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青海三江源腹地甘德成立生態畜牧業聯合社增加牧民收益

孫睿 發布時間:2020-08-31 15:4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青海三江源腹地甘德成立生態畜牧業(ye) 聯合社增加牧民收益
圖為(wei) 甘德縣生態畜牧業(ye) 經驗交流會(hui) 暨首屆“甘德犛牛”評比大賽現場。 澤珍卓瑪 攝

  中新網西寧8月31日電 (孫睿)記者31日從(cong) 青海省果洛州甘德縣委宣傳(chuan) 部獲悉,該縣正式成立“甘德縣生態畜牧業(ye) 聯合社”,旨在增加當地藏族民眾(zhong) 收益。

  地處三江源腹地的果洛州甘德縣全域以藏族為(wei) 主,轄六鄉(xiang) 一鎮、十一座寺院,被譽為(wei) “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xiang) ”。甘德縣平均海拔4300米。甘德縣境內(nei) 具有豐(feng) 富的自然資源,集中突出表現在草地資源、中藏藥材資源、水利資源、旅遊資源以及畜牧業(ye) 資源。2013年“甘德犛牛”成功取得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保護,成為(wei) 全國海拔最高的有機畜牧業(ye) 生產(chan) 基地。

  據甘德縣委書(shu) 記西熱介紹,甘德縣生態畜牧業(ye) 聯合社為(wei) 果洛州首創,是甘德縣17個(ge) 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整合組成的生態畜牧業(ye) 股份製改造專(zhuan) 業(ye) 聯合社。

  該聯合社旨在加快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股份製改造,促進資源變資產(chan) 、資產(chan) 變資金、資金變股金、牧業(ye) 變產(chan) 業(ye) 、牧民變股民、社員變職員“六變模式”的有效轉變,培育新型經營主體(ti) 發展新動能,提升生態畜牧業(ye) 集約化經營、草畜平衡、多元化服務、產(chan) 業(ye) 化發展水平,著力提升草原生態保護與(yu) 治理,實現牧業(ye) 增效和牧民增收。

  聯合社共涉及牧戶3650戶13710人,天然草場420.6萬(wan) 畝(mu) ,各類牲畜23617頭(隻)。集中體(ti) 現了甘德縣生態畜牧業(ye) 經過13年的探索和發展,實現了堅持主體(ti) 責任與(yu) 機製創新相結合、堅持機製創新和精準脫貧相結合、堅持保護生態與(yu) 加快發展相結合等“六個(ge) 結合”,構建了良種繁育體(ti) 係、科技支撐體(ti) 係、飼草飼料體(ti) 係、市場營銷體(ti) 係、人才培育體(ti) 係、牲畜出欄體(ti) 係“六大體(ti) 係”,實行了統一輪牧、統一配種、統一防疫、統一加工、統一銷售“五統一”的管理方式等主要做法,形成了“黨(dang) 建+聯合社+企業(ye) +牧戶”的循環養(yang) 殖模式,推動了黨(dang) 建深入基層,帶動了合作社整體(ti) 發展,加大了企業(ye) 投資力度,增加了牧民群眾(zhong) 收益。

  同時,為(wei) 深化滬青對口幫扶,促進甘德縣犛牛產(chan) 業(ye) 發展,還組織實施了青海省大通種牛場人工授精及科學養(yang) 殖領域專(zhuan) 家學者團隊柔性人才引進計劃,為(wei) 甘德當地犛牛本土品種選育和科學養(yang) 殖提供技術支撐,提升甘德本地犛牛產(chan) 業(ye) 品種改良,優(you) 化甘德縣人才隊伍結構,切實增強了犛牛產(chan) 業(ye) 有序發展水平,有效解決(jue) 了該縣牲畜出欄難、出欄慢等突出問題。

  另據記者了解,日前,甘德縣生態畜牧業(ye) 經驗交流會(hui) 暨首屆“甘德犛牛”評比大賽還為(wei) “甘德縣生態畜牧業(ye) 聯合社”揭牌,各企業(ye) 與(yu) 聯合社簽訂畜產(chan) 品及土特產(chan) 銷售協議共計1130萬(wan) 元。

  西熱表示,甘德生態畜牧業(ye) 發展以產(chan) 業(ye) 扶貧、增加牧民收入為(wei) 落腳點,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製。下一步,要繼續加大項目投資力度,最大程度的發揮聯合社作用,夯實犛牛產(chan) 業(ye) 鏈條,總結凝練形成一套精準扶貧脫貧經驗,不斷推進該縣草地生態畜牧業(ye) 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