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施策,打好夏季臭氧汙染防治攻堅戰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了8月上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hui) 商情況。根據預報,8月上半月,全國空氣質量總體(ti) 較好,以良至輕度汙染為(wei) 主,首要汙染物主要為(wei) 臭氧。京津冀及周邊區域中南部、長三角、東(dong) 北區域局地可能出現臭氧中度汙染。
一段時期以來,夏季臭氧汙染已成為(wei) 我們(men) 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攔路虎”,與(yu) 秋冬季PM2.5汙染成為(wei) 擋在我們(men) 麵前的“兩(liang) 座大山”。數據顯示,2019年,337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同比上升6.5%,以臭氧為(wei) 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占總超標天數的41.8%,導致全國優(you) 良天數比率同比損失2.3個(ge) 百分點。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長三角地區,臭氧甚至已經超過細顆粒物成為(wei) 影響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的首要因素。
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形成臭氧的重要前體(ti) 物,為(wei) 加強VOCs治理,有效控製臭氧汙染,不久前,生態環境部製定了《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組織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及蘇皖魯豫交界地區的95個(ge) 城市開展夏季臭氧治理攻堅行動,指導和幫助地方政府及企業(ye) 切實減少VOCs排放,提升臭氧治理能力。截至7月底,已派出168個(ge) 工作組,深入58個(ge) VOCs排放量大、臭氧汙染壓力重的城市完成第一輪次強化監督幫扶工作。
生態環境部把防治臭氧汙染作為(wei) 強化監督幫扶工作的重點,體(ti) 現了精準治汙的思路。今年以來,各地按照這個(ge) 思路,積極行動,瞄準重點,精準施策,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從(cong) 6月的監測數據來看,夏季臭氧治理攻堅開局良好。95個(ge) 城市平均優(you) 良天數為(wei) 19天,同比提高5天;其中80個(ge) 城市優(you) 良天數同比提高,5個(ge) 城市同比持平,10個(ge) 城市同比下降。空氣質量的改善反映了監督幫扶工作確實抓到了要害,堅定了我們(men) 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信心。
此次監督幫扶工作的總體(ti) 要求,就是“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在問題上,就是要聚焦當前VOCs治理中存在的無組織排放嚴(yan) 重、治理設施簡易低效、監測監控不到位等突出短板;在時間上,就是要聚焦臭氧汙染高發的夏秋季;在區位上,就是要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在對象上,就是要聚焦VOCs排放的重點企業(ye) 、重點園區和企業(ye) 集群;在行業(ye) 上,就是要聚焦石化、化工、工業(ye) 塗裝、包裝印刷和油品儲(chu) 運銷等五大行業(ye) ;在措施上,就是要突出源頭減排和過程管理,對全流程、全鏈條、全環節分別提出管控措施。而且監督幫扶的區位、重點和措施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環境空氣質量預測及形勢評估情況,每月動態調整。這些行動舉(ju) 措無一不體(ti) 現了“精準”要義(yi) 。
專(zhuan) 家研究指出,臭氧的前體(ti) 物VOCs來源複雜,揮發性強,涉及行業(ye) 廣,產(chan) 排汙環節多。隻有摸清臭氧汙染產(chan) 生情況以及形成機理,控製臭氧汙染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為(wei) 此,生態環境部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VOCs走航監測、自動監控等先進技術,開展重點區域臭氧前體(ti) 物遙感監測,篩選VOCs治理重點關(guan) 注區域,確定重點控製的VOCs物質以及物質名錄、行業(ye) 名錄、排放環節,從(cong) 提高企業(ye) 治汙設施VOCs收集率、加強無組織排放控製、在工業(ye) 園區企業(ye) 集群建立集中處理設施、加強監測監控摸清VOCs的排放和臭氧生成遷移規律等5個(ge) 方麵,指導各地開展科學治理,大大提高了治理效率。
從(cong) 時間上來講,當前正處於(yu) 臭氧汙染高發階段,能否控製住夏秋季的臭氧汙染,關(guan) 係到今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能否順利收官。各地要抓住時機,落實責任,科學應對,細化措施,著力從(cong) 源頭遏製臭氧汙染,確保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如期實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