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萬餘隻水鳥齊聚青海湖畔 鳳頭鸊鷉實現大規模繁殖
6月16日至23日,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織開展了水鳥調查、普氏原羚繁殖期專(zhuan) 項調查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監測數據顯示水鳥和普氏原羚總體(ti) 數量同比去年均有增長,調查區域內(nei) 野生動物整體(ti) 情況尚好,未發現異常情況。
普氏原羚。
此次共監測到水鳥41種,數量達29600餘(yu) 隻。其中青海湖傳(chuan) 統的繁殖夏候鳥斑頭雁7370餘(yu) 隻、棕頭鷗2100餘(yu) 隻、普通鸕鶿5230餘(yu) 隻、漁鷗1050餘(yu) 隻。值得一提的是,在切吉河口、泉灣濕地、那仁濕地等區域監測到3100餘(yu) 隻鳳頭鸊鷉大規模築巢繁殖,緊密相連的巢區在湖麵上形成漣漪景色。通過與(yu) 近三年監測到的鳳頭鸊鷉繁育行為(wei) 對比,鳳頭鸊鷉實現大規模繁殖。
鳳頭鸊鷉。楊濤 攝
與(yu) 此同時,監測到普氏原羚2500餘(yu) 隻,其中雄性普氏原羚650餘(yu) 隻,雌性普氏原羚1850餘(yu) 隻。因此監測時段正值雌性普氏原羚繁殖期,為(wei) 躲避天敵侵害和人為(wei) 活動幹擾,雌性普氏原羚大多隱秘行蹤,不易被發現和監測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優化野生動物公益司法保護的方法路徑
青海省檢察院29日消息,青海檢察機關不斷豐富和完善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強化野生動物公益司法保護的方法路徑,促進省域各類自然保護地成為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詳細] -
青海湖畔瞰湟魚洄遊
青海湖裸鯉,又被稱為湟魚,是青海湖特有物種,也是青海湖中唯一的大型經濟魚類,在青海湖生態係統中起著核心作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