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智能時代,老年人不該被忽視

發布時間:2020-10-29 19:05: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觀察家

  10月23日,“民政部將推動解決(jue) 老年人智能技術困難”消息一出,廣大網友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讚。這則暖心消息,可以說是重陽節給老人的一份特殊禮物。

  疫情期間,不少老年人使用“健康碼”遇到困難,出行受阻;5G時代來臨(lin) ,2G基站陸續關(guan) 閉,很多農(nong) 村老年人使用的“老人機”失去信號;醫院實行自助掛號又缺人工窗口,不會(hui) 操作的老人隻能悻悻而返……類似的新聞,折射的是當下老年人對智能化、數字化社會(hui) 難以適應的問題。

  有人說,科技越來越發展,對老年人也越來越不友好。實際上,並非如此。比如醫療技術飛速發展,為(wei) 很多患病老人帶來救治希望。抗擊新冠肺炎期間,正是因為(wei) 拿起科技的武器,才挽回了很多老人的生命,使他們(men) 恢複健康。

  那為(wei) 何老年人又常與(yu) 技術顯得格格不入呢?

  技術日新月異,更新迭代快,年輕人尚且難以適應,而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使用新技術的門檻更高。盡管每天有各種技術產(chan) 品麵世,但很少專(zhuan) 門針對老年人設計,市麵上為(wei) 老年人設計的產(chan) 品,大部分出自年輕人之手,或許忽略了老年人的某些特定需求。

  另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對技術的需求低於(yu) 年輕人,比如點外賣、使用打車軟件。再加上,社會(hui) 上還有一些人打著“高科技”的旗號坑蒙老人。久而久之,老年人“不適合、不喜歡、不想要技術”成為(wei) 某種共識。

  技術在加速飛奔,老年人成了被甩在後麵的一群人。

  當老年人發現,技術越來越多介入日常生活甚至說無處不在時,他們(men) 奮力追趕,卻早已氣喘籲籲。

  民政部推動解決(jue) 老年人智能技術困難,是時代應有之義(yi) ,是社會(hui) 應盡之責。一位專(zhuan) 注老年人智能產(chan) 品的高級工程師表示,老年人不適合、不喜歡或不想要技術是一種誤解,這種錯誤認識導致跟老年人相關(guan) 的技術發展落後於(yu) 年輕人。老年人並非不想要技術,他們(men) 需要而且想要專(zhuan) 門為(wei) 他們(men) 打造的技術。

  技術不斷發展,不要忘記也不應忘記老年人。聯合國報告顯示,到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預計將達到21億(yi) ,是增長最快的群體(ti) 。人口老齡化有望成為(wei)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社會(hui) 變革力量之一,幾乎會(hui) 影響社會(hui) 的所有部門。

  全社會(hui) 應當攜手,扶一把老年群體(ti) ,讓他們(men) 追上新技術的快車。

  好的技術,以人為(wei) 本。技術發明者在設計產(chan) 品時,需要考慮老年人的特點、習(xi) 慣,多出一些老年人專(zhuan) 屬設計或專(zhuan) 屬模式,讓技術進步增加便利,而不是製造門檻。在推動新技術普及時,政策製定者需要對老年群體(ti) 多一些關(guan) 照,既要智能化,也要人性化。在使用新技術時,社會(hui) 和家庭成員要對老年人有更多耐心,等等他們(men) 、手把手教教他們(men) 。每個(ge) 人都會(hui) 老,幫助老年人就是幫助未來的自己。

  當然,老年朋友們(men) 也要自信——不害怕新技術、不逃避新技術,以開放的心態學習(xi) 新技術、擁抱新技術,與(yu) 新技術共舞,在技術的快車上,感受時代奮力前行的脈搏。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