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推廣垃圾資源化利用、可持續發展理念 垃圾分類新時尚走進“四葉草”

發布時間:2020-11-26 17:25: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上海11日5日電 (記者 陳靜)紙板搭建的展台、可降解材料製成的品鑒杯等、垃圾分類智能管理、由再生牛皮紙製備的公文包、再生塑料瓶片製成的無紡織袋……垃圾分類新時尚走進第三屆進博會(hui) ,使垃圾資源化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讓再生資源產(chan) 品通過進博會(hui) 走向市場。

  記者5日獲悉,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一年多來,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清運總量達96.86萬(wan) 餘(yu) 噸;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長71.1%,有害垃圾分出量增長11.2倍,濕垃圾分出量增長38.5%,幹垃圾處置量下降19.8%。上海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端虛擬服務器等互聯網技術構建了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信息平台。在垃圾品質識別上,該平台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自動判定幹垃圾含水率、濕垃圾含雜率,尤其對濕垃圾中的塑料袋、瓶子、飯盒等典型夾雜物實現了自動判別。

  作為(wei) 保障上海城市環境安全運行主力軍(jun) ,上海城投集團此番在進博會(hui) 上海展區“垃圾分類”主題展台,向世界呈現打造“垃圾分類新時尚”的諸多努力。記者看到,展台一側(ce) 屏幕正展示“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信息平台”,通過實時垃圾分類清運處置數據展示,展現智慧環衛時代全產(chan) 業(ye) 鏈精細化管理水平;四分類“垃圾分類智能交投箱”具備遠程監控、滿載報警、溫度檢測、掃碼投遞、積分兌(dui) 換等功能,實現了對垃圾分類的智能化管理。

  信息平台下方的交互性小遊戲能讓觀眾(zhong) 體(ti) 會(hui) 到垃圾分類的實際意義(yi) 。觀眾(zhong) 將代表各類垃圾的小球置入正確的分類箱中,通過箱子上的燈光便可顯示知曉垃圾球的分類是否正確。小球沿裝置通道經過中轉運輸,最終到達末端處置,點亮垃圾“變廢為(wei) 寶”之旅。

  記者獲悉,當下,在打造“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保障體(ti) 係”方麵,上海率先實現了由點狀突破到全產(chan) 業(ye) 鏈協同發展的戰略布局。“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保障體(ti) 係”主要包括三大功能和“2+1雲(yun) 平台”,分別是前端整合、中端管控、末端托底和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信息平台、綠色老港生態數字平台、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處置管控係統。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上海內(nei) 河水係發達,上海城投集團還率先開創了生活垃圾內(nei) 河集裝化水運模式。依托中轉站銜接前端收運和末端處置,健全了生活垃圾分類壓縮、分類運輸、分類中轉全流程、全產(chan) 業(ye) 鏈。據了解,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該企業(ye) 在相關(guan) 水域打造了水上兩(liang) 網融合示範點——“水上資源驛站”,為(wei) 上海市水上船隻船的可回物提供了規範的資源再利用渠道,保障了水域環境安全。

  進博會(hui) 上,環保也成為(wei) 不少參展商推崇的理念。國際知名酒業(ye) 集團保樂(le) 力加展台不僅(jin) 聚焦“創享歡聚”,還展示“可持續發展”理念,其展台搭建材料均可循環利用。據介紹,展台結構由紙質板材構成;品鑒杯和吸管均由可降解材料製成;地板則使用了可回收PVC材料,可降解地板膠也遵循了相關(guan) 環保標準。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材料在展會(hui) 結束後將被及時回收用於(yu) 後續活動。

  記者看到,現場循環播放的公益宣傳(chuan) 片以精彩動人的視覺特效還原了都市人群的生活場景,倡導消費者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優(you) 先選擇環保材質,重複利用已有物品,減少浪費。保樂(le) 力加中國董事總經理高晟天表示,將從(cong) 可持續發展角度思考業(ye) 務發展長期戰略,並以實際行動積極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