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門堂草原的生態衛士

發布時間:2020-11-19 10:45:00來源: 青海新聞網


豐(feng) 收的喜悅。


經過多年治理,門堂草原煥發出勃勃生機。

  乘車行駛在綠水青山之間,五顏六色的帳篷如鮮花點綴其間,白雲(yun) 朵朵,水草豐(feng) 美,猶如一幅壯美的畫卷。

  “為(wei) 了這片草原,我們(men) 可沒少下功夫。”秋日,記者來到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門堂鄉(xiang) ,在一片綠茵如毯的草地旁,副鄉(xiang) 長張金德顯得頗為(wei) 自豪。

  門堂鄉(xiang) 位於(yu) 久治縣城以北80公裏處,黃河由此進入甘肅境內(nei) ,形成著名的“黃河首曲”,由於(yu) 地處黃河穀地,這裏一直是當地牧民眼中的“風水寶地”。

  可是誰也沒有料到,幾年時間,滿富生機的草原卻經曆了一場黑土灘之痛。

  據介紹,多年前,由於(yu) 全球氣候變化、地鼠泛濫、過度放牧等因素,全縣各鄉(xiang) 鎮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草場退化現象,有些區域甚至逐漸演變成黑土灘。

  “草場退化最嚴(yan) 重的時候,黑土灘就像是貼在草地上的一片片膏藥,如果不是這幾年及時治理,很難想象現在會(hui) 變成什麽(me) 樣子。”

  張金德說,隨著黑土灘的出現,牧草質量明顯下降,對此,牧民們(men) 束手無策,隻能擴大養(yang) 殖數量來保證收益,但是這樣一來,無疑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久而久之,黑土灘愈演愈烈。

  久治縣是一個(ge) 純牧業(ye) 縣,地處三江源核心區,草地麵積占全縣總麵積的83.6%。遼闊的草原是生態安全的重要天然屏障,也是農(nong) 牧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草原退化直接影響著當地牧民的經濟收入。

  為(wei) 遏製黑土灘蔓延趨勢,近年來,久治縣通過機械化補種牧草、改良草種、禁牧封育等多種方式進行保護。截至目前,該縣累計投入7926萬(wan) 元,完成黑土灘綜合治理1.3萬(wan) 公頃、草原有害生物防控9.4萬(wan) 公頃。

  “在治理過程中,通過政府引導,牧民群眾(zhong) 的思想觀念不斷轉變,自覺參與(yu) 到生態保護建設中,成為(wei) 黑土灘治理的主力軍(jun) 。”

  門堂鄉(xiang) 果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巴尕是當地土生土長的牧民,對草原有著深厚的感情。看著連年退化的草場,巴尕心急如焚。

  全縣黑土灘治理工作開始後,巴尕積極聯係縣農(nong) 牧部門在村裏進行機械化補種牧草。同時,教育引導群眾(zhong) 自覺遵守禁牧政策、轉變養(yang) 殖方式,提高村民參與(yu) 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積極性。

  針對分布在山坡溝坎上的零星小麵積黑土坡,機械難以進入現場,隻能靠人工補種。巴尕冥思苦想,專(zhuan) 門拿出自家的一片草場做試驗,並改造了一些傳(chuan) 統種植工具,極大地提高了邊坡窪地種植效率。

  “看來,巴尕書(shu) 記和黑土坡較上勁了。”“書(shu) 記,您每天種草,家裏的牛羊不管了嗎?”

  “草場沒有了草,哪來的牛羊?!草原是我們(men) 的家園,可是一年不如一年,黨(dang) 和政府為(wei) 了保護這些草場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我們(men) 不能什麽(me) 事都靠國家來解決(jue) ,自己也得想想辦法……”每次聽到村民的質疑,巴尕總免不了給對方上“一堂課”。

  在他的影響下,補種牧草的村民開始漸漸多了起來,附近的村社也紛紛參與(yu) 到黑土坡治理的隊伍中,一時間,村幫村、戶幫戶的草地治理活動在門堂草原蔚然成風。僅(jin) 2019年,門堂鄉(xiang) 治理黑土坡麵積達到1300多公頃,在全縣樹立了草地治理的典範。

  為(wei) 了擴大治理範圍,確保修複治理成效,久治縣農(nong) 牧局還從(cong) 全縣22個(ge) 牧業(ye) 村挑選出經驗豐(feng) 富的草地種植能手,在四川阿壩、若爾蓋等地實地考察黑土灘治理工作,同時,邀請專(zhuan) 家前來傳(chuan) 授先進經驗和做法,細化種草環節,掌握種草技術,全縣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初步遏製。

  “經過一係列行之有效的辦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草地退化現象。”張金德說,除了劃定禁牧區,給牧戶發放飼草料補給,一部分牧戶還種植了草地早熟禾彌補禁牧帶來的飼草不足問題,牧民的收入不減反增,草地也得以休養(yang) 生息。

  澤白是門堂鄉(xiang) 門堂村的貧困戶,家裏有四口人,這些年,得益於(yu) 草原補助、生態管護員等脫貧政策,澤白家於(yu) 2016年脫貧。禁牧實施以來,澤白和丈夫種植了0.3公頃(五畝(mu) )草地早熟禾,當記者見到澤白時,她正在一片綠油油的田地間“揮舞”著鐮刀,身邊已有好幾摞割好的早熟禾。

  草地早熟禾是牲畜優(you) 良的補飼草,有良好的飼用價(jia) 值,適合黑土灘退化草地恢複。記者了解到,門堂鄉(xiang) 有近一半牧戶種植了該飼草,一方麵為(wei) 了應對冬季大雪天氣,另一方麵也節省了不少購買(mai) 飼料的費用。

  “去年,丈夫外出挖蟲草掙了一萬(wan) 多元,加上草原補助和生態管護員等收入,全家的穩定收入將近五萬(wan) 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澤白高興(xing) 地說,黑土灘治理既保護了草場,又惠及了牧民,今後要發揮管護員作用,加強巡查管護,盡心盡力保護好這片草原。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讓無人機助力生態管護

    10月20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聯合青海省林業和草原項目服務中心主辦的“UNDP-GEF加強青海湖——祁連山景觀區保護地體係項目·海西州生態管護員能力建設培訓班”在德令哈市開班。[詳細]
  • 青海首個濕地保護項目通過評審

    近日,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林業和草原局組織專家審查通過了2020年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湟水流域國家濕地公園適生植物選育及示範推廣項目實施方案”。[詳細]
  • 大美濕地:青海高原上的“地球之腎”

    他感到自己在一天天和這片廣袤的濕地融為一體,他已離不開濕地,他知道,濕地的良好保護也同樣離不開他們這些管護員,離不開每一名細心嗬護它的牧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