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全麵禁漁的三年:漁民退捕上岸 執法有力跟進
花了近1.3萬(wan) 元,購買(mai) 13955尾魚苗增殖放流——這份生態修複補償(chang) ,讓王洪春教訓深刻。
家住赤水河邊,祖祖輩輩打魚為(wei) 生,貨船司機王洪春熟諳各種捕魚方法。去年夏天的一個(ge) 夜晚,他在貴州省遵義(yi) 市赤水市鰱魚溪碼頭附近放下幾個(ge) 地籠,捕獲21條野生魚,其中多尾為(wei) 珍稀魚類,被巡河民警逮個(ge) 正著。公安機關(guan) 以涉嫌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罪立案偵(zhen) 查,對王洪春實施刑事拘留。
案件偵(zhen) 辦期間,根據遵義(yi) 市公檢法等部門聯合出台的《關(guan) 於(yu) 辦理環境資源犯罪案件實行生態修複的實施意見(試行)》,公安機關(guan) 建議王洪春主動彌補過錯:按照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chan) 研究所評估製定的生態修複方案,購買(mai) 魚苗增殖放流。後鑒於(yu) 王洪春有認罪悔罪表現,公安機關(guan) 為(wei) 他辦理了取保候審。
王洪春付出的偷捕代價(jia) ,折射出赤水河流域打擊非法捕撈的執法力度。
穿越雲(yun) 貴川三省,蜿蜒約500公裏,赤水河是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場所。長期以來受過度捕撈等影響,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下降,漁業(ye) 資源逐年衰退,影響長江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安全。
2016年1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時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ge) 時期,要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同年底,原農(nong) 業(ye) 部發布《關(guan) 於(yu) 赤水河流域全麵禁漁的通告》,明確從(cong) 2017年1月1日零時起至2026年12月31日24時止,在赤水河流域實施全麵禁漁,禁止一切捕撈行為(wei) ——這是長江流域首條實施全麵“十年禁漁”的一級支流。
2019年初,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聯合印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chang) 製度實施方案》,明確要求,“2019年底以前,完成水生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率先實行全麵禁捕”“2020年底以前,完成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的漁民退捕,暫定實行10年禁捕”。
長江十年禁漁,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關(guan) 鍵之舉(ju)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明確要求:落實好長江十年禁漁。
近日,記者沿赤水河貴州段重點水域實地探訪,捕捉全麵禁漁3年多來的點滴變化。
禁漁勢在必行
“前些年,捕撈規格普遍不足20厘米,岩原鯉等中大型魚類還是幼苗的時候就被捕撈了,有的土著魚類已經從(cong) 監測範圍內(nei) 消失”
連日大雨剛剛消停,赤水河水勢洶湧,陣陣濤聲回蕩山穀。一艘快艇疾馳而來,在河麵劃出兩(liang) 道白色水浪。行至一處開闊水域,遵義(yi) 市習(xi) 水縣畜牧漁業(ye) 發展中心主任張勁鬆將頭伸出窗外,打量著熟悉的場景。
