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書店開啟“外賣”業務既是救急也是轉型

崔爽 發布時間:2020-10-30 09:37:00來源: 科技日報

  “您好,您購買(mai) 的圖書(shu) 已送達!”

  僅(jin) 用30分鍾,家住北京海澱區的郭先生就收到了自己剛購買(mai) 的新書(shu) 。不過與(yu) 以往不同,這次將圖書(shu) 送到他手中的是外賣騎手。

  據鍾書(shu) 閣北京融科店負責人回憶,3月12日上午10點,有用戶在美團外賣下單購買(mai) 了一本瑞·達利歐的暢銷書(shu) 《原則》,這是自2月1日關(guan) 閉線下門店以來,鍾書(shu) 閣北京融科店售出的第一本圖書(shu) 。

  疫情期間,線下消費凋敝,對於(yu) 在互聯網衝(chong) 擊下本來就處境艱難的實體(ti) 書(shu) 店來說,這無異於(yu) 雪上加霜。為(wei) 自救,也為(wei) 轉型,實體(ti) 書(shu) 店開始了“外賣”業(ye) 務,用戶可以在外賣平台像點餐一樣買(mai) 書(shu) 。

  不隻賣書(shu)

  整體(ti) 業(ye) 務入駐

  碼字人書(shu) 店是開在北京市東(dong) 城區的一處特色藝術書(shu) 店。開業(ye) 500天,舉(ju) 辦了274場活動,為(wei) 書(shu) 店帶來很好的引流效果。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創始人李蘇皖即表示,疫情期間開門營業(ye) 成問題,也暫時不可能舉(ju) 辦現場活動。“書(shu) 店麵臨(lin) 的最大壓力自然是維持運營的固定消耗:房租、人工、社保、貸款等。獨立書(shu) 店一般現金流都很緊張,原有的主體(ti) 業(ye) 務停擺,沒有現金流,書(shu) 店馬上就麵臨(lin) 難以為(wei) 繼的險境。”

  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組織的相關(guan) 調研表明,受新冠疫情影響,八成線下書(shu) 店沒法開業(ye) 迎客。

  資金補貼扶持的同時,企業(ye) 也希望政府能夠協調資源並搭建平台,幫助書(shu) 店拓展收益領域,將傳(chuan) 統書(shu) 店搬到互聯網平台成為(wei) 一個(ge) 突破口。3月第一周,北京市和美團完成了“實體(ti) 書(shu) 店+美團平台計劃”產(chan) 業(ye) 協同框架協議,首批入駐的72家實體(ti) 書(shu) 店既包括北京圖書(shu) 大廈、新華書(shu) 店、三聯韜奮書(shu) 店等大型書(shu) 城,也有鍾書(shu) 閣、言幾又、碼字人等特色書(shu) 店。

  言幾又書(shu) 店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全國的62家門店的銷售額比去年春節同期下降了95%,這是接受外賣業(ye) 務的最直接原因。(外賣)比普通的線上商城更快,基本上半小時就可以把書(shu) 送到手上。”記者體(ti) 驗發現,隻要在外賣平台上搜索附近的書(shu) 店就可以直接買(mai) 書(shu) ,像點外賣一樣選書(shu) 、結算、收貨,還有折扣、滿減、運費減免等多種優(you) 惠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72家實體(ti) 書(shu) 店均以整體(ti) 業(ye) 務形式入駐美團,圖書(shu) 、文創、文具和餐飲零售等商品,將享受同一優(you) 惠費率。

  借機轉型

  加速書(shu) 店數字化

  而在衝(chong) 抵疫情衝(chong) 擊、挽回銷量之外,線上化、數字化是實體(ti) 書(shu) 店外賣業(ye) 務更重要的意義(yi) 。

  據美團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此次美團與(yu) 北京市實體(ti) 書(shu) 店的合作,本質是將書(shu) 店的線下服務數字化,通過互聯網平台展示、運營、配送的體(ti) 係,全方位加速實體(ti) 書(shu) 店線上化進程,實現網絡與(yu) 現實運營的貫通。特殊時期,平台為(wei) 這些書(shu) 店量身定製了入駐、運營、培訓輔導等係列輔導手冊(ce) ;上線後,還會(hui) 提供降低服務費率、流量補貼、共創相關(guan) 獎勵計劃等組合扶持方案,以此幫助它們(men) 盡快完成線上化。有書(shu) 店表示,從(cong) 提交申請資料到注冊(ce) 通過,入駐外賣平台耗時不超過一天時間。

