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大學生為山區孩子打造“夢想基站”
在奮鬥中讓青春飛揚丨95後大學生為(wei) 山區孩子打造“夢想基站”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li) 的底色。一批批青年,響應國家號召,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在教育扶貧一線,勇擔青年人的時代使命。這個(ge) 暑假,同濟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一批95後青年,深入大山,為(wei) 那裏的孩子們(men) 建起夢想教室,開啟人生的“夢想基站”。
在雲(yun) 南省大理州雲(yun) 龍縣,永安完小的孩子們(men) 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暑期禮物。不久前,同濟大學的一批95後誌願者來到這裏,帶來新了的視頻裝備、教學材料,還帶著小朋友們(men) 在牆上畫畫,建起了一個(ge) 全新的“夢想教室解憂角”。在這裏,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和外出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還可以提交心願清單,和誌願者哥哥姐姐們(men) 說說心裏話。
同濟大學暑期實踐誌願者 楊敬筆:這是我們(men) 針對貧困地區家庭教育問題所做的嚐試。希望通過心理輔導,引導孩子們(men) 正確應對解決(jue) 各類難題,為(wei) 他們(men) 的成長道路增添更多的“引路人”和“同行者”。
今年即將大二的楊敬筆,就是從(cong) 大山裏的“夢想教室”走出來的一名大學生。曾經,他也和現在的小朋友們(men) 一樣,在這裏聽同濟大學的支教老師們(men) 帶來精彩的素質教育課程。今年,他第一次以同濟大學暑期實踐誌願者的身份回到家鄉(xiang) ,他一麵通過“解憂角”為(wei) 孩子們(men) 的健康成長助力,一麵圍繞當地鄉(xiang) 土文化特色,引導小朋友們(men) “尋鄉(xiang) 、知鄉(xiang) 、守鄉(xiang) ”,未來成為(wei) 反哺家鄉(xiang) 建設的一分子。
雲(yun) 南省雲(yun) 龍縣永安完小學生 楊靜茹:我認識了許多的大哥哥和大姐姐,我會(hui) 好好學習(xi) ,長大以後也會(hui) 像他們(men) 一樣建設自己的家鄉(xiang) 。
同濟大學暑期實踐誌願者 楊敬筆:每年一批又一批的同濟人來到雲(yun) 龍開展扶貧教育等活動,他們(men) 激勵了我,我希望通過我們(men) 青年人的努力,讓每一個(ge) 孩子努力學習(xi) ,今後奉獻社會(hui) ,報效祖國。
築夢的努力還在接續。今年,同濟大學的研究生支教團第6年來到這裏,他們(men) 在暑期活動結束後,還將留在大山,開啟為(wei) 期一年的支教活動。95後的湯閏婷,就是其中一員。
同濟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湯閏婷:今年9月起我將正式開始支教一年,我將盡我全力,為(wei) 鄉(xiang) 村的孩子們(men) 傳(chuan) 播好知識,用好夢想教室等校園文化活動平台,幫助學生們(men) 樹立好理想信念,努力學習(xi) ,奉獻祖國,真正讓我們(men) 的青春在黨(dang) 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li) 之花。
湯閏婷和支教團的成員們(men) ,提前一個(ge) 月來到雲(yun) 龍縣的支教點,在三所中小學升級打造出“夢想課堂”和“夢想共創營”。音樂(le) 課、紐扣畫、陶笛課,支教團的成員們(men) 發揮各自專(zhuan) 業(ye) 特長,開設了豐(feng) 富的興(xing) 趣課程,不僅(jin) 陪山裏學生們(men) 度過了一個(ge) 快樂(le) 暑假,也讓自己提前進入了教學角色。
除了每天接送孩子們(men) 上下學,針對部分家庭困難學生,他們(men) 開展一對一愛心助學、送教上門。對於(yu) 即將麵臨(lin) 高考的學生,他們(men) 又分別承擔起不同科目的輔導,分享自己的學習(xi) 經驗。6年來,同濟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青年學生們(men) ,已經為(wei) 家庭困難學生累計聯絡社會(hui) 資助超過45萬(wan) 元。通過“支建+支教”,在全國建起了13間夢想教室,成為(wei) 山區學生的人生“夢想基站”。
同濟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湯閏婷: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我們(men) 青年人就應該把個(ge) 人發展同祖國需求人民需要相結合,去到基層一線,擔負起使命誌存高遠腳踏實地,用教育為(wei) 全麵脫貧出一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