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規範直播帶貨 平台對經營者要實人實名驗證
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guan) 負責人在今天舉(ju) 行的一場發布會(hui) 上表示,要落實直播電商平台主體(ti) 責任,加強經營主體(ti) 管理,對開通帶貨功能的經營者進行實人實名驗證,要求提供身份、地址、聯係方式等真實信息,登記建檔,並定期核驗更新。
負責人稱,今年以來,直播帶貨的電商模式發展勢頭強勁,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對網絡市場秩序也產(chan) 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且容易成為(wei) 電商領域的監管窪地。
“北京消費季之京彩直播——首屆北京網絡直播大賽”將於(yu) 11月1日啟動。負責人稱,為(wei) 辦好本次“北京消費季直播大賽”,參與(yu) 企業(ye) 應重視以下問題:
目前,直播帶貨存在以低價(jia) 吸引等方式誘導用戶下載App軟件、平台商家涉嫌銷售假冒偽(wei) 劣商品或缺乏相應資質、直播平台擅自凍結用戶賬號三類主要訴求。此外,還有商家未盡到退換修責任,直播平台涉嫌泄露個(ge) 人信息、賬號無法注銷、商品質量不合格、推薦禁限售商品、消費維權不暢等其他類型訴求。
市場監管部門將積極履行職責,加強與(yu) 有關(guan) 行業(ye) 主管部門的協同配合,發揮行業(ye) 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做好直播行業(ye) 在產(chan) 品質量、廣告宣傳(chuan) 等方麵的監管工作,依法查處各類違法行為(wei) 。
直播行業(ye) 訴求一般涉及多個(ge) 行業(ye) 主管部門,需要多部門協同配合。同時,對直播行業(ye) 的監管需要不同社會(hui) 主體(ti) 的共同努力,其中直播平台要築牢行業(ye) 監管的第一道防線,結合行業(ye) 發展特點,提出管理標準,針對法律法規未予明確規定的事項,研究製定切實可行的解決(jue) 方案,推動行業(ye) 企業(ye) 主動規範、自證合規,積極履行社會(hui) 責任,共同促進直播電商行業(ye) 高質量發展。
負責人強調,要落實直播電商平台主體(ti) 責任,加強經營主體(ti) 管理,對開通帶貨功能的經營者進行實人實名驗證,要求提供身份、地址、聯係方式等真實信息,登記建檔,並定期核驗更新。要加強經營行為(wei) 管理,包括與(yu) 經營者簽訂並公示平台服務協議,製定並發布禁止宣傳(chuan) 推廣商品服務目錄,建立健全直播、直播帶貨內(nei) 容審查監控機製、違法行為(wei) 處置報告機製。發現經營者開展違法違規宣傳(chuan) 推廣經營活動的,及時采取必要處置措施,並向有關(guan) 政府部門報告。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負責人指出,要推動建立各類直播帶貨規則。
一是生產(chan) 經營企業(ye) 要保證產(chan) 品質量,並做好售後服務,正確選擇合作主播,不選擇有負麵社會(hui) 形象的主播,向主播提供真實準確的產(chan) 品和銷售信息。
二是MCN(Multi-Channel Network,是一種多頻道網絡的產(chan) 品形態,一種新的網紅經濟運作模式)機構要協助生產(chan) 經營企業(ye) 選擇合法經營、口碑和社會(hui) 形象良好的平台和主播,不以流量作為(wei) 推介的唯一標準。從(cong) 專(zhuan) 業(ye) 的角度,向生產(chan) 經營企業(ye) 主提供宣傳(chuan) 效果好、受眾(zhong) 觀感佳的營銷方案,不盲從(cong) 生產(chan) 經營企業(ye) 主提出的不合理營銷創意,配備合規風控人員。依法依規管理主播,建立違規主播懲戒機製。加強主播培訓與(yu) 管理,幫助主播提高法律意識和業(ye) 務水平。
三是網絡主播要傳(chuan) 播積極、正麵、陽光的理念和態度,抵製虛假、醜(chou) 惡、低俗內(nei) 容和表現。謹慎選擇直播的產(chan) 品,核對產(chan) 品的基本資質,杜絕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對於(yu) 需要前置審查的品類,慎重推薦。播出前應對產(chan) 品信息了解清楚,播出時準確表述產(chan) 品信息,不能任意編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