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奮進正當時 記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建院70周年

葉鬆 發布時間:2020-10-29 18:28:00來源: 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迎來了建院70周年。70年弦歌不輟,70年砥礪前行。70年的成長、發展、崛起曆史,彰顯著人民銀行幹部教育培訓事業(ye) 的發展壯大。70年來,一代代鄭培人在人民銀行黨(dang) 委的堅強領導下,開拓進取、踔厲風發,為(wei) 人民銀行發揮宏觀調控職能、製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等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早在2002年,人民銀行總行曾經這樣給學院定位:鄭州培訓學院是人民銀行係統唯一整建製的幹部培訓學院,“一流央行培訓基地,現代金融人才搖籃”的發展目標從(cong) 此明確。

  新征程 新任務

  2016年3月,鄭州培訓學院新一屆黨(dang) 委領導班子,擎起光輝旗幟,緊握時代的接力棒,開啟了新的征程。《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2018-2022年發展規劃》鮮明提出“質量立院”“人才興(xing) 院”和“創新強院”三大戰略。促發展、聚人心、煥活力的舉(ju) 措成效顯著:貼近履職需求謀劃培訓,加強精準培訓力度,提高培訓服務質量;打通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職務晉升通道,穩步開展管理崗位與(yu) 專(zhuan) 技崗位人員職務聘任;積極為(wei) 青年幹部成長成才搭建平台,設立青年理論小組,緊抓學習(xi) ,推動青年幹部思想政治引領;關(guan) 注離退休職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狀況,努力提高“兩(liang) 個(ge) 待遇”和幸福指數;文化搭台,強化發展軟實力,開設“鄭培晨讀”、定期舉(ju) 辦“鄭培大講堂”,開設“鄭培經典影院”、舉(ju) 辦各類講座,為(wei) 學院職工及參訓學員充電蓄能;開展“立足崗位比貢獻,我為(wei) 學院添光彩”係列主題實踐活動,使“院興(xing) 我榮”理念深入人心。

  功以才成 業(ye) 由才廣

  鄭州培訓學院黨(dang) 委著眼發展全局,以破解難題、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深入調研、密切溝通、主動建議,積極推進班子建設。在人民銀行黨(dang) 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學院領導班子建設的步伐進入健康平穩的快車道。短短3年時間,班子中有兩(liang) 位院級領導相繼由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調入,他們(men) 帶來了分支行開闊的視野、豐(feng) 富的管理經驗,更熟知央行分支機構履職對幹部培訓的實際需求;兩(liang) 位院級領導相繼從(cong) 學院內(nei) 部提拔任用,他們(men) 深諳培訓規律,熟悉學院情況,講實幹、勇擔當,更有幹部群眾(zhong) 的認同和口碑,堪當學院建設發展的重任。在“頭雁”的帶領下,新一屆黨(dang) 委班子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不斷加強,班子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不斷提升,領導的群體(ti) 效能進一步凸顯。

  學院黨(dang) 委強化示範效應,認真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組織路線,多措並舉(ju) 、持續發力,全麵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首先是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嚴(yan) 實的中層幹部隊伍。在完善選人用人標準、形成良好選人用人導向的前提下,結合幹部自身特點和崗位需求,優(you) 中選優(you) ,提升“增量”,加大輪崗,盤活“存量”,大力培養(yang) 選拔優(you) 秀年輕幹部,加強幹部梯隊建設,為(wei) 學院可持續發展培養(yang) 後備力量。2016年以來共提拔中層幹部正職3名、副職8名,輪崗交流中層正職17人次、中層副職18人次,幹部隊伍結構不斷優(you) 化,幹部履職潛能不斷激發,嚴(yan) 管與(yu) 厚愛結合、激勵與(yu) 約束並重。其次是打通管理崗位與(yu) 專(zhuan) 業(ye) 技術崗位晉升“雙通道”。在原有最高專(zhuan) 業(ye) 技術職務僅(jin) 為(wei) 五級基礎上,通過積極爭(zheng) 取,最終於(yu) 2019年取得了設置2名三級或四級專(zhuan) 業(ye) 技術職務的新突破。再次是培養(yang) 一批“可靠接班人”。近年來,學院堅持質量與(yu) 數量並重,不斷加大招錄力度,新招錄高素質、高學曆青年幹部已達43人。與(yu) 此同時,學院加大培訓一線部門與(yu) 綜合管理部門員工輪崗力度,以角色轉換進一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yu) 創造力;解決(jue) 長期困擾離退休人員的養(yang) 老待遇問題,讓老幹部共享學院發展成果。

