 來看,一般工業(ye) 固廢汙染舉(ju) 報占23.6%,危險廢物占23.2%,礦渣尾礦占13.7%。
舉(ju) 報攀升的背後,是快速增長的工業(ye) 固廢產(chan) 生量。日前發布的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顯示,2017年,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產(chan) 生量為(wei) 38.68億(yi) 噸。而在2016年,這一數據剛剛超過30億(yi) 噸。
生態環境部此前發布的《2019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同樣反映了這一趨勢。年報顯示,發布2018年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信息的大、中城市為(wei) 200個(ge) ,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產(chan) 生量達15.5億(yi) 噸;對比來看,發布的城市較上年少了2個(ge) ,但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產(chan) 生量增加了2.4億(yi) 噸。
分地區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ye) 固廢產(chan) 生強度較高。2017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nei) 蒙古、山東(dong) 、河南七省份一般工業(ye) 固廢產(chan) 生量占全國工業(ye) 固廢產(chan) 生量的40%以上。2018年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產(chan) 生量排在前三位的省(區、市)是內(nei) 蒙古、遼寧、山東(dong) 。具體(ti) 到城市,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產(chan) 生量居首,達到7516.6萬(wan) 噸,遼寧鞍山、四川攀枝花分別以5820.2萬(wan) 噸、5613.7萬(wan) 噸排名第二、第三;前10位城市產(chan) 生的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總量為(wei) 4.6億(yi) 噸,占200個(ge) 城市產(chan) 生總量的近三成。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我國冶金和煤電產(chan) 業(ye) 最主要的集聚區,工業(ye) 固廢的產(chan) 生與(yu) 堆存已成為(wei) 製約區域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的難題。”工信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當前中國工業(ye) 固廢產(chan) 生量占到固廢產(chan) 生總量的八成以上,主要包括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冶煉廢渣、爐渣、脫硫石膏、磷石膏、赤泥和汙泥等,對環境和安全影響大。如大宗工業(ye) 固體(ti) 廢物中含有的藥劑及銅、鉛、鋅等多種金屬元素,隨水流入附近河流或滲入地下,將嚴(yan) 重汙染水源。幹涸後的尾砂、粉煤灰等遇大風形成揚塵,煤矸石自燃產(chan) 生的二氧化硫會(hui) 形成酸雨,對環境造成危害。尾礦庫、赤泥庫等超期或超負荷使用,甚至違規操作,會(hui) 帶來極大安全隱患。
綜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工業(ye) 固廢,來源於(yu) 工業(ye) 生產(chan) 活動,其本身可利用價(jia) 值並不低。專(zhuan) 家指出,相較於(yu) 廢水、廢氣,工業(ye) 固廢更容易實現資源化利用。經過適當的工藝處理,工業(ye) 固廢可成為(wei) 工業(ye) 原料或能源,如製成水泥、砂石骨料等建築材料,也可從(cong) 中提取金屬和稀有金屬,或製造肥料、土壤改良劑等。
關(guan) 於(yu) 工業(ye) 固廢利用,此前有多部國家相關(guan) 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國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
目前,利用情況如何?根據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2017年,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綜合利用率為(wei) 53.3%;生態環境部的年報顯示,2018年,200個(ge) 大、中城市的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綜合利用量占利用處置總量的比率僅(jin) 為(wei) 41.7%。
從(cong) 可以利用到實現利用,這中間顯然還有不少工作可做。山東(dong) 東(dong) 順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嘉偉(wei) 認為(wei) ,相比固廢處置量,資源利用類廢物收儲(chu) 量顯得有些杯水車薪,資源利用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主要問題在於(yu) 資源利用技術還需持續升級,隻有提升技術、降低成本,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固廢資源利用的需求。