7年前的那次執法行動,張勁鬆記憶猶新。
2013年夏天,時任習(xi) 水縣漁政站站長的張勁鬆接到舉(ju) 報——夜間常有人在習(xi) 酒鎮河段非法電魚。張勁鬆組織全站3名執法人員,聯合原縣農(nong) 牧局9名工作人員,開展專(zhuan) 項執法行動。
“就在這個(ge) 地方,眼睜睜看著6艘船從(cong) 眼前跑掉……”由於(yu) 沒有執法船,張勁鬆和同事們(men) 隻好分守兩(liang) 岸,準備用繩索和漁網攔截電魚船。誰知偷捕分子將螺旋槳拆卸下來,讓船順著水勢逐流而下,岸邊執法人員束手無策。
早在2002年,原農(nong) 業(ye) 部發布《關(guan) 於(yu) 在長江流域試行春季禁漁製度的通知》,赤水河被納入春季禁漁範圍。2003年起,貴州省將每年2月1日至5月31日定為(wei) 赤水河禁漁期。2005年,國務院批準設立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地跨四川、雲(yun) 南、貴州和重慶三省一市,赤水河被納入,其中貴州省仁懷市五馬河口至赤水市大同河口為(wei) 保護區5處核心區之一。
彼時,赤水河沿岸各地經濟發展提速,貨運船隻往來不斷,談生意的、跑運輸的紛至遝來,帶火了當地餐飲業(ye) 。
“河魚價(jia) 格不斷往上躥,動輒幾十元一斤,個(ge) 頭大的魚每斤能賣到數百元。”暴漲的魚價(jia) ,讓打小在赤水河邊長大的張勁鬆憂心忡忡:越來越多的人盯上了赤水河裏的魚,“除持證的專(zhuan) 業(ye) 漁民外,大量副業(ye) 漁民也開始活躍起來,地籠、滾鉤、電魚機、密眼網等禁用漁具禁而難絕。”
多年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對赤水河實施了連續監測。監測結果顯示,這裏的魚類資源狀況呈明顯衰退趨勢,漁業(ye) 捕撈規格小型化、低齡化趨勢加劇。
“前些年,捕撈規格普遍不足20厘米,岩原鯉等中大型魚類還是幼苗的時候就被捕撈了,有的土著魚類已經從(cong) 監測範圍內(nei) 消失。”每年沿赤水河開展3個(ge) 月以上實地考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飛認為(wei) ,相較於(yu) 其他因素影響,過度捕撈是破壞赤水河水生生物資源的主要因素之一。
漁業(ye) 法規定“禁止在禁漁區、禁漁期進行捕撈”,赤水河非法捕撈為(wei) 何屢禁不止?
“執法監督力度不夠是重要原因之一。”遵義(yi) 市原漁政站站長田景權說,僅(jin) 靠漁政部門的行政處罰,不足以震懾非法捕撈活動。長期從(cong) 事漁政監督管理工作,田景權感觸頗深,“一個(ge) 縣有幾十公裏河段,漁政執法隊伍就那麽(me) 幾個(ge) 人,要禁絕非法捕撈,力不從(cong) 心。”
“每年禁漁期就幾個(ge) 月,魚苗剛長大一點就失去庇護。”田景權和沿河各地漁政部門的同事們(men) 心裏清楚,改變過度捕撈現狀、打破困局,全流域、全時段禁漁才是最好的辦法。
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一場生態保衛戰在赤水河流域打響。2017年1月1日零時起,赤水河流域“十年禁漁”。“全流域、全時段‘十年禁漁’,為(wei) 水生生物恢複元氣留出充分的空間和時間,主要魚類可繁衍兩(liang) 至三代,有助於(yu) 資源數量、種類的穩步恢複。”劉飛說。
漁民退捕上岸
“所有漁船全部上岸,轉產(chan) 漁民除了有征收補償(chang) ,政府還配套後續保障”
14歲上船,40歲上岸,人到中年突然要換個(ge) 活法,王小均一度陷入迷茫。
赤水河進入赤水市複興(xing) 鎮後,河麵變得寬闊,水流平緩,是各種魚類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過去,守著家門口的“聚寶盆”,複興(xing) 鎮長江村村民王小均每天隻需下河忙碌幾個(ge) 小時,年收入輕鬆過10萬(wan) 元。