  建章立製 規範發展

  以好的製度促進規範發展,是近年來學院政治生態風清氣正,幹部職工思想穩定,培訓事業(ye) 蒸蒸日上的重要秘訣。2016年,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毛德君履新鄭州培訓學院,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調研後召開的第一次全體(ti) 中層幹部會(hui) 議上,就在《加強製度建設,提升學院軟實力》的專(zhuan) 題報告中強調,要把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和加強製度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突出製度剛性和規矩意識,並莊重承諾“要做執行規章製度第一人,決(jue) 不搞特殊,誠意接受全院職工的監督”。隨後,將2016年確定為(wei) 學院“規章製度規範完善年”,2017年、2018年確定為(wei) 學院“規章製度貫徹執行年”,不斷完善規章製度,規範工作流程,強化製度執行,加強監督檢查。

  “按製度管人,按流程辦事!”在學院專(zhuan) 業(ye) 技術職務六級晉五級的競聘工作中,指標5個(ge) ,報名7人,依規審核,僅(jin) 4人符合選拔條件。這時有職工向黨(dang) 委建議名額不要空,適當照顧老職工的曆史問題。“既然有了規則,就必須不折不扣執行,達不到條件寧缺毋濫!”學院黨(dang) 委班子的果敢決(jue) 策,看似無情,卻道出了法治管理的辯證法。最終,學院僅(jin) 選拔聘用了4位五級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學院的培訓事業(ye) 被迫踩下了“急刹車”。在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挑戰時,一場從(cong) 上午9點持續到下午2點、主題為(wei) “化危為(wei) 機,主動迎戰”的培訓專(zhuan) 題研討會(hui) 正在熱烈進行。“把專(zhuan) 家請進學員的手機裏,同頻在線,遠程互動,直播+錄播,互聯網+培訓”,這些詞匯頻頻出現在培訓三部主任鄭偉(wei) 的介紹裏。經過多方探討、互相啟發,大家達成共識,傳(chuan) 統模式走不通,“互聯網+”模式大有可為(wei) ,隻要抓好培訓質量,把控好各流程各環節,線上培訓就是廣闊舞台。疫情期間,學院已連續舉(ju) 辦線上培訓15期,培訓3萬(wan) 多人次。

  守正創新 奮進不止

  “還我血汗錢!還我救命錢!不還錢我們(men) 堅決(jue) 不撤離!”

  “對方辯友,我方認為(wei) 對互聯網金融應該加強監管!”

  這是學院特色培訓實驗課程——“危機管理之金融群體(ti) 事件處置與(yu) 防控”的教學現場。“相比傳(chuan) 統‘單向講授’的教學方法,這種實戰模擬教學更適合危機管理這樣的實操類課程,效果也更加明顯。”一位參加培訓的學員這樣評價(jia) 。

  學院著力將金融改革的最新探索、經驗和成果轉化為(wei) 培訓課程,將金融改革的現場轉變為(wei) 課堂、金融改革的經驗轉變為(wei) 教材、金融改革的實踐者轉變為(wei) 教員,開啟以創新方法帶動教學,以教學帶動課程,以課程帶動項目。“學院內(nei) 涵式發展的主題是特色化發展,特色來源於(yu) 多元一體(ti) 、集成創新的教學方法。”毛德君在接受采訪中表示。

  近幾年,學院承擔了舉(ju) 辦人民銀行處級幹部專(zhuan) 題研討班的培訓任務,經過深入思考和分析,學院堅持以學員為(wei) 中心,變“補短式”要求為(wei) “揚長式”理念,“結構化研討+業(ye) 務研討+專(zhuan) 家輔導+體(ti) 驗式教學+現場教學”的多元集成培訓模式應運而生,成效斐然。學院培訓教學的優(you) 勢之所以如此凸顯,得益於(yu) 健全的“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工作機製,得益於(yu) 協同推進的“研究、研發、教學”三位一體(ti) 互動機製。僅(jin) 2020年上半年,全院共約54.3%的職工參與(yu) 課題研究,科研參與(yu) 率創曆年新高;培訓係列教材之《新經濟新金融導論》成功出版發行;精心編輯的核心期刊《征信》發行量達32000餘(yu) 冊(ce) 。教學、科研成果相互促進和相互轉化的良性發展態勢已初步形成。

  毛德君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70年來,在中國人民銀行黨(dang) 委的正確領導下,鄭州培訓學院堅守立德尚學初心,牢記育才樹人使命,秉承人民銀行為(wei) 人民的理念,始終與(yu) 國家、民族的發展同向偕行、同頻共振,不斷為(wei) 國家金融事業(ye) 的發展凝聚智慧和力量,譜寫(xie) 了一曲開拓奮進、砥礪歌行的時代華章。展望未來,學院將恪守初心,勵精圖治,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繼續朝著“一流央行培訓基地、現代金融人才搖籃”的目標,以使命強化擔當,以實幹譜寫(xie) 新篇,推動人民銀行幹部教育培訓事業(ye) 行穩致遠、再創輝煌。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