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與賦能:創業精神滋養“浦東奇跡”
(而立浦東(dong) 再出發)聚能與(yu) 賦能:創業(ye) 精神滋養(yang) “浦東(dong) 奇跡”
中新社上海11月11日電 題:聚能與(yu) 賦能:創業(ye) 精神滋養(yang) “浦東(dong) 奇跡”
作者 樊中華 鬱玫
1990年,跨過滔滔浦江,東(dong) 海之濱的一方灘塗上佇(zhu) 立起中國改革開放的風向標,浦東(dong) 開發開放的“創業(ye) 史”扉頁輕啟。
創業(ye) 即是開荒拓野,另辟蹊徑。彼時,各種類型的經濟園區熱正在全球掀起,浦東(dong) 則巧妙地選擇了“再造中心”和“功能開發”的點狀布局,從(cong) 外高橋保稅區,到金橋進出口加工區,再到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和張江高科技園區,四個(ge) 彼此呼應的功能區占取“星位”,聯動發展成為(wei) 日後的一盤活棋。
創業(ye) 亦是突破創新、敢試先行。開發開放,資金從(cong) 何而來?浦東(dong) 首次開創了“財政資金空轉、土地批租實轉”的模式,突破當時的製度束縛,盤活了土地資產(chan) ,變“向政府要錢”為(wei) “向市場籌錢”,開啟了政府率先啟動投資、借力市場化機製的先河。
創業(ye) 更意味著頂層規劃、運籌帷幄。規劃、基礎設施、金融貿易的“三個(ge) 先行”讓浦東(dong) 生而站在中國開放由第二產(chan) 業(ye) 轉向第三產(chan) 業(ye) 的時代浪尖上。
浦東(dong) “開發老兵”、金橋開發公司首任總經理朱曉明用3個(ge) 月時間,研究撰寫(xie) 了十多萬(wan) 字的《論金橋出口加工區開發與(yu) 規劃的戰略》,提出“麵向21世紀、麵向國際,金橋雖然定位工業(ye) 區,但必須按照‘城市規劃’做。”
在此遠見下,此後30年間,金橋頂住了生產(chan) 要素成本上漲、金融危機等多次風險,完成了從(cong) “出口加工”到“智能製造”的四次轉型躍遷,並以完善的產(chan) 業(ye) 區和生活配套區融合發展理念,成為(wei) “城市副中心”。
朱曉明告訴中新社記者:“浦東(dong) 是‘新區’,不是‘特區’,開發之初沒有可以照抄的經驗,也沒有退路,隻能用時不我待的精神去推,30年來,推動浦東(dong) 飛速發展的精神力量就是‘創新為(wei) 魂,創業(ye) 為(wei) 魄’。”
以“創業(ye) ”為(wei) 精神內(nei) 核,浦東(dong) 的發展聚集了來自各方的創新能量,一日千裏。
1999年,“聚焦張江”戰略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離開了舊址近半個(ge) 世紀發展形成的科研氛圍,遷址張江,成為(wei) “藥穀”的首個(ge) 科學奠基者。
“相當於(yu) 在浦東(dong) 重新創業(ye)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藥物所原所長陳凱先坦言,當時“有點忐忑迷茫,又覺得充滿希望,堅信應把研究所的發展融入到浦東(dong) 開發開放的大環境發揮作用。”
隨著麵向未來的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軟件三大產(chan) 業(ye) 生態漸成,更多的“創業(ye) 者”帶著希望與(yu) 夢想聚集浦東(dong) ,接過創業(ye) 的火炬,篳路藍縷,砥礪前行。
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辦公室主任李昕對此深有感觸。她講述創業(ye) 之初突破全球產(chan) 業(ye) 鏈“卡脖子”問題時的艱難:“當時光刻機僅(jin) 靠國內(nei) 供應體(ti) 係無法支撐,我們(men) 通過艱難攻關(guan) ,創造了核心技術,將設備零件細化分解到元器件層麵,成為(wei) 通用零件生產(chan) ,由此獲得了豐(feng) 富的全球合作資源,解決(jue) 了供應鏈問題。”
科創企業(ye) 森億(yi) 智能聯合創始人馬漢東(dong) 說,在浦東(dong) ,創業(ye) 者精神不局限於(yu) 企業(ye) 家,而會(hui) 展現在每一位人才身上。“當時選擇在張江創業(ye) ,一是這裏有跨專(zhuan) 業(ye) 綜合性人才,二是這些人才具有創業(ye) 者的‘冒險精神’,跟著我們(men) 從(cong) 一個(ge) 簡陋的辦公室一路走到現在。”
敢試先行的浦東(dong) ,萬(wan) 丈高樓平地起,八街九陌繪輿圖,在30年間創造了一個(ge) 發展奇跡。
中共浦東(dong) 新區區委書(shu) 記翁祖亮介紹,2019年,浦東(dong) 新區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到12734億(yi) 元(人民幣,下同),是1990年60.24億(yi) 元的211倍;財政總收入達到4316億(yi) 元,是1993年11.15億(yi) 元的387倍;浦東(dong) 以全國1/8000的麵積創造了1/80的GDP、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
而隨著創新勢能凝聚,多層次、多元化的“賦能”已成為(wei) 今日浦東(dong) 之於(yu) 中國乃至世界的“關(guan) 鍵詞”之一。
浦東(dong) 新區區長杭迎偉(wei) 介紹說,以製度創新為(wei) 己任的自貿區建設,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迄今已有328項製度創新成果複製推廣到全國。
而一批麵向世界開放的大科學裝置,使發生在中國的“原始創新”產(chan) 生影響全球的能量。“比如借助上海光源,研究團隊發現了隱藏80多年的外爾費米子,揭示出了禽流感、埃博拉等多種流行病毒感染機製,基於(yu) 上海光源實驗數據研發的多種新藥已進入臨(lin) 床試驗。”杭迎偉(wei) 說。
30年秉炬前行,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聚能”到“賦能”,“浦東(dong) 奇跡”的背後是無數“創業(ye) 者”敢啃硬骨頭、勇於(yu) 求變革、不屈不撓的精神與(yu) 實踐。而立之年新征程,“浦東(dong) 精神”也必然會(hui) 滋養(yang) 同化著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創新創業(ye) 之人,與(yu) 浦東(dong) 共攜重任“再出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