“除了打魚沒別的生計,往後拿什麽(me) 養(yang) 家?”2015年底,原農(nong) 業(ye) 部與(yu) 貴州省政府啟動長江流域赤水河貴州段捕撈漁民轉產(chan) 轉業(ye) 工作,遵義(yi) 市所轄赤水市、習(xi) 水縣、仁懷市三地漁民率先退捕上岸。麵對上門商談退捕事宜的工作人員,王小均遲遲不願明確答複。
在擔心後路的同時,王小均也在觀望安置政策。“我是持合法捕撈證的漁民,以前按規定繳納了漁業(ye) 資源增殖保護費,如果跟‘三無船’(無船名船號、無船舶證書(shu) 、無船籍港)一個(ge) 待遇,當初的錢就白交了。”
在赤水河謀生計的人群裏,不僅(jin) 有持證漁民,還有不少私自建造船隻捕魚的沿岸村民。為(wei) 做好退捕漁民安置工作,赤水市組織專(zhuan) 人以調研、座談等方式,摸清漁民生產(chan) 生活和家庭收入情況,廣泛征求他們(men) 的意願和訴求。經過30多次修改完善,赤水市拿出一套退捕轉產(chan) 轉業(ye) 工作方案。
“沒有合法捕撈證的漁民,要是享受同等安置政策,的確有失公允,也不利於(yu) ‘禁漁令’的實施。”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赤水管理站站長劉定明介紹,赤水市在推進退捕漁民轉產(chan) 轉業(ye) 過程中,實施精準退捕。
通過核實登記注冊(ce) 和《漁業(ye) 捕撈許可證》發放、年審情況,赤水市從(cong) 最初統計的300多家船戶中確定138戶為(wei) 轉產(chan) 漁民。“所有漁船全部上岸,轉產(chan) 漁民除了有征收補償(chang) ,政府還配套後續保障。”合法權益有保障,王小均交出了漁船和捕撈工具。
“上岸後3年過渡期內(nei) ,每戶轉產(chan) 漁民每年享有1.88萬(wan) 元生活補助,生活困難的漁民被納入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無房戶則優(you) 先享受城鎮保障性住房。”劉定明說,赤水市累計統籌各類資金1700餘(yu) 萬(wan) 元,用於(yu) 落實赤水河漁民轉產(chan) 轉業(ye) 工作。
漁船征收補償(chang) 和生活補助到位後,王小均拿出所有積蓄再加上銀行貸款,在赤水市區買(mai) 下兩(liang) 套房子,一家六口進了城,開了一家小餐館。
對有意願自主創業(ye) 的漁民,赤水市給予2萬(wan) 元啟動資金,項目通過驗收後再追加5萬(wan) 元補助,同時配套貸款貼息等政策。“前後領到7萬(wan) 元扶持資金,幫我把餐館開了起來。”王小均把臨(lin) 街那套房子改造成了餐館,在城裏站穩腳跟,家庭收入比上岸前翻了一番。
出赤水市區往南約50公裏,元厚鎮陛詔村漁民楊正雄也開始了新生活。但與(yu) 王小均不同,他留在村裏發展。
赤水河“禁漁令”出台後,市場對魚的旺盛需求如何滿足?楊正雄覺得生態魚養(yang) 殖是商機,用上漁船征收補償(chang) 款和生活補助資金,楊正雄很快就建好一片占地4畝(mu) 多的魚池,還引來清冽的山泉水。遺憾的是,第一批魚苗投下去,不到一個(ge) 月就全部死亡,6萬(wan) 元投資轉眼打了水漂。
“海拔近千米,水溫比河水低得多,一般的魚還不大適應這種環境。選什麽(me) 苗、喂什麽(me) 食都有講究,稍有差錯就會(hui) 出問題。”吃一塹長一智,楊正雄在農(nong) 業(ye) 部門協調下跑到周邊大型養(yang) 魚基地請教,學習(xi) 高山生態魚養(yang) 殖。“口感和野生河魚相差不大,價(jia) 格自然不會(hui) 低,撈上岸就有人搶著買(mai) ,收入不比當漁民差。”
在赤水市轉產(chan) 轉業(ye) 漁民中,像王小均一樣從(cong) 事個(ge) 體(ti) 經營的占三成,像楊正雄一樣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占一半,其他的則引導至赤水經濟開發區就業(ye) 或外出務工。在習(xi) 水縣和仁懷市,當地還充分利用白酒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勢,將上岸漁民推薦至本地酒企就業(ye) 。
