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珠海空氣質量躋身全國前三甲

發布時間:2020-11-27 10:40: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珠海的天空,美嗎?”“被驚豔到了吧!”漫步在廣東(dong) 省珠海市情侶(lv) 路上,眺望天海一色,隻覺美不勝收;徜徉在香山湖公園裏,但見翠綠與(yu) 湛藍交相輝映,令人心曠神怡。

  根據生態環境部不久前通報的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數據,1月-10月,珠海市環境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ge) 城市中排名第3位,較2019年同期排名上升10位;在珠三角9個(ge) 城市中排名首位,較2019年同期排名上升兩(liang) 位。

  成績的取得得益於(yu) 珠海市堅持高位推動、靶向治氣,為(wei) 守護“珠海藍”清單化推進各項工作任務,並將減排措施落實落細。

  高位推動,立行立改涉氣汙染問題

  自立市之初,珠海市便一直以環境優(you) 美、空氣優(you) 良享譽全國。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珠海市常住人口增速位居廣東(dong) 全省第一,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麵臨(lin) 巨大挑戰。尤其是2017年,其多項空氣質量指標出現下滑趨勢,給珠海市敲響“警鍾”。

  麵對挑戰,珠海市堅持問題導向,主動查找環保“病灶”,向大氣汙染源亮劍。2018年3月,珠海全市打響藍天保衛戰。珠海市委書(shu) 記郭永航、市長姚奕生親(qin) 自謀劃、動員發動,分管市領導深入一線部署指揮,在廣東(dong) 省率先發布藍天保衛戰第一階段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shu) ,並印發《珠海市空氣質量提升攻堅行動工作方案(第一階段)》,圍繞環境提升、揚塵防治、移動源治理、工業(ye) 企業(ye) 治理、優(you) 化減排等內(nei) 容製定31項具體(ti) 任務,落實到各區及職能部門。

  全市堅持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條塊共責,建成“珠海市環境空氣質量考核網”,實時公開全市28個(ge) 空氣自動監測站6項汙染物數據與(yu) 空間分布情況,實施每月排名通報製度,將改善“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年度和終期目標作為(wei) 重要板塊納入黨(dang) 政領導班子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和汙染防治攻堅戰考核體(ti) 係。成立珠海市汙染天氣應對領導小組和大氣工作專(zhuan) 班,市委、市政府、市汙染天氣應對領導小組“三輪驅動”督查督辦,2018年-2019年立行立改涉氣汙染問題約2000項,形成“立即轉辦—立即整改—立即反饋”的良好循環。

  近年來,珠海市在治氣過程中,取得多項亮眼的成績:全麵實施泥頭車全密閉運輸管理,組建多個(ge) 執法小組對主幹道非密閉泥頭車開展聯合執法;創新實施公交站場汙染源整治,成為(wei) 廣東(dong) 省最先在全市範圍內(nei) 實現公交車100%純電動化的城市之一;提前完成陶瓷行業(ye) 和35蒸噸以下鍋爐企業(ye) “煤改氣”設備改造,燃燒“蜂窩煤”現象基本清零,節約煤耗約10萬(wan) 噸/年……

  通過紮實推進工地揚塵、道路揚塵、工業(ye) 廢氣汙染治理等,珠海市從(cong) 打響藍天保衛戰次月起,空氣質量下滑勢頭便得到控製,2018年和2019年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達到世界衛生組織過渡期第2階段標準。

  聚焦重點,遏製臭氧汙染

  雖然藍天有了,但“隱憂”未消,珠海市臭氧濃度偏高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jue) ,臭氧汙染成為(wei) 珠海市治氣之“痛”。

  為(wei) 遏製臭氧汙染,珠海市細化國家和廣東(dong) 省關(guan) 於(yu) 藍天保衛戰的工作部署,將治理工作從(cong) 以顆粒物控製為(wei) 主向顆粒物和臭氧控製並重的方向邁進,通過密集開展VOCs工業(ye) 源清單調查、VOCs控製對策、空氣汙染物輸送通道及汙染過程氣象影響等項目開展臭氧成因分析,加強大數據運用,為(wei) VOCs綜合整治提供堅實支撐。

  在取得初步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珠海市深入開展VOCs綜合整治:大力推動省、市級VOCs重點監管企業(ye) “一企一策”綜合整治,嚴(yan) 格開展VOCs重點監管企業(ye) 交叉執法和銷號整治;構建金灣區VOCs和惡臭三位一體(ti) 立體(ti) 監控係統,新建各類VOCs監測點38個(ge) ,成為(wei) 2019年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生態建設成果展廣東(dong) 省唯一入選事例;富山工業(ye) 園區10家工業(ye) 企業(ye) 安裝監測設備共40台,動態掌握企業(ye) 的VOCs排放情況。