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潘家華看來,中國工業(ye) 固廢綜合利用率低還與(yu) 相關(guan) 行業(ye) 科技創新政策支持不夠、投入不足等因素有關(guan) ,由於(yu) 工業(ye) 固廢綜合利用產(chan) 品成本高、利潤空間小,如果沒有相應政策要求和資金激勵,企業(ye) 往往會(hui) 缺乏壓力和動力去主動消化固廢、實現循環再利用。此外,社會(hui) 各界對綠色生活、環保生產(chan) 的認識不到位也是長期存在的情況,大眾(zhong) 對固體(ti) 廢物認識不足、對綜合利用產(chan) 品缺乏信任等原因,製約了綜合利用產(chan) 品的市場應用。
區域間的不平衡也是一大問題。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指出,東(dong) 部沿海地區工業(ye) 固廢產(chan) 生量小,由於(yu) 經濟發達、市場需求高,綜合利用率普遍較高;煤電、礦業(ye) 等產(chan) 業(ye) 集中的山西、陝西、內(nei) 蒙古、寧夏等中西部地區,工業(ye) 固廢產(chan) 生量大,但由於(yu) 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市場需求不足,綜合利用率偏低。
“史上最嚴(yan) ”固廢法出爐
為(wei) 提高工業(ye) 固廢處置和利用水平,一係列新舉(ju) 措加快出台。日前,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ye) 資源綜合利用產(chan) 業(ye) 協同轉型提升計劃(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區域年綜合利用工業(ye) 固廢量8億(yi) 噸,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1.5億(yi) 噸,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9000億(yi) 元。
工信部相關(guan) 負責人指出,具體(ti) 來看,主要聚焦協同利用工業(ye) 固廢製備砂石骨料、推進大宗冶金與(yu) 煤電固廢協同利用、壯大工業(ye) 固廢高值化利用產(chan) 業(ye) 規模、提高廢舊金屬利用水平、推動廢舊高分子材料高效利用、加快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推動生產(chan) 係統協同處理城市廢棄物等方麵任務。
在山東(dong) 威海,“無廢城市”建設成為(wei) 其近年來的重點工作。威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畢建康介紹,威海大力推進固體(ti) 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2019年10月,威海印發《威海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確定了59項建設指標和81項具體(ti) 任務。在固廢治理方麵,相關(guan) 部門先後出台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評價(jia) 辦法,推動工業(ye) 綠色發展;頒布實施《威海市危險廢物管理辦法》,強化危險廢物閉環管理;還在南海新區建成工業(ye) 固體(ti) 廢物處置中心,年處理、處置危險廢物及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13.7萬(wan) 噸,形成了平常與(yu) 應急相兼顧,集焚燒、填埋及綜合利用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處置能力。
包括威海在內(nei) ,目前全國共有16個(ge) “無廢城市”試點,各地紛紛加快推進工業(ye) 固廢處置與(yu) 綜合利用工作:深圳提出到2035年,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8%;包頭將於(yu) 年底完成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物聯網監控平台建設;重慶建設“固體(ti) 廢物虛擬產(chan) 業(ye) 園”,打造智慧型固體(ti) 廢物全鏈條循環利用新模式……
在法律層麵,也有新動作。新修訂的《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將於(yu) 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單獨有一章談到工業(ye) 固體(ti) 廢物,強化產(chan) 生者責任,增加排汙許可、管理台賬、資源綜合利用評價(jia) 等製度。從(cong) 法律責任來看,對違法行為(wei) 實行嚴(yan) 懲重罰,提高罰款額度,增加處罰種類,強化處罰到人,同時補充規定一些違法行為(wei) 的法律責任,被稱為(wei) “史上最嚴(yan) ”的固廢法。
“從(cong)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hui) 的戰略決(jue) 策,到循環經濟產(chan) 業(ye) 鏈的打造,再到‘無廢城市’理念的提出、固廢法律及政策的出台,我國的資源循環利用在理念、行動和實效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未來還需要多提供政策支持、企業(ye) 做到綠色生產(chan) 、科研機構提供技術保障、老百姓提高環保認知,多方協同發力。”潘家華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