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軍事題材影視作品:以光影之筆繪金戈鐵馬

詹慶生 發布時間:2020-08-05 10:54:00來源: 光明日報

  軍(jun) 事實踐是藝術創作的前提和基礎,而藝術創作則是對軍(jun) 事實踐的提煉和升華。中國日益發展的國防工業(ye) ,為(wei) 中國軍(jun) 事影視邁向“重工業(ye) 水平”奠定了基礎,而軍(jun) 事影視及其創造的文化軟實力,則成為(wei) 國家、軍(jun) 隊最佳的形象大使,它們(men) 不僅(jin) 反映了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的跨越式發展,展示了科技強軍(jun) 興(xing) 軍(jun) 的巨大成就,也展現了中國軍(jun) 隊的使命任務與(yu) 責任擔當,塑造了中國軍(jun) 隊正義(yi) 之師、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形象。

  記錄國防故事 見證強軍(jun) 之路

  回顧中國軍(jun) 事影視發展史不難發現,軍(jun) 事影視不僅(jin) 再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93年來所走過的光輝曆程,也再現了我國國防科技與(yu) 武器裝備實現的曆史性跨越,彰顯了科技興(xing) 軍(jun) 對於(yu) 我國國防事業(ye) 以及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yi) ,更折射出了在這個(ge) 過程中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傳(chuan) 統、堅忍的精神意誌,以及非凡的智慧與(yu) 創造才能。

  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在革命戰爭(zheng) 年代的曆史,是一部以劣勢裝備戰勝強敵的曆史。“小米加步槍”,不僅(jin) 是對艱苦奮鬥作風的頌揚,也反映了人民軍(jun) 隊早期成長過程中武器裝備水平較低的事實。影片《百團大戰》(2015)中再現了著名的黃崖洞保衛戰。作為(wei) 抗戰時期八路軍(jun) 最大的武器生產(chan) 基地,黃崖洞兵工廠其實隻能進行簡單的武器裝備維修和步槍等輕武器生產(chan) 。缺乏火炮等重武器,輕武器彈藥奇缺,一直是困擾我軍(jun) 的難題。在影片《董存瑞》(1955)中,董存瑞剛參軍(jun) 時便因在戰鬥中“揮霍”了配發的10發子彈而受到批評,而在電視劇《亮劍》(2005)中,缺少炮火支援的李雲(yun) 龍不得不使出“手榴彈雨”的奇招才打敗了日軍(jun) 山崎大隊。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men) 造”,戰場繳獲一直是我軍(jun) 早期武器裝備的主要來源。新中國成立時,人民解放軍(jun) 的武器裝備家底多是在抗日戰爭(zheng) 和解放戰爭(zheng) 中繳獲的。影片《開國大典》(1989)重現了開國大典時天安門閱兵的盛況,但少有人知的是,受閱裝備中的95%都是從(cong) 戰場繳獲的。以繳獲為(wei) 主直接導致了我軍(jun) 武器裝備的繁雜,比如槍炮就有100多個(ge) 品種,80多種口徑,產(chan) 自幾十個(ge) 國家,被稱為(wei) “萬(wan) 國牌”,而且步兵武器裝備多,海空軍(jun) 武器裝備少,整體(ti) 質量、性能水平偏低。

  正因如此,新中國高度重視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尤其是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在經曆十年左右以引進和仿製為(wei) 主的起步階段之後,我國武器裝備體(ti) 係初步實現了從(cong) 少到多,從(cong) 簡單到複雜,從(cong) 雜式到製式,從(cong) 以輕武器為(wei) 主到以重武器為(wei) 主,從(cong) 步兵到諸軍(jun) 兵種的一次飛躍,這也在我們(men) 的影視題材作品中有所體(ti) 現。

  成就經典人物 成為(wei) 市場擔當

  從(cong) 1960年到1970年末,我國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進入自力更生、自主發展的階段,取得了“兩(liang) 彈一星”這一令世界震驚的巨大成就。多年後,影片《橫空出世》(1999)、《絕密工程》(2017),電視劇《國家命運》(2012)、《激情的歲月》(2019)等影視作品為(wei) 世人揭秘了“兩(liang) 彈一星”背後的故事,展現了“兩(liang) 彈一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廣大官兵、科研工作者在人跡罕至的茫茫戈壁,在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後,最終創造了震撼世界的東(dong) 方巨響。中國僅(jin) 用十幾年就完成了“兩(liang) 彈一星”項目,創造了世界上尖端武器研製時間最短的奇跡。

