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人民日報新論:發揮大學科技園創新試驗田作用

發布時間:2020-12-02 13:5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了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you) 勢”。當前的國際環境和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對基礎創新和科技創新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科技企業(ye) 孵化、強化科技人才培養(yang) ,集聚創新勢能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顯得尤為(wei) 重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了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特色產(chan) 業(ye) 園區等多種形態的發展平台,以及科技企業(ye) 孵化器、眾(zhong) 創空間、產(chan) 業(ye) 加速器等創新孵化載體(ti) ,對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大學科技園依托大學的科研優(you) 勢、人才優(you) 勢和創新優(you) 勢,是引領我國基礎創新和前沿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ti) ,也是中國特色高等教育體(ti) 係的重要環節。從(cong) 上世紀90年代校企的興(xing) 起,到近幾年科技型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不斷湧現,大量的科技創新企業(ye) 在高校周邊培育並高速成長,高校的科技成果和人才溢出效應與(yu) 大學科技園的定位高度吻合。隨著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大學科技園應該與(yu) 時俱進,尤其在基礎創新領域,發揮前沿科技創新試驗田的作用。

  首先,要堅持守正創新,完善體(ti) 製機製。要將大學科技園建設納入高校整體(ti) 規劃,與(yu) “雙一流”建設統籌考慮,探索推動科技園管委會(hui) 和科技園運營公司聯動治理模式。科技園管委會(hui) 作為(wei) 高校職能部門,應該協調高校創新管理、科技成果轉化、師生創業(ye) 、人才建設等部門,推動高校創新資源開放共享。科技園運營公司提供高效的具有市場化競爭(zheng) 力的管理運營服務,要運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與(yu) 社會(hui) 需求資源的配置效率。要健全科技成果全流程管理體(ti) 係,推動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在大學科技園內(nei) 落地孵化。建設高校技術轉移服務體(ti) 係,支持校內(nei) 技術轉移機構與(yu) 大學科技園聯動,與(yu) 市場化機構合作,開展專(zhuan) 業(ye) 化服務。

  其次,要堅持功能定位,優(you) 化功能布局。大學科技園空間載體(ti) 建設,要依托高校的科研優(you) 勢和人才優(you) 勢,圍繞大學科技園的功能,與(yu) 高校周邊區域聯動融合,實現高校校區、科技園區、區域社區協同發展。大學科技園建設需要區域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通過科技成果溢出為(wei) 區域高科技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政府將高校周邊的空間載體(ti) 與(yu) 高校共建為(wei) 大學科技園,共同培育大量初創型科技企業(ye) ,孵化成熟後向周邊高新園區和產(chan) 業(ye) 園區轉移,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ye) 生態,帶動區域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

  最後,要堅持示範引領,提升運營能力。大學科技園發展的中心是不斷提升運營服務能力,建立一支專(zhuan) 業(ye) 化、具有市場競爭(zheng) 力的高效運營團隊,為(wei) 創業(ye) 企業(ye) 和團隊提供研發設計、檢驗檢測、技術谘詢、知識產(chan) 權、成果轉化以及評估、法律、財務和投融資等專(zhuan) 業(ye) 化服務,協同高校開展創新創業(ye) 教育和實踐,培育創新精神、創新文化和創新人才,引領整體(ti) 科技型產(chan) 業(ye) 園區發展。

  以打造科技體(ti) 製改革創新的試驗基地、科技人員創新創業(ye) 的依托載體(ti) 、校企資源融合共享的樞紐平台為(wei) 目標,大學科技園才能真正成為(wei) 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助力建設科技強國。

  (作者為(wei) 北京大學科技園副總裁、高級經濟師)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2日 05 版)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