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疫情正視環境病症 促進經濟綠色複蘇
近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環境保護合作中心與(yu) 中亞(ya) 區域環境中心簽署諒解備忘錄,隔著會(hui) 場的投影儀(yi) 屏幕,進行了一場“雲(yun) 簽約”儀(yi) 式。
活動旨在促進中亞(ya) 地區綠色發展,深化上海合作組織生態環保合作,推動就環境問題開展有效的合作。雙方在“雲(yun) 端”簽署諒解備忘錄,表達了未來兩(liang) 中心將密切協作,促進中國與(yu) 中亞(ya) 國家在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固體(ti) 廢物處理、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修複等領域合作的積極意願和決(jue) 心。
成員國積極分享疫情期間環境管理經驗
“2019年9月我們(men) 在莫斯科舉(ju) 辦了上合組織成員國環境部長首次會(hui) 議。如今快一年過去,盡管疫情還在影響我們(men) 的生活,但上合組織的成員國仍將落實環保合作構想,並且克服時差和距離,通過現場加線上視頻的方式,舉(ju) 辦這樣一場上海合作組織環保信息共享平台專(zhuan) 家研討會(hui) 。希望在上合的框架下,我們(men) 盡情交流,促進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方麵的信息交流,從(cong) 而推動上合國家盡快實現更全麵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環保信息共享平台專(zhuan) 家研討會(hui) 上,上合組織秘書(shu) 處副秘書(shu) 長阿什莫夫透過屏幕說道。
時間來到8月中旬,一轉眼上合成員國都為(wei) 應對新冠疫情肺炎奮戰了大半年的光景。代表們(men) 不論是線下交流還是線上討論,話語間,疫情成為(wei) 各國繞不開的話題。
為(wei) 有效防控疫情,在中國,所有公共場所、多數家庭都會(hui) 大量使用含氯的消毒液進行日常的噴灑消毒,除菌效果達到了,但同時帶來了地表水、地下水、城鎮汙水處理廠、生活飲用水等餘(yu) 氯數值高於(yu) 往常的隱患。
“進入水中的氯會(hui) 被細菌、微生物等消耗一些,而過高濃度的氯進入水中會(hui) 造成氯超標,對水中生物、生態環境和人體(ti) 健康造成危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應急監測室副主任康曉風向外方代表介紹了疫情期間中國及時發布高效的應急監測方案來保證水環境質量,得到與(yu) 會(hui) 代表的肯定。
“因此,我們(men) 也做出及時的調整,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飲用水源地增加了兩(liang) 項監測指標,一是餘(yu) 氯,二是生物毒性。對餘(yu) 氯的監測能保障水的質量,對生物毒性進行監測,可有效檢測水體(ti) 中所有共存汙染物的綜合生物效應,能直觀評價(jia) 水質的安全性。” 康曉風說。
“大家可能都知道柬埔寨有很大麵積的地表水,同時我們(men) 的水源地很多。因此進行水質監測和管理,特別是涉及飲用水方麵十分重要。為(wei) 了更好地應對疫情,我們(men) 在11個(ge) 省份分別建立了水質監測中心,疫情期間更是進行及時的月度監測報告,以便作出調整。” 柬埔寨環境部環境保護總局有害物質管理處副處長Nara.IM說。
他補充道,“目前,柬埔寨全國共有33個(ge) 監測站,其中21個(ge) 是淡水監測站,5個(ge) 是針對廢水進行監測,還有6個(ge) 站是監測海水的。通過這段時間的監測發現,大部分的指標仍然是處在標準的範圍之內(nei) ,但是在部分地區,含磷值和含氮值略微超標。同時,在柬埔寨的邊境地區我們(men) 發現了略有超標的情況。一直以來,廢水處理和管理對柬埔寨都是一個(ge) 很大的難點,因為(wei) 我們(men) 現在仍是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所以沒有太多的先進技術或者說集中的采樣模型來進行監測,更多的是依賴公共廢水處理係統。”
他介紹說,“柬埔寨政府正在努力解決(jue) 問題,目前一些地區已經有比較集中的廢水處理廠,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吳哥窟所在的暹粒市。隨著疫情的蔓延,我們(men) 在其他的省份計劃建設更多的廢水處理廠,讓廢水處理廠分布更廣、更均勻。不僅(jin) 如此,我們(men) 正在修訂關(guan) 於(yu) 水汙染管理的法規,會(hui) 細化關(guan) 於(yu) 水汙染管理所需的有效措施,力爭(zheng) 推動整個(ge) 隊伍在水汙染防治的能力建設上有所提高。同時,希望能在水汙染治理方麵進行更多的數據采集和分析。”
