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現場評論·:產業升級拓寬致富路
找準地區資源優(you) 勢並不斷深挖,拓寬產(chan) 業(ye) 思維並形成優(you) 勢疊加,凝聚基層黨(dang) 組織的行動力和群眾(zhong) 精氣神,脫貧致富小康路就會(hui) 越走越順暢
行走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布央村的仙人山茶場,眼底綠意湧動,心中清香陣陣。觀光步道穿茶海,村民挎籃采茶來。人入茶田,如入畫境。
三江縣位於(yu) 桂、湘、黔三省(區)交界處,曾因地遠路差、深居山間而致貧。然而這裏氣候濕潤、溫度適宜,地表水質量、空氣質量都適宜種茶。布央村抓住這一優(you) 勢,深耕茶業(ye) ,發展規模化種植,逐漸形成茶苗培育、茶樹種植、茶葉加工與(yu) 銷售等產(chan) 業(ye) 鏈條,讓“一村一品”的特產(chan) 優(you) 勢充分顯現。如今,慕名而來的茶商漸漸增多,茶葉銷路也隨之打開。
有了茶產(chan) 業(ye) 基礎,綠水青山的生態價(jia) 值和旅遊價(jia) 值進一步得到激發。村裏打造了仙人山景區,成立布央古茶園旅遊公司,按照景區標準設計,茶園舊貌換新顏,基礎設施得以提升、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村民說,愈發感覺自己家鄉(xiang) 美,不願再離開。有村幹部感慨,如今采茶賣茶讓農(nong) 戶收入大增,茶場旅遊帶來火熱人氣,村裏民宿也發展起來。曾經“山高水遠布央村,有女莫嫁布央郎”的貧困村,通過茶旅融合、產(chan) 業(ye) 升級,走出了一條寬廣的致富新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新農(nong) 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nong) 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xiang) 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ti) 現農(nong) 村特點,注意鄉(xiang) 土味道。因地製宜發掘鄉(xiang) 村資源優(you) 勢,深耕並拓寬資源呈現形態,是傳(chuan) 承農(nong) 村特點、發揚鄉(xiang) 土味道的重要方式。陝西柞水的木耳,河南西峽的獼猴桃,江西萬(wan) 安的臍橙……如今,越來越多地方立足地域優(you) 勢,將鄉(xiang) 土資源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電商模式、旅遊觀光等結合起來,讓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變成了打開脫貧致富大門的金鑰匙,鄉(xiang) 村發展的產(chan) 業(ye) 依托也更堅實。
發揮黨(dang) 員模範帶頭作用,增強黨(dang) 組織凝聚力,是做大地域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的重要基礎。當年為(wei) 了發展茶葉種植,布央村以放電影形式召集村民開動員會(hui) ,入戶做思想工作。近年來,布央村以黨(dang) 建促發展,培養(yang) 一批黨(dang) 員能人,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團結一致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充分發揮集體(ti) 號召力、黨(dang) 員帶頭作用,地區發展就能凝聚更多人力智力,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寬廣。
發展依靠群眾(zhong) 、為(wei) 了群眾(zhong) ,發展成果由群眾(zhong) 共享。在個(ge) 人收益上,村民以自然資源股、土地股、資金股等方式入股布央古茶園旅遊公司,2018年底實現了全村村民第一次分紅;創業(ye) 政策扶持上,當地根據貧困勞動力意願和企業(ye) 用工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民生保障方麵,幫扶“不漏一戶一人”,大力解決(jue) “看病難、治病貴”問題……一係列看得見、摸得著的惠民政策、幫扶措施,帶來暖暖幸福感。不斷優(you) 化的村容環境、日益做強的集體(ti) 產(chan) 業(ye) ,更讓群眾(zhong) 有了“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感。資源好、人氣足、人心齊,發展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衝(chong) 刺脫貧攻堅,目標不僅(jin) 僅(jin) 是摘掉貧困帽子,更要思考摘帽後如何持續發展。找準地區資源優(you) 勢並不斷深挖,拓寬產(chan) 業(ye) 思維並形成優(you) 勢疊加,凝聚基層黨(dang) 組織的行動力和群眾(zhong) 精氣神,脫貧致富小康路就會(hui) 越走越順暢。
(作者為(wei) 本報文藝部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2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