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北京垃圾分類迎滿月考,社區居民做得怎麽樣?

黃哲程 發布時間:2020-06-01 08:31:00來源: 新京報

  部分小區分類投放仍“沒動靜”

  今天,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滿一個(ge) 月,效果如何?記者近日探訪多個(ge) 社區、商場、超市以及酒店,發現目前部分社區仍存在未實際開展垃圾分類、違規投放很明顯等問題;部分商場分類垃圾桶配備不全,垃圾分類缺乏指導,各種垃圾混裝現象較為(wei) 常見,使用超薄塑料袋、塑料袋免費的情況也比較突出;部分酒店客房暫未分類設桶。

  現象1

  部分小區仍未實際開展垃圾分類

  今天,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一個(ge) 月。不過,記者近日探訪發現,仍有社區還未實際開展垃圾分類。

  西城區天橋南裏社區共設置了4組分類垃圾桶站,分為(wei) 廚餘(yu) 、可回收和其他垃圾三類。5月28日下午,記者在三處垃圾桶站查看,可回收、廚餘(yu) 和其他垃圾桶內(nei) 均存在明顯混投現象。附近也沒有垃圾分類指導員進行監督。“社區垃圾分類一直都沒動靜。”居民張大爺說,垃圾分類桶站已經設置了很久,但社區沒有進行主動宣傳(chuan) ,也沒有垃圾分類指導員看管垃圾桶,大家還是混投。

  下午3點40分,物業(ye) 清運員馬師傅開著三輪車來到社區北側(ce) 車棚下的一組垃圾桶站,他負責收運社區的“其他垃圾”。由於(yu) 居民沒有分類投放,他清理每個(ge) 垃圾桶時都要先把混投的垃圾挑出來。“每組桶站至少得花半個(ge) 小時。”

  馬師傅說,新規實施以後,天橋南裏社區居民投放情況沒什麽(me) 變化,分類壓力傳(chuan) 到了他們(men) 這些垃圾清運員身上,物業(ye) 公司對分類檢查要求更加嚴(yan) 格,“不分好類,後邊的垃圾樓也不收你送來的垃圾。”

  在朝陽區磨房北裏社區,多數居民倒垃圾時並未進行分類,記者也未發現垃圾分類指導員進行監督。

  【回應】

  負責管理天橋南裏社區的天橋小區社區居委會(hui) 工作人員:垃圾分類宣傳(chuan) 工作年前已經開始,期間由於(yu) 疫情影響,一些設施和人力目前還沒有到位,入戶宣傳(chuan) 工作也因疫情沒有展開。現在垃圾分類檢查工作已經開始,對物業(ye) 開具了整改通知單,督促盡快配齊設備和人員。後續對於(yu) 沒有落實整改的單位,也會(hui) 進行處罰。

  磨房北裏社區居委會(hui) 工作人員:社區內(nei) 的垃圾分類情況並不理想。之所以還未強製分類,是想給居民一段適應期。

  現象2

  缺少監管,部分小區亂(luan) 扔垃圾問題仍突出

  對違規投放垃圾行為(wei) 的監管、處罰缺位,是多個(ge) 社區出現的另一問題。

  西城區盛景嘉園小區有六組垃圾桶站,設置了廚餘(yu) 、可回收和其他垃圾三類垃圾桶,小區內(nei) 還有至少兩(liang) 組廚餘(yu) 垃圾桶站、一個(ge) 廢棄口罩專(zhuan) 用垃圾桶和一個(ge) 有害垃圾桶。幾名垃圾分類指導員輪流進行查看和清潔。分類垃圾桶設置和人力配備雖已達標,不過,混投現象仍很明顯。“主要是因為(wei) 沒有實際處罰,指導員也不敢罰。”小區居民李女士說,垃圾分類指導員由物業(ye) 的保潔員兼任,並非政府指派的官方指導員,“他們(men) 說話分量不重,有的居民不聽勸,他們(men) 也不怎麽(me) 敢批評,更不要說上報處罰。”

  根據垃圾分類新規,個(ge) 人不按要求分類投放,經勸阻、書(shu) 麵警告後,再次違規的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如自願參加生活垃圾分類等社區服務活動,則不予行政處罰。

  不過,盛景嘉園一位垃圾分類指導員告訴記者,目前對違規的居民還是以勸導為(wei) 主,尚未對居民進行過實際處罰。

  記者探訪的朝陽區藝水芳園、華騰園、西城區天橋南裏等社區,也都未對違規投放居民進行過處罰。

  【回應】

  負責管理盛景嘉園的天橋小區社區居委會(hui) 工作人員:目前針對居民垃圾分類的管理還是側(ce) 重引導和鼓勵,居民意識提升需要一個(ge) 過程,也不能上來就處罰,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等級下調後,會(hui) 開展更多的宣傳(chuan) 和普及工作。另外,居委會(hui) 和物業(ye) 沒有處罰居民的權力,對於(yu) 違規嚴(yan) 重不聽勸導的行為(wei) ,後續會(hui) 上報給相關(guan) 管理部門。

  藝水芳園社區物業(ye) 工作人員:目前主要是宣傳(chuan) 引導,後期會(hui) 組織安排誌願者和垃圾指導員在現場監督和指引。

  回訪

  分類指導員流動檢查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此前垃圾分類存在問題和不足的社區回訪,發現多數社區已整改。

  大興(xing) 區富源裏小區5月初尚未開展垃圾分類。5月28日上午8點左右,在小區南門附近垃圾桶站旁,已有分類指導員對前來進行投放的居民進行檢查和指導。

  分類指導員並非固定在一處,而是在小區內(nei) 流動檢查。他們(men) 會(hui) 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貼紙,為(wei) 準確分類的居民進行積分。居民趙阿姨介紹,二維碼貼紙分為(wei) 廚餘(yu) 垃圾和其他垃圾,由社區發放給居民。目前她已積累了50分。“用積分可以換卷紙、肥皂之類的生活用品,我換過一卷紙。”

  小區垃圾分類後效果如何?一位指導員說,“不少居民很支持,能主動分類,但還有部分居民分類不徹底,比如廚餘(yu) 垃圾裏混進了外賣包裝盒等。”

  缺位破損設施已增補

  在朝陽區藝水芳園社區,東(dong) 門小廣場新設置了“三間房地區垃圾分類服務亭”,展板上用文字和圖案展示了垃圾分類的四種類別,下方設置了對應的垃圾桶。

  現場清理垃圾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社區垃圾分類比之前做得好了一些,居民大多會(hui) 按照垃圾桶進行投放。一位小夥(huo) 說,平時都是由爸媽扔垃圾,“我在家裏會(hui) 提示父母怎麽(me) 分類,他們(men) 有時候會(hui) 分錯,畢竟是老人,得讓他們(men) 適應一下。”

  在豐(feng) 台區芳星園二區,幾個(ge) 破損垃圾桶已修複,並增設了新垃圾桶,居民樓外張貼了垃圾分類投放指引。海澱區永金裏社區5月初曾存在垃圾桶分類標簽汙損等問題,目前標簽已修補,15號樓附近還增加了分類垃圾桶數量。(記者 黃哲程 羅曉靜 應悅 陳琳 吳婷婷 周依)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