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從“恩格爾係數”看生活變遷

發布時間:2020-07-30 15:09:00來源: 北京日報

  恩格爾係數,是指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通俗地說就是“吃”進嘴裏的花費在全部消費中占多少比例。它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ge) 國際標準,也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最重要的標誌之一。幾十年來,在恩格爾係數逐步降低的過程中,北京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費不斷進階,迎來了幸福生活中的一個(ge) 又一個(ge) 驚喜變化。

  告別票證市民吃喝“富講究”

  民以食為(wei) 天。吃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較低時,用在食品上的消費必然是大頭。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物資匱乏、商品短缺,糧本、糧票、油票、肉票、雞蛋票……基本生活消費品幾乎都要憑證憑票定量供應。1955年,北京城鎮居民食品消費支出中近一半都是糧食,帶葷腥的副食票怎麽(me) 使用,要一家之主絞盡腦汁地“窮算計”,雞鴨魚肉常常是過年時才有的奢侈享受。“小時候我們(men) 家有6個(ge) 孩子,加上爸媽,一個(ge) 月隻能分幾斤油。”年近70的北京胡同大媽包以蘭(lan) 回憶,那時候窮,家裏連買(mai) 豬肉都愛買(mai) 肥的,為(wei) 的是能煉出點兒(er) 大油來。(2019年10月1日《北京日報》10版,《小票券折射大變化》)

  改革開放大幕的開啟,帶來了活躍的市場經濟,讓人們(men) 的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明顯改善。市統計局的數據資料顯示,1978年,本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僅(jin) 為(wei) 365.4元,等到了1988年,翻著跟鬥地提高到1423元。與(yu) 此同時,從(cong) 1978年到80年代末這段時間,北京城市居民的恩格爾係數先是在55.3%—59.4%高位徘徊,然後從(cong) 1985年的50.6%開始波動下降。這意味著人們(men) 的生活開始擺脫貧困,進入溫飽階段。(2007年4月11日《北京日報》8版,《市民恩格爾係數達到富裕指標》)對於(yu) 北京人來說,吃飽已不再是問題,人們(men) 開始追求吃好了。

  千家萬(wan) 戶的餐桌豐(feng) 盛了,北京人也開始在吃上“富講究”,直接吃的糧食逐年減少,而雞鴨魚肉等副食則成了家常便飯。還拿當初家家稀罕的吃肉來說,人們(men) 的要求已經從(cong) “要吃肉”“要肥肉”變成了“吃鮮肉”“吃瘦肉”。很多城裏人的“吃喝”水平早已今非昔比,午餐、晚餐不少人家要做兩(liang) 三個(ge) 菜。在比較富裕的京郊,到老鄉(xiang) 家裏,招待客人的便飯裏也少不了肉和蛋,碰上好客的免不了還要喝上幾盅。(1988年1月13日《北京日報》1版,《一畝(mu) 半地的思考》)

  1992年,“居民購貨證”退出北京市。1992年12月1日,北京取消雞蛋票和肉票。1993年5月10日,糧票、油票宣告作廢——隨著物質的極大豐(feng) 富,從(cong) 1953年11月誕生的北京商品票證,終於(yu) 完成了主宰百姓生計40年之久的曆史使命,退出曆史舞台。(2001年4月30日《北京日報》9版,《明天去看票證展》)

  “這一天開始,買(mai) 東(dong) 西再也不用發愁沒票了!”包大媽笑著說。吃飽吃好的北京人,憧憬著更加美好的小康生活。

  “旅遊”首次納入家庭消費支出

  1993年,北京恩格爾係數首次降至50%以下。這在北京人的消費史上是特別有意義(yi) 的一件大事。因為(wei) 根據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係數在40%-50%就是小康了。從(cong) 這一刻開始,北京人就朝著小康生活結結實實地奔去了。

  恩格爾係數降到50%以下,意味著人們(men) 終於(yu) 有一半以上的錢可用於(yu) 食品以外的消費了。能掙會(hui) 花的北京人,在改善起生活質量上一點兒(er) 不含糊。在吃上,追求健康的北京人講究起了營養(yang) 、風味、快捷、保健,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市場上的粗糧玉米麵能賣得跟好大米一個(ge) 價(jia) ;在穿上,北京人講究起了質地、品位和款式;在用上,電視機、錄音機、洗衣機、電冰箱這新“四大件”,也逐漸取代了手表、自行車、收音機、縫紉機老“四大件”,成了普通家庭的常見家當。1993年春節,穿用商品的銷售增長第一次超過吃的商品。按照恩格爾係數判定生活水平的方法,本市年節消費的這種變化,表明居民生活消費水平明顯提高。(1993年2月12日《北京日報》2版,《本市春節市場消費起變化 工業(ye) 品銷售增幅首次高於(yu) 副食品》)

  在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的過程中,北京老百姓也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90年代初還挺稀罕的旅遊,到1992年就成了居民家庭消費性支出的一項,首次出現在統計部門的報表中。也是從(cong) 這一年開始,本市居民家庭收入和旅遊支出這兩(liang) 個(ge) 數字明顯呈現逐年同步上升的趨勢。

