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版圖不斷擴張,中國高鐵“八縱八橫”已建七成

矯陽 發布時間:2020-09-30 15:11:00來源: 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

  9月27日,衢州至寧德(衢寧)鐵路開通運營。秋陽下,複興(xing) 號一路向西,串起以往不通鐵路的浙江遂昌、鬆陽、龍泉、慶元以及福建鬆溪、政和、屏南、周寧8縣市。2015年底,中國高鐵營運裏程為(wei) 1.9萬(wan) 公裏,“十三五”以來,鐵路建設科學有序推進。預計到2020年底,全國鐵路營業(ye) 裏程14.5萬(wan) 公裏,高鐵3.8萬(wan) 公裏,其中4.5萬(wan) 公裏“八縱八橫”高鐵主骨架投產(chan) 規模可達3.3萬(wan) 公裏左右。

  根據2016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至2030年完成“八縱八橫”高鐵網絡,目前,網絡主骨架已搭建七成。

  相鄰大中城市1—3小時到達

  9月14日零時,四川簡陽。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職工開始為(wei) 成渝高鐵進行接觸網整體(ti) 吊弦改換,完成運營時速由300公裏提至350公裏改造。國慶後將開啟聯調聯試。

  全長308公裏的成渝高鐵實現時速350公裏運營,將形成成渝“一小時生活圈”,促進成渝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曆史性跨越。

  “九省通衢”的武漢,已建成連通滬漢蓉高鐵、京廣高鐵、西武高鐵、武九高鐵、武杭高鐵、武鹹城際、武石城際等高鐵網絡。從(cong) 武漢到周邊城市基本1—3小時即可抵達。同時,全國還有包括北京、上海、鄭州等全國及區域中心城市,建成了以“八縱八橫”主通道為(wei) 骨架、不同速度等級的區域連接線銜接和城際鐵路補充的高速鐵路網,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3小時交通圈,城市群內(nei) 0.5—2小時交通圈。

  快速發展的中國高速鐵路,正改變著中國人的出行方式。預計2020年底,全國高鐵網將覆蓋100萬(wan) 以上人口城市達94.7%。

  樹立世界高鐵建設和運營新標杆

  2020年7月1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世界上首座主跨為(wei) 千米級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建成,與(yu) 滬蘇通鐵路同步開通運營,標誌著我國成功攻克千米級超大跨度橋梁技術。“滬蘇通大橋的設計建造技術實現了5個(ge) ‘世界首創’,在我國乃至世界鐵路橋梁建設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副總工程師兼建設部主任、工程監督局局長王峰說。

  此前,2017年9月21日,複興(xing) 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率先按時速350公裏進行商業(ye) 運營,創世界高鐵商業(ye) 運營最高速度,樹立了世界高鐵建設和運營的新標杆。隨後,時速350公裏17輛長編組、250公裏8輛編組、160公裏動力集中等多款複興(xing) 號新型動車組陸續研製成功,並上線運營。

  2016年以來,中國鐵路構建了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科研院所和高校廣泛參與(yu) ,產(chan) 學研用緊密結合、協同創新的鐵路科技創新體(ti) 係,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之路,著力推進關(guan) 鍵技術自主創新和產(chan) 業(ye) 化應用,形成了複興(xing) 號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高速鐵路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並開發了適應複雜路網條件下長距離運行的高鐵運營管理成套技術,構建起一套涵蓋不同速度等級、成熟完備的高鐵技術體(ti) 係。

  智能鐵路技術創新實現引領

  2020年9月16日,連接北京和雄安新區的京雄城際鐵路開始聯調聯試。

  京雄城際全長106公裏,設計時速350公裏,被譽為(wei) 新時代中國高鐵建設的標杆和典範。“這條高鐵還是全國鐵路建設中首條全線、全專(zhuan) 業(ye) 、全過程采用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實現虛擬建造的數字孿生鐵路。”京雄城際鐵路指揮部指揮長楊斌說。

  此前,2019年12月30日,世界首條智能高鐵——京張高鐵首次在世界實現350公裏時速自動駕駛。

  “十三五”期間,國鐵集團依托智能京張、智能京雄等重點項目,大力推進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運營技術創新,初步構建了智能鐵路技術體(ti) 係、數據體(ti) 係和標準體(ti) 係。建立了完整的BIM技術標準體(ti) 係,成功構建基於(yu) BIM的鐵路工程協同設計體(ti) 係,研發多專(zhuan) 業(ye) BIM一體(ti) 化設計平台,實現勘察設計多源數據融合,研究掌握裝配式建築設計和模塊化製造技術、數字孿生鐵路技術。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