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老電影的魅力

敬宜 發布時間:2020-08-30 09:20:00來源: 人民日報

  老電影的魅力(五洲茶亭)

  闊別已久,大銀幕再次亮起。影院複工數周,全國單日票房節節攀升,影迷們(men) 的熱情使電影院成為(wei) 火熱夏日中一抹亮麗(li) 的風景線。細細數來,上映的影片類型各異,有期待已久的新片,也有《星際穿越》《哈利·波特與(yu) 魔法石》等曾經熱映的佳作。

  其實,經典電影重映,並非新鮮事,一些口碑不俗的影片在全球多地都曾掀起重映熱潮。例如,《肖申克的救贖》《辛德勒的名單》在北美再次走上大銀幕,《千與(yu) 千尋》《海上鋼琴師》也曾再度於(yu) 國內(nei) 收獲不錯的票房。人們(men) 不禁要問,舊片重映,觀眾(zhong) 為(wei) 何依舊買(mai) 賬?

  重溫一部熟悉的電影,如同與(yu) 知心老友久別重逢。燈光暗下,配樂(le) 響起,陪伴我們(men) 走過一段人生的角色出現在畫麵中。我們(men) 會(hui) 心一笑,感慨“青春回來了”。“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肖申克的救贖》中堅守希望與(yu) 信念的主人公安迪激勵了許多身處困境之中的人;《千與(yu) 千尋》讓人們(men) 篤信真誠與(yu) 勇敢的力量;《海上鋼琴師》則探討人如何在麵臨(lin) 選擇時不再迷失,如何在有限空間裏創造無限可能……在那些觀照現實的電影佳作中,人們(men) 成長路上的迷惘與(yu) 困惑,仿佛總能在光影中找到答案。電影中的角色如同知己般答疑解惑,滌蕩觀者的心靈。

  這是一次對自己的凝視。看過的電影成為(wei) 人生旅途中的烙印,重溫時如同看到稚嫩的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摸索人生的旅程。同樣的語境,因閱曆的積累讀出了更豐(feng) 富的層次和深意。跳出對情節不如人意的長籲短歎,我們(men) 更加關(guan) 注影片的深層內(nei) 涵。正如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所言,一個(ge) 人的成年生活應有一段時間用於(yu) 重新發現青少年時代我們(men) 讀過的最重要作品。重溫老電影,如同自我回顧與(yu) 審視,在不經意間收獲成長。

  這也是一場與(yu) 曆史的對話。無法複製的時代背景與(yu) 人物抉擇,讓老電影承載曆史的厚重,體(ti) 現出不同時期人們(men) 對曆史的反思。今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勝利75周年之際,《美麗(li) 人生》在國內(nei) 重映。獨特的時間節點,賦予影片深刻的曆史和現實意義(yi) 。

  隨著新技術日臻完善,老片也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在上個(ge) 世紀,電影大多用膠片拍攝,易磨損,並會(hui) 隨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失真。《美麗(li) 人生》和《海上鋼琴師》在上映時修複至4K分辨率,讓觀眾(zhong) 更易欣賞到精彩細節。還記得第一次看《泰坦尼克號》是在臨(lin) 時搭建的露天劇場,而2012年重映時的3D版《泰坦尼克號》更加震撼,3D技術的應用令觀眾(zhong) 猶如置身那艘即將沉沒的巨輪,仿佛與(yu) 傑克和露絲(si) 一同麵臨(lin) 生死選擇。超大銀幕的震撼視覺,杜比全景聲的立體(ti) 聲效……種種全新的觀影體(ti) 驗,令我們(men) 感謝技術進步為(wei) 電影行業(ye) 帶來的革新。自2004年起,戛納國際電影節設置了“戛納經典”單元,讓今天的影迷通過技術修複,重新感受老電影的永恒魅力。

  在許多事情都可以“雲(yun) 上”進行的時代,走進電影院似乎成為(wei) 一項頗具儀(yi) 式感的事情。觀者耳邊響起的不再是日常生活的喧囂嘈雜,而是雋永的配樂(le) 和流暢的對白。沒有了“亂(luan) 花漸欲迷人眼”的紛繁繚亂(luan) ,黑暗中閃爍的銀幕成為(wei) 唯一焦點。看電影,令我們(men) 有機會(hui) 在專(zhuan) 屬的時段中或回憶或思考一下人生。而在電影院這一公共空間與(yu) 他人一同觀影,一同為(wei) 影中人或開懷大笑或縱情流淚,人與(yu) 人之間的情感共鳴也在無聲傳(chuan) 遞。

  走過125年,電影依然是一門年輕的藝術。新片層出不窮,拍攝題材屢屢拓寬,讓我們(men) 對未來更繁榮的電影市場充滿期待。歲月流逝,光影流轉,新技術更新迭代,老電影卻始終在我們(men) 心中有著一席之地。也許膠片會(hui) 因時光磨蝕而褪色,但經典佳作曾經帶給我們(men) 的感動和震撼卻不會(hui) 褪色。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