  不過,圖書(shu) 外賣並不是疫情期間的新鮮事,早在2018年,言幾又書(shu) 店曾嚐試與(yu) 餓了麽(me) 外賣平台合作。疫情的蔓延加速了這一嚐試,今年2月12日,言幾又再次“登陸”餓了麽(me) ,還特別成立“智慧零售小組”,將線上業(ye) 務作為(wei) 長期發展目標。“疫情對我們(men) 來說是很大一個(ge) 危機,我們(men) 希望把它變成一個(ge) 轉機,可以提速我們(men) 線上的數字化轉型。未來線上線下一體(ti) 化融合是一個(ge) 大趨勢。”言幾又董事長但捷說。

  多頭試水

  新嚐試需要積累

  疫情期間,書(shu) 店紛紛尋求自救,外賣隻是手段之一。單向街眾(zhong) 籌求助,許知遠合作薇婭,淘寶直播發起“保衛獨立書(shu) 店”……疫情期間,書(shu) 店動作頻頻,也側(ce) 麵反映出其生存之不易。

  2月26日至3月1日,Page One書(shu) 店聯合線上直播平台舉(ju) 辦了三期吳冠中美育直播課程。雖然為(wei) 門店帶來一定曝光和流量,但實際購買(mai) 轉化效果有限。在Page One書(shu) 店總經理陳鵬看來,缺乏直播帶貨經驗、線上粉絲(si) 基礎薄弱是活動沒能達到預期的原因之一,“網紅帶貨有自己的一套玩法和邏輯,實體(ti) 書(shu) 店還不太熟悉”。

  碼字人同樣進行了不少新平台的試水,如抖音、快手平台的直播。“之前我們(men) 對私域流量就比較重視,一直注意積累粉絲(si) ,並維護會(hui) 員黏性。前期通過活動等吸引到精準度非常高的用戶群體(ti) ,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因此我們(men) 的私域流量相對轉化最好,但其他平台就不會(hui) 那麽(me) 輕鬆。”李蘇皖表示,“任何一種業(ye) 務的開展和運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蓄勢和積累的過程,目前看,新平台的作用還是宣傳(chuan) 大於(yu) 營收。”

  線上線下

  聯手尋求出路

  “之後我們(men) 可能需要麵對一定程度上防疫常態化的狀況,這個(ge) 沒法逃避,必須去麵對。”作為(wei) 獨立書(shu) 店的創始人,李蘇皖感受深刻,“這對書(shu) 店以及所有的實體(ti) 都是挑戰,怎樣在減少接觸的情況下依然提供優(you) 質的服務和體(ti) 驗?怎麽(me) 讓線下的環境和空間更令人放心和踏實?這會(hui) 帶來很多商業(ye) 的變化。”

  但與(yu) 此同時,她也表示,有些體(ti) 驗依然是線上無法取代的,加之疫情時期的孤寂感空前,很多人也更渴望現場和線下。“隻是大家對現場的要求一定會(hui) 提高,包括空間使用密度、一些常態的消毒措施、更加細致體(ti) 貼的個(ge) 性化服務等等。可以說這次疫情,加快了實體(ti) 書(shu) 店再次迭代升級的速度。線下不會(hui) 消失,它隻會(hui) 更好,不過可能也會(hui) 更少。”

  談到實體(ti) 書(shu) 店的未來,李蘇皖表示,一方麵會(hui) 通過線上的多種形式讓優(you) 質內(nei) 容被更多的人看到,這也會(hui) 帶動線上會(hui) 員的發展,實體(ti) 書(shu) 店通過線上的擴散可以為(wei) 更多人提供精神和文化的服務;另一方麵,書(shu) 店的線下空間也會(hui) 優(you) 化,會(hui) 更加紮根社區,服務也更加個(ge) 性化。在線上線下的共同加持下,實體(ti) 書(shu) 店會(hui) 站得更穩、走得更遠。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