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碼停車設施規劃 智慧停車讓大街小巷更暢通
多地加碼停車設施規劃
“智慧停車”讓大街小巷更暢通
無感停車、自動泊車、精細化管理……作為(wei) “新基建”重點內(nei) 容之一,智慧停車已成為(wei) 行業(ye) “新寵”。近年來,中國多地持續加碼智慧停車設施規劃建設,鼓勵開展自動代客泊車和智能停車場建設改造實驗,智慧停車市場迅速崛起。
胡同裏實現“停車自由”
走進位於(yu) 北京市東(dong) 城區金寶街北側(ce) 的幹麵胡同,一排排汽車沿路邊停在泊位裏,居民自治停車管理辦公室大屏幕上顯示的實時停車信息一目了然。得益於(yu) 精細化車位智慧管理新模式,曾經“車位少、停車難、車亂(luan) 放”的“死胡同”如今幹淨整潔,全路段暢通無阻。
“幹麵胡同傳(chuan) 統的停車管理模式放大了私占車位、無序停車等弊端,讓停車管理更為(wei) 複雜。”首鋼基金微停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監高軒介紹,微停車團隊接到項目後,對胡同車輛停放需求進行了梳理,迅速建立了監管監控停泊車輛的信息化管理係統,可智能化采集車輛停放數據信息,實現車位的實時運營管控。針對認證車輛“車不入位”和外來車輛“隨意占位”的情況,係統會(hui) 自動將相應車輛信息即時發送到停車管理人員手持終端,通過科技監控與(yu) 人員管控相結合的方式,解決(jue) 車輛亂(luan) 停亂(luan) 放的問題。
麵對諸多困擾城市停車的通病頑疾,智慧停車乘勢破局而來,打通了城市停車的“最後一公裏”。高軒說,現在智慧停車管理已經有了明顯成效,居民回家之後就有車位可以停,車輛安全也有了保障,在胡同裏實現了“停車自由”。
前瞻產(chan) 業(ye) 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慧停車行業(ye) 市場前瞻與(yu) 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內(nei) 仍將以20%左右的速度繼續增加,預計年內(nei) 有望突破150億(yi) 元。
物聯網助力自動泊車
在停車場,車輛可以自動尋找車位、泊車入位,取車時隻需“一鍵召喚”即可實現自動“接駕”……隨著物聯網概念和5G技術的普及,這樣的場景將成為(wei) 現實。
今年以來,山東(dong) 、山西、重慶、武漢等多地著眼智能汽車和停車設施發展,紛紛出台政策鼓勵開展自動代客泊車和智能停車場建設改造實驗,並探索建立完善相關(guan) 管理製度和標準規範。去年10月,全球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與(yu) 廣汽研究院在自動代客泊車技術領域達成合作,率先推動自動代客泊車技術和智能停車場落地。
在實現自動代客泊車的技術路徑上,博世給出的答案是“利用場端智能設備和車載傳(chuan) 感器的配合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高科技讓停車場變得更智能,可以自動引導車輛。自動代客泊車係統會(hui) 通過停車場布置的智能攝像頭完成車輛定位、障礙識別等任務,並為(wei) 車輛指派空閑車位,規劃最優(you) 路徑。與(yu) 此同時,基於(yu) 5G技術建立的通訊網絡可以為(wei) 停車場基礎設施與(yu) 車輛之間建立實時、穩定、可靠的通訊連接,便於(yu) 管理者隨時處理與(yu) 車主、車輛相關(guan) 的各類情況。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通過智能雲(yun) 端互聯,自動代客泊車的運營模式還可實現電動車自動化充電、共享車輛交接等更多具有附加值的服務,這也將促使更多停車場和企業(ye) 承擔場端建設成本,加速智能停車場的落地布局。
智慧停車在近一年時間裏迅速發展,但也遇到了不同車場、設施間“各自為(wei) 政”、缺乏係統化管理等問題。
為(wei) 了實現智慧停車運營管理“同一平台”的目標,中建電子研發團隊推出集數據分析、跨區域資源調配等功能的“中建智慧停車雲(yun) 平台”,並率先於(yu) 廣東(dong) 東(dong) 莞全麵布局落地,目前已接入全市2000多個(ge) 停車場,累積停車數據總量4億(yi) 多條,停車數據吞吐量峰值高達500多萬(wan) 條。
專(zhuan) 家認為(wei) ,借助多維度大數據分析及可視化展示等高科技手段,智慧停車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可有效助力城市管理。相關(guan) 部門可通過各區域停車場及車位的數據,為(wei) 城市停車資源的管理運營提供依據,還可為(wei) 廣大車主提供停車導航指引、無感支付等多樣化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