  高欄港區作為(wei) 珠海市的工業(ye) 企業(ye) 集中區,其VOCs重點監管企業(ye) 數量在珠海市占較大比重。為(wei) 摸清轄區內(nei) VOCs排放情況,珠海市生態環境局高欄港分局以群眾(zhong) 信訪投訴熱點為(wei) 切入口,安排人員全天候輪值巡查,利用自動在線監測、走航監測、便攜監測儀(yi) 器等設備,全麵排查轄區企業(ye) 廢氣排放。

  珠海市生態環境局高欄港分局局長羅望笑稱執法隊員們(men) 都練就成了“電子鼻”:“經過半年多的現場摸查,大夥(huo) 對轄區重點企業(ye) 廢氣味道了然於(yu) 心,發現異味時,結合風向大致能判斷出是哪家企業(ye) 在排汙,並及時到場調查處理。”

  通過問題導向、精準溯源、有效整改的“組合拳”,高欄港精細化工區氣味異常類投訴呈斷崖式下降,2019年全年收到氣味異常投訴106宗,2020年1月-8月僅(jin) 收到同類投訴8宗。

  幫扶企業(ye) ,為(wei) 精準治汙足功課

  “我們(men) 也願意做好環保治理,也願意投入整改,但是不知道怎麽(me) 做才能取得好的整治效果。”在珠海市相關(guan) 部門開展VOCs調查及整治過程中,多家企業(ye) 表達了類似的疑惑和困難。

  為(wei) 實現精準治氣、高效推進VOCs治理,珠海市生態環境局製定VOCs管控業(ye) 務培訓實施方案,以解決(jue) VOCs管理知識不足、業(ye) 務水平不高、工作章法欠缺等問題為(wei) 導向,針對性開展人員隊伍能力建設。

  “VOCs覆蓋麵大、種類複雜、涉及行業(ye) 多,相關(guan) 治理技術也不斷推陳出新。比如之前以為(wei) UV光解是治理VOCs的有效手段,通過專(zhuan) 家授課,才知道這其實是一種低效的措施。”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副科長普智曉表示,雖然自己從(cong) 事環境監測工作20年,但是對於(yu) VOCs治理還需要不斷地深入學習(xi) 。她的辦公桌上擺著幾本厚厚的筆記本,記滿了她每次參加專(zhuan) 業(ye) 培訓時做的筆記、走訪企業(ye) 時收集到的問題,以及請教專(zhuan) 家時得到的專(zhuan) 業(ye) 意見。她說:“隻有自己具備了專(zhuan) 業(ye) 知識,才能精準地指導、幫扶企業(ye) 。”

  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專(zhuan) 業(ye) 隊伍,逐一到重點企業(ye) 進行“問診式”幫扶指導。珠海市納入銷號整治工作的VOCs重點監管企業(ye) 共144家,經過第一輪次的交叉執法檢查,發現涉氣治理問題企業(ye) 97家。截至今年11月,問題企業(ye) 已減至4家,合格率從(cong) 30.56%提升至97.22%。

  同時,邀請省級專(zhuan) 家深入企業(ye) 開展“點對點”精準指導服務。珠海市列入省級VOCs重點監管企業(ye) 名單的共有54家,其中45家需要開展“一企一策”綜合整治。截至今年6月30日,這項工作已全麵完成。

  “點”對“點”服務,加強非道路移動源汙染防治

  近年來,非道路移動源汙染防治被提上治汙攻堅日程,國家向各地下達了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任務。對於(yu) 基層工作人員而言,如何把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的相關(guan) 事項向機主講明白,是第一大挑戰。

  “隻有我們(men) 說得清,才能幫機主們(men) 填得對。”珠海市機動車輛汙染監控管理所副所長楊玥輝介紹,她帶領團隊開展現場服務、課堂指導,組建18人的專(zhuan) 項工作團隊,建立和進駐微信群14個(ge) 、QQ群5個(ge) ,實時服務近5000名辦事群眾(zhong) 。“確保每一位需要填寫(xie) 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的人都在群裏,在填寫(xie) 過程中有任何疑問都可以隨時提出來。”為(wei) 推進部門協調及上下聯動,楊玥輝回憶說自己有一段時間平均每天撥打電話二三十個(ge) ,每天通話時間達200多分鍾。

  2020年5月,珠海市啟動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百日服務”行動,行動啟動3個(ge) 多月,全市便新增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4000多台,為(wei) 落實非道路移動機械環境管理要求打好製度基礎。同時,珠海市率先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用區,成為(wei) 廣東(dong) 省內(nei) 第一個(ge) 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標誌管理工作的試點城市,全麵禁用“無牌照”“身份不明”以及冒黑煙機械。

  正是基於(yu) 這些紮實而具體(ti) 的工作,珠海市今年前10個(ge) 月的空氣質量指數(AQI)達標率為(wei) 95.4%,同比提升7.6個(ge) 百分點;6項汙染物濃度全部達標且同比大幅改善。但珠海市沒有停下治汙攻堅的腳步。進入秋冬季汙染天氣高發季節後,珠海市政府率先吹響保衛藍天“百日衝(chong) 刺”的號角,聚焦多項重點,力爭(zheng) 實現靶向治汙。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