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結構性錯配”是主因

顧陽 發布時間:2020-08-17 09:03:00來源: 經濟日報

  日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hui) 、智聯招聘相關(guan) 專(zhuan) 家組成的“大學生就業(ye) 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了《就業(ye) 困難大學生群體(ti) 研究報告》。

  眼下,2020屆畢業(ye) 季已經過去,2021屆秋招又將到來。《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這意味著,大學生就業(ye) 麵臨(lin) “雙屆疊加”局麵。據悉,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今年全國約有590萬(wan) 應屆大學畢業(ye) 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ye) 。《報告》提出了應對今明兩(liang) 年應屆畢業(ye) 生就業(ye) “雙屆疊加”局麵的舉(ju) 措。

  “除因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與(yu) 大學生能力和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是當前大學生就業(ye) 難的主要原因。”課題組負責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卓賢說。

  據介紹,大學生就業(ye) 結構性錯配主要體(ti) 現在區域機會(hui) 和流動意向錯配、學曆要求與(yu) 學曆結構錯配、能力要求與(yu) 專(zhuan) 業(ye) 背景錯配、企業(ye) 性質與(yu) 就業(ye) 偏好錯配、行業(ye) 需求與(yu) 求職熱度錯配、崗位缺口和職業(ye) 選擇錯配等6個(ge) 方麵。

  “從(cong) 區域機會(hui) 和流動意向看,當前東(dong) 部地區為(wei) 畢業(ye) 生提供了51.3%的就業(ye) 崗位需求,而6月份大學生往東(dong) 部地區投遞簡曆的比重達57.0%,高出前者5.7個(ge) 百分點。中部地區提供了22.6%的大學生就業(ye) 崗位需求,但隻有18.0%的大學生把簡曆投遞到中部地區。”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說。

  從(cong) 城市維度看,新一線城市和四五線城市分別提供了37.5%和11.1%的大學生崗位需求,但在6月份收到的大學生簡曆比重僅(jin) 分別為(wei) 35.9%和9.8%,成為(wei) 吸收大學畢業(ye) 生的“窪地”。

  “對不同性質企業(ye) 有很大的就業(ye) 偏好差異,是大學生就業(ye) 市場上最大的一類供需錯配。”李強舉(ju) 例說,當前民營企業(ye) 為(wei) 大學畢業(ye) 生提供了65.8%的崗位需求,但6月份隻有27.8%的大學生簡曆投遞到民營企業(ye) 。相反,國企、外企和上市公司分別隻提供了5.4%、5.2%和6.8%的大學生崗位需求,但投遞到這3類企業(ye) 的大學生簡曆比重竟分別達到13.8%、16.3%和11.3%。

  針對上述“錯配”現象,《報告》指出,大學生就業(ye) 即將麵臨(lin) 更為(wei) 嚴(yan) 峻的“雙屆疊加”局麵,必須以超常規的政策“組合拳”,對衝(chong) 周期性因素,緩解結構性因素,降低摩擦性因素。

  首先,以大規模人力資本密集型公共崗位對衝(chong) 周期性因素。目前,大學生已成為(wei) 我國規模最大的首次就業(ye) 群體(ti) 。相較於(yu) 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針對農(nong) 民工的傳(chuan) 統反周期就業(ye) 政策,應結合補齊經濟社會(hui) 發展短板的目標,為(wei) 今明兩(liang) 年應屆畢業(ye) 生提供“大規模人力資本密集型公共崗位”。“比如在社區、醫院、高校、科研機構等基層機構,設置流行病調查員、社群健康助理員、科研助理、老年健康評估師等公共崗位,並通過持續吸引更多社會(hui) 資本進入智慧醫療、社區管理、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等領域,從(cong) 而形成可持續的就業(ye) 機製。”卓賢說。

  其次,以新經濟導向的“大學生後教育體(ti) 係”緩解結構性因素。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和新商業(ye) 模式對穩定我國就業(ye) 市場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是解決(jue) 大學生就業(ye) 難的關(guan) 鍵著力點。卓賢建議,高校可探索以新經濟為(wei) 導向的“大學生後教育體(ti) 係”,聯合各領域的頭部企業(ye) ,在專(zhuan) 升本教育、第二學士學位教育以及未就業(ye) 畢業(ye) 生後續教育中,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ye) 技能培訓和就業(ye) 創業(ye) 指導。

  再次,以提高“雲(yun) 端招聘”的質量和滲透率,降低摩擦性因素。新一屆大學生就業(ye) 的秋招和春招即將到來,傳(chuan) 統大型現場招聘會(hui) 能否順利舉(ju) 辦仍麵臨(lin) 疫情等不確定因素,高滲透率和高質量的“雲(yun) 端招聘”平台愈發成為(wei) 影響大學生就業(ye) 市場運行的關(guan) 鍵因素。

  李強表示,通過發揮雲(yun) 端平台的功能和優(you) 勢,企業(ye) 可更多開展“雲(yun) 端雙選會(hui) ”“雲(yun) 端宣講會(hui) ”“空中筆試”和“空中麵試”等活動,借助視頻、語音、文字乃至VR場景模擬等方式,對大學生求職者開展多維度評價(jia) ,提高線上招聘的滲透率、匹配度和成功率。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