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驚心!9月大“吞金獸”吞下個“金寶寶”

王春嵐 發布時間:2020-08-05 09:35:00來源: 武漢晚報

  驚心!9月大“吞金獸(shou) ”吞下個(ge) “金寶寶”
   吞下黃金真會(hui) 有生命危險嗎?醫生說“不絕對”

  養(yang) 娃要花錢,孩子因此被昵稱為(wei) “吞金獸(shou) ”。近日,9月大男嬰嘟嘟(化名)就演了一出現實版“吞金獸(shou) ”:他吞下了金項鏈上的吊墜金寶寶。

  嘟嘟平時活潑好動,上周,他被一位阿姨抱著逗笑的時候,一把抓斷了阿姨脖子上的黃金項鏈,並把項鏈上的“黃金寶寶”吊墜塞進了嘴裏。等家長反應過來,已經沒法從(cong) 嘟嘟嘴裏摳出來了。

  按照醫生的建議,家長先觀察了三天,吊墜沒能自行排出,隻好帶著孩子到武漢兒(er) 童醫院求助。檢查顯示,吊墜卡在孩子食道入口處。隨後,耳鼻咽喉科張亞(ya) 敏醫生做急診手術取出了吊墜。因為(wei) 吊墜外形不規則,嘟嘟的食道入口處有輕微劃傷(shang) 、出血。

  現實版“吞金獸(shou) ”並不罕見。該科上周還遇到一名10歲女孩,因為(wei) 太喜歡禮品包裝上的金屬“雙喜”字,就含在嘴裏睡覺,結果不慎吞下,也是做手術才取出。

  另一種名為(wei) “巴克球”的磁力金屬球,是兒(er) 童醫院非常常見的食道異物。去年9月,一名3歲男孩因為(wei) 好奇,把23顆“巴克球”連起來,做成一根“麵條”放進嘴裏,一不小心咽了下去。此後幾天裏,孩子一直肚子疼,才被家長發現此事,送到醫院手術取出。

  至於(yu) 紐扣電池、小發卡、回形針、金屬筆帽等異物,每年也會(hui) 遇到不少例。

  張亞(ya) 敏醫生提醒家長,陪護小嬰兒(er) 時,最好不要戴項鏈、戒指、手鏈等裝飾品,也別給孩子穿戴有小飾品的衣服。

  延伸閱讀

  “吞金自殺”真會(hui) 要命嗎?

  電視和小說裏,不乏古人“吞金自殺”的橋段。從(cong) 現實角度看,吞下黃金真會(hui) 有生命危險嗎?

  2015年,武漢協和醫院曾接診一位19歲小夥(huo) ,1歲時無意吞下媽媽的金耳環。擔心做手術取耳環,會(hui) 在孩子身體(ti) 上留下疤痕,媽媽決(jue) 定先觀察。兒(er) 子“懷揣”金耳環長大,長成1.75米的壯小夥(huo) ,麵臨(lin) 找工作、談戀愛,媽媽才決(jue) 定帶他到醫院取耳環。

  從(cong) 這個(ge) 案例來看,吞金的危險,似乎沒有傳(chuan) 說中那麽(me) 誇張?

  對此,武漢兒(er) 童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夏忠芳分析,傳(chuan) 說確實不絕對。金元素無毒,是惰性金屬,短時間內(nei) 也不容易被腐蝕。有理論認為(wei) ,古人吞的可能是水銀,因汞中毒死亡;或吞下的金首飾邊角不光滑,劃破食管或胃腸後引發死亡。但是,要提醒家長的是,兒(er) 童髒器嬌嫩,一旦異物刺破消化道,可能會(hui) 引發大出血或進入腹腔“亂(luan) 走”,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家長們(men) 一定要看緊家中幼兒(er) ,別讓他們(men) 誤吞異物。

  當年給小夥(huo) 取金耳環的專(zhuan) 家、武漢協和醫院微創胃腸外科蔡開琳教授也說,金耳環的掛鉤比較尖銳,已刺破小夥(huo) 的腸腔,看似幸運,其實也危險,不能當作參考。

  專(zhuan) 家們(men) 還提醒家長,一定要提防“巴克球”,這種磁珠玩具被孩子吞下肚後,會(hui) 在胃及腸道內(nei) 相互吸附,有胃腸穿孔壞死的風險。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