  “兩(liang) 彈一星”對於(yu) 中國人的意義(yi) ,還在於(yu) 在鄧稼先等科學家身上所體(ti) 現的舍身忘己的家國情懷,以及獨立自主、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民族精神。在《無問西東(dong) 》(2017)、《我和我的祖國》(2019)等影片中,當主人公向著大漠深處毅然行進,當他取下帽子顯出暴露於(yu) 核輻射的後果,當一對戀人近在咫尺卻無法相認甚至就此抱憾永別……銀屏上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節,不僅(jin) 是上萬(wan) 隱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舍身奉獻的偉(wei) 大精神的注解,也是那一代人為(wei) 時代奮鬥作出莫大犧牲的見證。而目睹這一切的中國觀眾(zhong) 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兩(liang) 彈一星”精神的含義(yi) ,也能激發億(yi) 萬(wan) 中華兒(er) 女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奮勇前進。

  進入新世紀,我軍(jun) 加快實施科技興(xing) 軍(jun) 戰略,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加速推進,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更是進入了一個(ge) 快車道。在作戰牽引、體(ti) 係建設、創新驅動、素質至上、實戰運用、軍(jun) 民融合、人才優(you) 先的跨越式發展戰略指導下,中國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成就卓著。這些發展的新成果,在新世紀以來的軍(jun) 事影視作品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呈現。如《突出重圍》(2000)、《士兵突擊》(2006)以及《我是特種兵》係列(2011—2013)等電視劇,展現了陸軍(jun) 將士的風采。而集大成之作則是2015年的影片《戰狼》,《戰狼》是新世紀之後第一部獲得市場成功的中國當代軍(jun) 事題材電影,基於(yu) 軍(jun) 事動作片的定位,片中出現的主要是步兵、裝甲兵和陸航裝備。

  兩(liang) 年後,影片《戰狼2》創造中國電影票房新紀錄,片中發射導彈一舉(ju) 決(jue) 勝的海軍(jun) 052D型驅逐艦,正是中國海軍(jun) 的新型主力戰艦之一,而片中亮相的其他新型艦船還包括071型船塢登陸艦、054A型護衛艦等,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還在片中獻出了銀幕首秀。在2018年的《紅海行動》中,除了054A型導彈護衛艦、071型船塢登陸艦,還出現了904型運輸補給艦、039A型常規潛艇以及726型氣墊登陸艇等新型裝備的身影。這些作品,連同《旗艦》(2008)、《火藍刀鋒》(2012)等電視劇,共同見證和記錄了人民海軍(jun) 逐夢海天、走向深藍的堅實步伐。

  關(guan) 注科技興(xing) 軍(jun) 展現責任使命

  2000年以來,關(guan) 注空軍(jun) 發展、展現空軍(jun) 使命的影片不斷湧現。《衝(chong) 天飛豹》(2000)講述了新型殲擊轟炸機“飛豹”試飛定型故事。《殲十出擊》(2011)展現了殲-10戰機,這款由中國人獨立開發、自主研製的新型戰機的列裝,使我空軍(jun) 形成了以第三代戰機為(wei) 骨幹的空中武器裝備體(ti) 係,具有裏程碑式的重大意義(yi) 。而2017年的影片《空天獵》,更是對人民空軍(jun) 裝備發展和實戰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剛列裝不久的“大國重器”殲-20、運-20更首次以戰鬥姿態出現在銀幕上。這些中國戰鷹掠過天際,展示了中國空軍(jun) 強勁的發展速度和強大的體(ti) 係作戰能力。

  而影片《飛天》(2011)、《我和我的祖國》(2019)、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019)中展示的中國航天員選拔、神舟十一號飛船、國際空間站等故事情節,不僅(jin) 折射了中國航天事業(ye) 所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也包含著對中國航天科技的高度信心,以及對中國軍(jun) 人非凡勇氣與(yu) 能力的高度信任。在《導彈旅長》(2002)《石破天驚》(2006)《天嘯》(2008)等電視劇中,中國導彈部隊的神秘麵紗被揭開,中國觀眾(zhong) 得以直觀了解我火箭軍(jun) (原第二炮兵部隊)的發展成就,展示了大國長劍,核常兼備,威震蒼穹和火箭軍(jun) 強大的戰略製衡能力。

  科技興(xing) 軍(jun) ,助推中國軍(jun) 隊的騰飛,而影視藝術則為(wei) 這個(ge) 騰飛賦予了更具感染力的動人力量。從(cong) 《南征北戰》《地雷戰》《地道戰》到《戰狼2》《空天獵》《紅海行動》,透過光影藝術的折射,可以看到通過科技興(xing) 軍(jun) ,憑借幾代科技工作者的艱辛付出,中國國防科技與(yu) 武器裝備已實現了從(cong) “小米加步槍”到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曆史性跨越。

  (作者:詹慶生,係國防大學軍(jun) 事文化學院教授)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