  雙休日的一大早,市民馬師傅一家三口就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地坐火車去天津了。21元錢一張票,用不了倆(lia) 小時,到了。先去逛世界大廈、勸業(ye) 場,中午到南市食品街吃有名的“狗不理”包子,下午信步海河之濱。傍晚,一家人心滿意足,帶著各自的收獲,搭火車回北京。

  “五一”去康西草原騎馬踏青,六月份去密雲(yun) 遙橋峪睡農(nong) 家炕,連同這一回,這個(ge) 普通的北京三口之家半年多已經出去玩兒(er) 了三趟了。“下回爭(zheng) 取帶孩子去一次青島。”馬師傅這樣籌劃著。

  登高原雪域,走戈壁風沙,臨(lin) 東(dong) 海波濤,沐南島椰風,察祖國之廣袤;攀井岡(gang) 哨口,走長征之路,住延安窯洞,觀天安門升旗,知先輩創業(ye) 之艱辛……在上世紀90年代,像馬師傅家這樣走出家門去旅遊的北京人越來越多了。(1997年8月10日《北京日報》1版,《千萬(wan) “京人”逍遙遊》)

  1998年,北京市民在旅遊方麵的支出繼續穩步增長。當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wei) 41.1%,而人均旅遊支出達到137.05元,是1992年的6倍還多。那會(hui) 兒(er) 剛開始時興(xing) 自駕遊,有本兒(er) 無車的市民李京算計好了路線,準備假日租輛富康和朋友一起去踏青。她說,自駕車出遊更自由,踏青的範圍也隨心所欲。(1999年4月10日《北京日報》5版,《遠足踏青》)

  “萬(wan) 元戶”過時

  消費“三級跳”

  1999年,北京市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首次降到40%以下,為(wei) 39.5%。這是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標誌。根據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係數在30%—40%為(wei) 富裕,因此這意味著北京市民的生活開始從(cong) 小康向富裕邁進。

  市民的錢袋子普遍鼓起來了。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人創造的新名詞“萬(wan) 元戶”,幾乎成了家庭擁有巨額財富的代名詞。等到了2000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wan) 元大關(guan) ,達到10349.7元,“萬(wan) 元戶”也因此成了一個(ge) 過時的曆史名詞。因為(wei) 在北京家庭裏,特別是在城鎮家庭裏,“萬(wan) 元戶”太普通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出了幾何級數遞增的個(ge) 人財富和家庭收入。(2002年9月16日《北京日報》1版,《建設小康譜新篇》)

  與(yu) 此同時,北京人的消費水平也實現了“三級跳”——從(cong) 過去千元級的家電消費,萬(wan) 元級的移動電話、普通住房消費,到達了十萬(wan) 元級的私人汽車、商品房消費。(2002年3月14日《北京日報》6版,《北京人消費20年跳三級》)2003年,本市戶均擁有的存款數已超過10萬(wan) 元,住房、汽車、旅遊及留學等消費持續升溫,市民在教育文化娛樂(le) 、交通通訊和醫療保健方麵花錢也更加大方。(2003年5月14日《北京日報》6版,《北京出現“超儲(chu) 蓄”現象》)

  收入和消費的雙增長,見證了北京人生活質量的顯著提升。53歲的曹玉琦告訴記者,她現在不為(wei) 吃穿發愁了,注意力都到提高生活質量上來了。什麽(me) 是小康?在她看來,小康就是收入不斷增加,有餘(yu) 錢買(mai) 點股票、基金,有時間就出去轉轉。“今年已經出去旅遊兩(liang) 次了,3月去了趟雲(yun) 南,9月又去趟山東(dong) 。什麽(me) 大理、麗(li) 江啊,威海啊都去過了。”(2007年10月15日《北京日報》9版,《50位市民統計局裏曬賬本》)

  收入跑贏GDP

  服務性消費時髦

  2017年,我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wei) 29.3%,進入了聯合國劃分的富足區間。那一年,北京市居民恩格爾係數為(wei) 20.2%,全國最低,人民生活整體(ti) 上邁向富裕。(2018年12月22日《北京日報》3版,《北京經濟社會(hui) 發展40年迎巨變》)

  近幾年來,居民收入增長連年跑贏GDP增長,強有力地支撐了人們(men) 的消費新升級。2018年,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躍升至62361元,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較1956年增長309倍;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增長了近200倍。從(cong) 城鎮到鄉(xiang) 村,家家戶戶的錢包都鼓了起來。鼓起來的錢袋子中,除了傳(chuan) 統工資性收入,還有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產(chan) 性收入等。

  幾十年來,北京居民收入已經逐步打破工資性收入占絕對主導的單一結構,轉移淨收入全麵增長,經營淨收入結構優(you) 化,財產(chan) 淨收入也從(cong) 無到有。北京老百姓的恩格爾係數則不斷降低,消費結構也隨之改變了以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為(wei) 主的格局,從(cong) 物質性消費向服務性消費升級,更高層次的旅遊、教育、文化、養(yang) 老等消費的比重不斷升高,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加豐(feng) 富。(2019年9月22日《北京日報》1版,《首都市民錢袋子鼓起來》)

  今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宏偉(wei) 目標即將實現,人們(men) 追求的美好生活將進一步向更高水平邁進。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