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90後”獻血達人捐髓救患兒
順德“90後”獻血達人捐髓救患兒(er)
記者昨日從(cong) 順德區衛健局獲悉,日前,在廣州珠江醫院造血幹細胞采集室內(nei) ,來自順德的“90後”小夥(huo) 關(guan) 梓健經過3個(ge) 小時的緊張采集,成功捐獻208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為(wei) 一名白血病患兒(er) 送去生命的希望,他也成為(wei) 中華骨髓庫第10065例、廣東(dong) 省第928例、順德區第16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者。據悉,就在8月,順德已有3人捐獻造血幹細胞,彰顯人間大愛。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黃子寧 通訊員葉誌煜、梁凱欣
7年前已加入中華骨髓庫
關(guan) 梓健是廣東(dong) 萬(wan) 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員工,是位地道的順德人。這位1992年出生的年輕人,對於(yu) 血液捐獻並不陌生。據悉,在其18周歲那年,他選擇在容桂獻血點以捐獻青春熱血的方式來慶祝成人禮的到來。而在廣州讀大學期間,知道單采血小板的捐獻間隔期比較短、在同等的時間內(nei) 可以幫助到更多患者後,他跟隨同學一起加入到捐獻單采血小板的隊伍中。而後他又了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2013年8月,在一次獻血活動中,他毫不猶豫地登記加入了中華骨髓庫,一轉眼就是7年的漫長等待。
據介紹,今年春節剛過不久,他收到了血站工作人員的電話,得知自己的HLA分型檢測與(yu) 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結果初步匹配,需要再次確認一下捐獻意願,關(guan) 梓健毫不遲疑地表示同意捐獻,並表示如果後續進展順利,完全匹配上了,可以安排盡快捐獻。“這一刻等太久了。”據悉,其高分辨檢測和捐獻前的體(ti) 檢都非常順利,捐獻時間也最終確定了下來。
本月順德已有3人捐髓
記者了解到,在短短不到一個(ge) 月的時間內(nei) ,順德共產(chan) 生了3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其他兩(liang) 位分別是來自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順德分行勒流支行的吳誌鬆,以及來自廣東(dong) 順昌印刷廠的羅鬆輝。
其中,吳誌鬆為(wei) 順德區第14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於(yu) 8月3日捐獻;羅鬆輝為(wei) 順德區第1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於(yu) 8月10日捐獻。
記者還從(cong) 順德區中心血站獲悉,該血站自2006年開展造血幹細胞宣傳(chuan) 招募工作以來,共計2015名市民在順德區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2016年實現了造血幹細胞捐獻零的突破。截至今年8月,共計16人成功捐獻,做到了從(cong) 捐獻者初篩匹配、高分辨檢測、體(ti) 檢、捐獻和保留回訪無縫銜接、血站工作人員全程參與(yu) 的良好模式。
事後稱“是普通的事”
就在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醫院傳(chuan) 來消息,稱患者突然發燒,病情不太穩定,捐獻計劃需要推遲。關(guan) 梓健得知消息,內(nei) 心焦慮不安,非常擔心一個(ge) 小小的意外就讓患者重獲新生的希望灰飛煙滅。在醫務人員的細心照料下,患者病情很快得到控製,捐獻移植計劃再次提上議程,關(guan) 梓健終於(yu) 鬆了一口氣,滿懷期待地做好捐獻前的最後準備。
記者了解到,關(guan) 梓健自8月15日入院以來,每天都要注射動員劑,以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並釋放到外周血中。
8月20日早上6時多,吃完早餐,注射完最後一針動員劑,關(guan) 梓健開始準備進入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最後流程——造血幹細胞采集。經過3個(ge) 小時的緊張采集,208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終於(yu) 從(cong) 關(guan) 梓健體(ti) 內(nei) 分離出來,並在第一時間送達患者醫院。
“沒什麽(me) 特別感覺,隻是雙手長時間伸展稍微有點麻。”關(guan) 梓健事後稱,其實造血幹細胞捐獻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跟捐獻血小板差不多。
據了解,關(guan) 梓健在大學期間就有定期參加無償(chang) 獻血的習(xi) 慣。畢業(ye) 以後,他繼續堅持獻血救人的公益之路,累計獻血高達84次,捐獻的血小板達到139治療量。值得關(guan) 注的是,這位年輕的“90後”,已連續4次榮獲全國無償(chang) 獻血奉獻獎金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