讓綠色複蘇計劃與(yu) 環境承載力良性互動
當前階段,各國積極采取行動遏製疫情蔓延,減輕環境治理壓力是一方麵,利用數據分析來服務環境治理則是另一方麵。會(hui) 上,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方莉帶來了一組組數據,為(wei) 上合成員國的環境治理進一步明確方向。
“這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項測算,既是統計又有預測。我們(men) 可以看到從(cong) 全球來看2020年經濟增長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基本從(cong) 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新興(xing) 經濟體(ti) 來看都是負增長。但是就是這些負增長,換個(ge) 角度來看,對多數國家的環保部門來說,是良好的契機。因為(wei) 數據預估,在接下來的2021年多國經濟普遍反彈。”方莉說。
她補充道,“今天參會(hui) 的多是上合國家,我們(men) 來看看另一組數據。經濟發展能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帶來怎樣的顯著影響?從(cong) 數據圖表中可以看到,紫色代表生物多樣性比較完整的地區,白色代表由於(yu) 森林砍伐甚至是森林喪(sang) 失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失的地區。我們(men) 可以看到,中亞(ya) 地區越紫的地方,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越完整。淺紫色基本處於(yu) 邊緣地帶,因此今天來參會(hui) 討論的多數國家都基本處於(yu) 淺紫色地區,相對而言生物多樣性比較脆弱,亟待進一步加強。”
但同時,上合成員國中也不乏一些具有獨特自然資源稟賦的國家。方莉介紹道,另一組數據是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的情況。越是接近黃色、橙色的地區,表示這一地區擁有太陽能資源越好。可以驚喜地發現,中亞(ya) 地區比如說哈薩克斯坦當前可再生能源占其總體(ti) 能源結構的1%,但在其2050年戰略計劃裏,提出可再生能源占50%,並計劃在3年之內(nei) ,從(cong) 50多座可再生能源電站增加到100座,囊括風能、水能、太陽能,是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標,值得敬佩。
這些數據,是在全球抗疫和經濟複蘇的行動中進行科學決(jue) 策的重要依據。疫情讓人們(men) 麵臨(lin) 更大的環境壓力,同時也讓環境部門轉換思路,以此為(wei) 契機幫助各國從(cong) 更長遠的目標出發,設計好當前的經濟複蘇計劃,這意義(yi) 重大。
“我們(men) 應當讓環境部門和財政部門開展積極的對話。近年來的數據顯示,清潔能源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往往是投資的3倍到8倍。基於(yu) 大數據和科學基礎的目標製定,有可能把綠色複蘇計劃和環境承載力聯動起來,讓環境信息評估真正為(wei) 科學決(jue) 策提供依據,促進綠色經濟發展,實現良性循環。”方莉說。
全俄生態科學研究院學術總監索洛維亞(ya) 諾夫認為(wei) ,“環境問題長期累積,日子一久就成了‘潰瘍’,疫情讓我們(men) 正視這些問題,我們(men) 應當勇敢邁步,根治這些病症。”
新冠肺炎疫情是自然向人類的警告,它讓人們(men) 意識到人類和地球本身就是一體(ti) 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各國應當積極修複已經受到損害的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的損失,扼製氣候變化、降低汙染,從(cong) 而減少未來暴發流行疾病的風險,提高針對未來流行病的抵抗力。
會(hui) 上,聯合國環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這樣總結道,“全球的挑戰是需要采用全球的行動來應對的,合作是唯一的正確選擇,沒有任何一個(ge) 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對於(yu) 上合成員國是這樣,放眼世界版圖,亦是如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