“遵義(yi) 所轄的赤水、習(xi) 水、仁懷三縣市共完成435戶漁民轉產(chan) 上岸,拆解631艘船隻。”遵義(yi) 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鄒家文介紹。
執法有力跟進
“現在打擊非法捕撈不再是漁政部門一家的事,執法更多由公安機關(guan) 和綜合執法部門共同承擔”
27歲的張益,家住習(xi) 水縣一個(ge) 偏遠山村,原先一直從(cong) 事貨運,給礦場運煤。“赤水河的野生魚賣那麽(me) 貴,一網下去頂幹好幾天活,要不我們(men) 也試試?”去年初,張益和兩(liang) 名村民商量去河裏撈點“副業(ye) ”,三人集資近5000元,買(mai) 來充氣艇、電瓶和電魚機等工具。
“十幾年前就在說禁漁,也沒見電魚的人栽多大跟頭。萬(wan) 一被抓,也就是罰點錢。”麵對家人的勸阻,張益不以為(wei) 意。去年2月,他和同夥(huo) 兩(liang) 次電魚得手,各分得2000多元賣魚款。
去年3月3日深夜,張益一夥(huo) 來到隆興(xing) 鎮河段第三次作案。“正在收網上岸,一隊警察圍了上來。”張益沒想到,這次來執法的不是漁政部門,而是公安機關(guan) 。原來,接到群眾(zhong) 舉(ju) 報後,隆興(xing) 鎮派出所立即聯合附近5個(ge) 派出所,出動20多名警力前來抓捕。
次日一早接到警方通知,張勁鬆前去清點、鑒定所查獲的水產(chan) 品,並聯係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chan) 研究所對生態損失情況開展評估。“現在打擊非法捕撈不再是漁政部門一家的事,執法更多由公安機關(guan) 和綜合執法部門共同承擔。”張勁鬆說。
赤水河流域全麵禁漁工作啟動後,針對執法監管不到位、處罰力度偏軟的問題,沿岸各地深化漁政與(yu) 水務、海事、綜合執法、生態環保及公檢法等部門協作聯動。
如今,張勁鬆和同事們(men) 裝備了兩(liang) 艘快艇,工作重心轉移到日常巡護和漁業(ye) 資源保護。每次在赤水河流域發現偷捕者,他總會(hui) 第一時間聯係警方實施抓捕,並根據現場情況,會(hui) 同其他部門開展聯合行動。
2017年8月起,仁懷市人民法院集中管轄仁懷市、赤水市、習(xi) 水縣、桐梓縣範圍內(nei) 的一審環境資源類民事、行政和部分刑事案件,破解因行政區劃管轄帶來的分段治理、各自為(wei) 政等問題。
“要知道後果這麽(me) 嚴(yan) 重,來錢再快也不敢去電魚。”張益沒想到他們(men) 會(hui) 被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終,三人因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罪,分別被判處拘役4至6個(ge) 月不等的刑罰,根據遵義(yi) 市公檢法等部門聯合出台的《關(guan) 於(yu) 辦理環境資源犯罪案件實行生態修複的實施意見(試行)》,法院還責令他們(men) 承擔相應的生態修複責任。為(wei) 此,張益又采購了2萬(wan) 元的魚苗放歸赤水河。
全麵禁漁以來至今年6月,仁懷市人民法院受理的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案件達100件,其中4人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185人被判處拘役。
“案件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濫捕濫撈得到了有效遏製。”仁懷市人民法院綜合審判庭副庭長蔡波介紹,在涉漁違法違規案件中充分發揮司法作用,將被告人是否履行生態修複義(yi) 務作為(wei) 重要量刑情節予以考慮,形成刑事製裁、民事賠償(chang) 、生態補償(chang) 等責任方式有機銜接,有效打擊和震懾了非法捕撈違法犯罪行為(wei) ,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hui) 效果的有機統一。
修複久久為(wei) 功
“時不時就會(hui) 有驚喜,特別是消失多年的土著魚類被重新發現,說明禁漁效果初步顯現”
