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守衛者”:30年獨居高山 瞭守百家安康
中新網杭州11月9日電(錢晨菲 徐翹楚 王曉娟)身著橙色森林消防服,跨上軍(jun) 綠水壺,因常年爬山而有些跛腳的吳建平側(ce) 身走上僅(jin) 有半隻腳掌寬度的樓梯台階。在海拔916.6米的杭州建德烏(wu) 龍山上,腳下的這棟3層瞭望台便是他每天的工作地點。作為(wei) 管護建德林場時間最久的護林員,吳建平默默守護了這片山林30載。
“我原來是一名炊事員,後來三進烏(wu) 龍山,跟這裏緣分不小。”1990年,吳建平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烏(wu) 龍山護林並看守瞭望台,這一待就是12年。2001年,建德林場改革致人員大幅精減,吳建平也被迫下崗。直到2004年,他又因工作安排三上烏(wu) 龍山,看守瞭望台至今。
每天,吳建平需站在瞭望台上巡視方圓幾十公裏的大洋鎮、梅城鎮、乾潭鎮、三都鎮等轄區範圍內(nei) 的森林火情。“2000年之前,這裏是建德人力瞭望點,一旦發生火險、火情就要及時向林場和杭州市森林消防指揮部報告,那時通訊設備沒有這麽(me) 發達,要用對講機溝通。而現在,瞭望台可通過無線傳(chuan) 輸設備中轉火情。”
為(wei) 了保護森林安全,吳建平需每天步行數公裏到高山四周巡查瞭望。“護林員工作是三防,防火、防盜、防蟲害,防盜是要防止附近村民亂(luan) 砍亂(luan) 伐,隨意捕捉林間的野兔、野雞等動物。我會(hui) 在路旁石崖上寫(xie) 上防火標語,插上防火旗,張貼禁火令,如果遇到遊客,會(hui) 宣傳(chuan) 防火的重要性,嚴(yan) 禁一切因野外用火發生的火災火情。”
每逢下大雨、大雪,林道行走困難,清除翻倒樹木、填平路麵、挖開塌方等也是吳建平的工作內(nei) 容。如2008年烏(wu) 龍山雪災後,在他的協助下,林區1000立方米雪壓木清理任務順利完成。此外,因從(cong) 未發生過一起重大毀林事件,他曾獲得“浙江省公益林建設優(you) 秀護林員”稱號。
深居高山,如何解決(jue) 日常生活需要是吳建平麵臨(lin) 的首要問題。“2019年以前,我平均一個(ge) 月下來挑3趟超30斤的東(dong) 西,正常爬山要2個(ge) 小時,挑著扁擔就要近3個(ge) 小時。水也要從(cong) 2公裏外的山腰上挑。山上沒法洗澡,上山後隻能擦一下。”沒路、沒菜的日子裏,吳建平學會(hui) 了種菜、養(yang) 雞。獨居生活中,高山上的平房就是他的“家”。
霧凇是烏(wu) 龍山上的知名景觀,每到冬天,漫天雪花掛在樹梢上,形成一簇簇冰柱的景象十分壯觀。但是這對吳建平來說並不是“好事”。“冬天若是下雪,會(hui) 積雪封山,視野也不清晰。山上山下溫差有近5攝氏度,冬天山上會(hui) 更冷,還沒有暖氣。”
終日與(yu) 鳥獸(shou) 作伴,吳建平鮮與(yu) 人交流,放在房間正中間的電視機是一直陪伴他的“老夥(huo) 計”。“以前沒有手機,電視也隻能收到‘雪花’的時候,我就白天看雲(yun) 海、晚上看夜景。後來,我買(mai) 了電視接收器,這樣電視就收到央視、建德台等頻道。”
2020年,建德林場的環山綠道已經竣工,吳建平居住的房屋翻新工作也平穩進行。麵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吳建平說:“現在有車子上山,食物不用背了,自來水也會(hui) 直接通上,生活便利多了。烏(wu) 龍山是建德的母親(qin) 山,看守這片山林無恙也能守護百家安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