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去圖書館,赴一場“曬書”之約

陳雪 發布時間:2020-08-30 09:15:00來源: 光明日報

  去圖書(shu) 館,赴一場“曬書(shu) ”之約

  自七夕開始,各地古籍收藏單位開始“組團曬書(shu) ”:

  8月25日,山東(dong) 曲阜。孔子博物館亮出了“鎮館之寶”——宋刻本《皇朝仕學規範》;同天,山東(dong) 省圖書(shu) 館展出了80件館藏珍稀舊家譜。

  8月26日,浙江杭州。幾位誌願者身著漢服,在西子湖畔演示古代曬書(shu) 活動。

  9月1日,北京。國家圖書(shu) 館將舉(ju) 辦“妙手補書(shu) 書(shu) 可春——全國古籍修複技藝競賽暨成果展”。

  中國傳(chuan) 統節日“七夕”有著豐(feng) 富的內(nei) 涵,曬書(shu) 傳(chuan) 統就是其中之一。8月25日,“2020年中華傳(chuan) 統曬書(shu) 活動”在曲阜孔子博物館啟動,以七夕為(wei) 開端,接下來,各地還將陸續舉(ju) 辦曬國寶、曬經典、曬技藝、曬傳(chuan) 統等主題的曬書(shu) 活動。

  是曬書(shu) ,也是分享經典

  側(ce) 放圖書(shu) ,舒展卷軸,挑動書(shu) 葉,抖晾書(shu) 籍……8月的西子湖畔天朗氣清,在浙江圖書(shu) 館“庚子曬書(shu) 雅集”上,讀者們(men) 目睹了一場“傳(chuan) 說中的曬書(shu) 活動”。

  中國古代先賢為(wei) 保護經典,防止典籍黴變生蟲,在雨季過後,會(hui) 將書(shu) 籍放到陰涼通風處晾曬,古人探索曬書(shu) 、曝書(shu) 之法,有效地延長了典籍壽命。元明清以來,以農(nong) 曆六月六和七月七為(wei) 核心,形成了獨特的曬書(shu) 文化傳(chuan) 統。

  據國家圖書(shu) 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誌清介紹,從(cong) 2019年開始,國家圖書(shu) 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聯合全國省級古籍保護中心和古籍收藏單位,舉(ju) 辦 “中華傳(chuan) 統曬書(shu) 活動”,全國古籍收藏單位舉(ju) 行了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曬書(shu) 活動在保護古籍的基礎上,用喜聞樂(le) 見的形式曬國寶、曬經典、曬技藝、曬傳(chuan) 統,便於(yu) 廣大專(zhuan) 家學者和讀者分享收藏、整理、閱讀心得。

  今年,各地圖書(shu) 館都拿出了哪些重要藏品?

  孔子博物館舉(ju) 辦了《館藏漢魏碑刻拓片展》《孔子博物館藏珍貴古籍特展》兩(liang) 個(ge) 展覽。展出了宋刻本《皇朝仕學規範》、元刻本《周易經傳(chuan) 集解》、明刻本《二程先生粹言》等重要藏品。孔子博物館館長郭思克介紹,孔子博物館藏有宋以來的古籍6400餘(yu) 部4萬(wan) 餘(yu) 冊(ce) ,古籍雕版4000餘(yu) 塊,明以來孔府私家文書(shu) 檔案30餘(yu) 萬(wan) 件,已有13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河南曬書(shu) 活動的關(guan) 鍵詞則是“拓片”。清拓唐顏真卿楷書(shu) 《八關(guan) 齋會(hui) 報德記》、北宋米芾《米南宮十七帖》拓片、《斜索戲車畫像》漢磚拓片……來自河南11家收藏單位的86件(冊(ce) )珍貴拓片(拓本)匯聚在少林寺碑廊,吸引了大量遊客駐足。

  張誌清說,在古代曬書(shu) 傳(chuan) 統的基礎上,今天的“曬”多了一層當代含義(yi) ,就是分享,以古籍保護為(wei) 基礎,讓古籍走到大家身邊去。

  是曬書(shu) ,更是交流學問

  曬書(shu) 活動藏古蘊今,當熙來攘往的人群在圖書(shu) 館前駐足觀看時,便應和了今年曬書(shu) 活動的一個(ge) 主題——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麵。

  影印本文瀾閣《四庫全書(shu) 》入藏國圖。26日,浙江圖書(shu) 館館長褚樹青代表浙江圖書(shu) 館向國家圖書(shu) 館贈送影印精裝本文瀾閣《四庫全書(shu) 》。

  褚樹青說,這是一份“回贈”。

  文瀾閣《四庫全書(shu) 》是浙江圖書(shu) 館的“鎮館之寶”,是具有典型意義(yi) 的古典文獻,其傳(chuan) 續過程中,遭遇了戰爭(zheng) ,幸由浙江圖書(shu) 館、貴州圖書(shu) 館等先輩西遷守護,才使其得以保存。後以國家圖書(shu) 館藏的文津閣《四庫全書(shu) 》等為(wei) 底本補抄,補抄213種,5660卷,2251冊(ce) 。文瀾閣《四庫全書(shu) 》通過數代古籍人的努力,終於(yu) 恢複舊觀,成為(wei) 浙江乃至江南藏書(shu) 家藏書(shu) 護書(shu) 、抄書(shu) 補書(shu) 的一種文化象征。

  “我們(men) 想通過這次贈送,深化國家圖書(shu) 館與(yu) 浙江圖書(shu) 館在《四庫全書(shu) 》傳(chuan) 承保護中的深厚友誼,讓受到國家圖書(shu) 館助益的文瀾閣《四庫全書(shu) 》,重新回到北京,與(yu) 文津閣《四庫全書(shu) 》一起成為(wei) 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服務讀書(shu) 人,對京杭文化流脈作出貢獻。”褚樹青說。

  曬書(shu) 這一傳(chuan) 統在保護典籍之外,又增加了尊重典籍、閱讀典籍和交流學問的意義(yi) 。浙江多位藏書(shu) 家“曬”出了自己的私人藏書(shu) ,有藏書(shu) 家用經典印譜編撰出版了《篆刻日曆》,被認為(wei) 是民間主動“活化傳(chuan) 統”的有益嚐試。

  “書(shu) 比人壽,人不負書(shu) ”。當代人與(yu) 古籍的關(guan) 係,既是保護也是陪伴。複旦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教授吳格在《藏書(shu) 家與(yu) 藏書(shu) 保護》講座中說,古籍保護需要跨地域、跨係統進行資源互補及合作,還需要公私合力,讓人們(men) 廣泛地參與(yu) 進來。

  七夕已過,曬書(shu) 活動才剛剛開始。據了解,近期,各地圖書(shu) 館將以館藏及地域特點出發,開展一係列曬書(shu) 活動。在北京觀修複技藝、在河北看民間曬寶、在四川頌揚詩聖、在遼寧賞《孔門七十二賢像》、在雲(yun) 南體(ti) 驗VR《滇南本草》、在西藏感受藏文佛典……張誌清說,希望每年七夕曬書(shu) 成為(wei) 圖書(shu) 館的節日,成為(wei) 閱讀的節日。

  (本報記者 陳 雪)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