“保護生態是大勢所趨,漁船都上了岸,我們(men) 沒有理由不撤離。”孫澤鴻說。去年6月,赤水市5艘餐飲船全部停止經營活動,拖離赤水河後拆解。
吹著河麵微風,看著碧波蕩漾,桌上的飯菜散發著誘人鮮香……2003年,孫澤鴻買(mai) 回一艘餐飲船,停泊在赤水市區東(dong) 門河邊,開起了本地第一家水上餐廳。
2014年,趕在赤水河穀旅遊公路開通前,孫澤鴻又打造了一艘新餐飲船,並配套建好汙水處理設備、消防設施。
借著當地旅遊業(ye) 快速發展的東(dong) 風,餐飲船生意越來越紅火。除了孫澤鴻的兩(liang) 艘船外,赤水市區西門河邊也出現3艘餐飲船。每晚河邊燈火璀璨,音樂(le) 聲夾雜著吆喝聲此起彼伏。
隨著赤水河流域全麵禁漁,孫澤鴻的餐飲船上陸續迎來一些特殊訪客:從(cong) 市領導到漁政、交通、生態環境等相關(guan) 職能部門負責人相繼上門,希望他能帶頭關(guan) 停餐飲船。原來,餐飲船所處位置正是魚類洄遊產(chan) 卵區域,長年的噪音汙染和燈光照射,容易使魚類受到驚嚇,影響其產(chan) 卵繁殖。
為(wei) 了還水下一片寧靜,根據第三方評估結果,經多輪協商,赤水市關(guan) 停餐飲船並拖離、拆解,對業(ye) 主作了合理補償(chang) 。
3年多來,在打擊非法捕撈的同時,赤水河沿岸各地加大力度改善魚類生態環境,開展經營性船舶改造、沿河砂石碼頭全麵清理、固體(ti) 廢物清理、黑臭水體(ti) 排查等專(zhuan) 項整治。
“這個(ge) 是華鯪,那邊是中華倒刺鲃……不要小看這些池子,全年能培育出120萬(wan) 尾魚苗,其中接近一半是珍稀特有魚類。”在赤水市城郊的大同鎮大同村,一座占地35畝(mu) 的魚類繁育場裏,整齊排列著30個(ge) 圓形水池,赤水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黨(dang) 組成員亓磊對池中的魚如數家珍。
2011年,河南小夥(huo) 亓磊從(cong)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chan) 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研究生畢業(ye) ,來到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赤水增殖放流站工作,專(zhuan) 門從(cong) 事人工繁育野生魚類。讓亓磊失落的是,“那些年,繁育速度遠遠跟不上捕撈需求,費心費力養(yang) 出來的魚,放到赤水河就成了盤中餐。”
赤水河流域全麵禁漁的消息傳(chuan) 來,亓磊欣喜不已。“正在新建20個(ge) 集裝箱魚池,專(zhuan) 門用來繁育珍稀特有魚類,長到10厘米以上再放歸赤水河,成活率會(hui) 明顯提升。”
赤水增殖放流站的工作是一個(ge) 縮影。在赤水河沿岸,很多地方都在采取人工搭建生態魚巢、修複天然水域產(chan) 卵場、開展增殖放流活動等措施,補充和恢複漁業(ye) 資源種群、數量。
“時不時就會(hui) 有驚喜,特別是消失多年的土著魚類被重新發現,說明禁漁效果初步顯現。”3年多來,劉飛和同事們(men) 目睹赤水河裏的魚越來越多。
主要江段漁獲物中特有魚類,由禁漁前的每年21.8種上升至22.7種;單船監測產(chan) 量較禁漁前增加1倍左右……今年4月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發布消息稱:赤水河流域全麵禁漁效果初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編製的《赤水河禁漁監測、保護評估及規劃製定中期總結報告》顯示,魚類資源明顯恢複,多樣性水平逐步提升。長江鱘和胭脂魚兩(liang) 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采集數量明顯增加:長江鱘的采集數量由禁漁之前的每年0.1尾上升至3.0尾,胭脂魚由每年3.4尾上升至5.7尾。
(文中涉案人員均為(wei) 化名)
本報記者 程 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