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析剩菜中找改進供餐的辦法
從(cong) 分析剩菜中找改進供餐的辦法(行與(yu) 思)
近日,與(yu) 幾位中小學老師聊校園的食物浪費,有老師說:“大部分孩子吃不完套餐,孩子們(men) 剩的飯菜經常能裝一小桶。”還有老師說,盡管學校每天廣播宣傳(chuan) ,但浪費現象依然屢禁不止。
勤儉(jian) 節約、愛惜糧食的宣傳(chuan) 教育早已走進中小學校園,可為(wei) 何浪費現象不止,或許,可從(cong) 食堂剩飯菜中找到部分答案。
剩飯菜裏,有對可口食物的期待。兩(liang) 位不同學校老師的講述形成鮮明對比:一位老師說,食堂有麵食、小炒、西點、小吃,花樣多又好吃,很受學生們(men) 歡迎;另一位老師則說,連自己都覺得食堂飯菜“配辣醬才吃得下”,更不用說學生們(men) 了。
美味不必山珍海味,家常便飯也能可口。2014年,教育部關(guan) 於(yu) 在各級各類學校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實施意見中就提出,認真地對剩餘(yu) 飯菜做分析研究,及時調整菜品,提高菜品口味。這些年,很多學校積極改進,如大塊蔬菜常被倒掉,食堂師傅就主動改切小丁炒飯,菜品更受歡迎。
剩飯菜裏,有改進供餐方式的需求。調查顯示,對比盒飯、自助餐、組合套餐三種常見校園餐飲提供方式,盒飯浪費最為(wei) 嚴(yan) 重,約占供應量的1/3,而自助型餐飲浪費量最低。這就啟發我們(men) ,盒飯雖易於(yu) 搭配、便於(yu) 分發,但如何滿足個(ge) 性化需求還需探索和實踐。比如,調整分量,精準供餐;多幾種菜品組合,多一些套餐選項;主食也可分大中小份或自助取用。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做一些改進,浪費就會(hui) 減少。
剩飯菜裏,還有對“食育”的呼喚。有老師觀察,肉類菜品往往受到學生歡迎,青菜豆腐等則乏人問津。調查也顯示,中小學生浪費的食物以主食和蔬菜為(wei) 主,分別占總量的45%和30%。如何引導學生不挑食、不偏食,建立科學飲食習(xi) 慣,還需久久為(wei) 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si) 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通過食育,通過食堂服務的改善與(yu) 提升,有助於(yu) 進一步引導學生懂得愛惜糧食、知曉時令變遷、體(ti) 諒勞作辛苦、解讀健康密碼,顯然,學校能做的還有很多、學生能做的也還有很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