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01 08:52:00來源: 西藏日報

  現代農(nong) 業(ye) 是一個(ge) 動態和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個(ge) 抽象的東(dong) 西,而是一個(ge) 具體(ti) 的事物,它是農(nong) 業(ye) 發展史上的一個(ge) 重要階段。從(cong) 發達國家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現代農(nong) 業(ye) 轉變的過程看,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過程包括兩(liang) 方麵的主要內(nei) 容:一是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物質條件和技術的現代化,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chan) 要素裝備農(nong) 業(ye) ,實現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學化;二是農(nong) 業(ye) 組織管理的現代化,實現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專(zhuan) 業(ye) 化、社會(hui) 化、區域化和企業(ye) 化。

  一、現代農(nong) 業(ye) 及其特點

  二十世紀20年代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發達國家逐步實現了農(nong) 業(ye) 現代化。現代農(nong) 業(ye) 和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形成了根本的區別,現代農(nong) 業(ye) 的特點是:(1)高投入高產(chan) 出,農(nong) 業(ye) 單產(chan) 水平較高,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的增長較快;(2)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和經營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規模大型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技術日趨先進,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化和社會(hui) 集約程度高;(3)廣泛地利用生物技術,如雜交技術、轉基因技術等;(4)大量使用以石油為(wei) 原料的化肥、農(nong) 藥和以石油為(wei) 能源的農(nong) 業(ye) 機械。

  二、現代農(nong) 業(ye)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地球上幾乎沒有不受人類活動影響的生態係統。農(nong) 業(ye) 活動是人類最早作用於(yu) 自然生態係統的活動,它不但改變當地的自然生態係統,使之成為(wei) 人工生態係統,而且有可能對生態環境產(chan) 生更為(wei) 廣泛的影響。二十世紀20年代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大量使用石油產(chan) 品、高投入高產(chan) 出為(wei) 特征的石油農(nong) 業(ye) 對自然生態係統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已遠遠超出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其影響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五方麵:(1)引起土壤侵蝕和土地退化;(2)引起生物多樣性的減少;(3)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控製有害生物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4)農(nong) 業(ye) 用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5)農(nong) 業(ye) 活動中的化肥、農(nong) 藥和能源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農(nong) 業(ye) 活動引起土壤侵蝕和土地退化

  農(nong) 業(ye) 為(wei) 人類提供食物和大量工業(ye) 原料,是一個(ge) 國家國民經濟的基礎。土壤是農(nong) 業(ye) 的基礎,人類的農(nong) 業(ye) 活動每年都要消耗土壤的肥力,以獲得農(nong) 業(ye) 豐(feng) 收。如果人類隻獲取耕地的肥力而不及時補償(chang) ,就會(hui) 使土壤的肥力不斷下降、土壤結構會(hui) 逐步惡化、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和穩定性下降,最終將引起土地退化和土壤侵蝕,農(nong) 業(ye) 產(chan) 量會(hui) 逐漸降低。研究顯示,在地球上,50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形成1英寸地表土。土壤一旦被侵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將無法補償(chang) 。不適當的農(nong) 業(ye) 活動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侵蝕、土地退化已成為(wei) 一個(ge) 嚴(yan) 重的世界環境問題。我國的農(nong) 業(ye) 活動引起的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沙化等也較為(wei) 嚴(yan) 重。

  (二)農(nong) 業(ye) 活動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定空間範圍內(nei) 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ti) (動物、植物、微生物)有規律地結合在一起的總稱。判斷一個(ge) 區域、一個(ge) 生態係統保護得是否完整,很大程度上要以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是否合理來決(jue) 定。

  雖然物種在其長期進化、發展和對其環境變化的適應過程中,遵循優(you) 勝劣汰的自然規律,物種的滅絕是一個(ge) 自然過程,但自從(cong) 人類出現以後,應用日益增長的科技知識來操縱自然,在此過程中,人為(wei) 的活動勢必會(hui) 或多或少影響到某些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增加或減少。引起物種減少甚至滅絕的人為(wei) 因素主要有:過度捕獵、生境破壞、人工引種等,同時生態破壞和人工引種通常是為(wei) 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所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是引起生物多樣性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為(wei) 了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大麵積的森林、草原、濕地被采伐、火燒、墾殖,草場被過度放牧,這些農(nong) 業(ye) 活動對野生物種來說是毀滅性的。目前,在草原和荒漠地區,過度放牧和不合理的草地墾殖,使得大量的原生草地植被遭到破壞,沙化和鹽漬化麵積不斷擴展,導致許多野生物種滅絕。幹旱地區的環境一旦遭到破壞,極難恢複,物種滅絕的速度要比森林地區更快。大區域的生境常被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或其他發展切割成小塊,減少了生境總麵積,增加了生境斑塊之間的距離。生境質量在小片斷中惡化,邊緣相對於(yu) 斑塊的麵積增加,邊緣與(yu) 斑塊的麵積比增大,沒有受幹擾的“內(nei) 部”生境減少。許多物種不能在片斷生境中保持最低限度種群,首先遭受滅絕的危險。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的人工引種直接影響本地區的生態係統。外來物種可能通過捕食或競爭(zheng) 直接威脅當地的動植物區係,或者通過改變自然生境對當地的生產(chan) 發生間接的影響。

  (三)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控製有害生物對生態係統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wei) 控製害蟲、雜草,提高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殺蟲劑和除莠劑被廣泛運用於(yu) 迅速發展的農(nong) 業(ye) 中。但殺蟲劑的毒性,對昆蟲、水體(ti) 中的魚類和包括人類在內(nei) 的哺乳動物都會(hui) 產(chan) 生不良影響。例如,大多數廣譜殺蟲劑對蜜蜂都是高毒的,蜜蜂會(hui) 因殺蟲劑而喪(sang) 失,殺蟲劑還可通過噴灑源流和農(nong) 業(ye) 廢水影響大氣環境和水環境,導致鳥類、魚類、人和野生哺乳動物受害,每年有一定數量的人就因直接接觸殺蟲劑而死亡。殺蟲劑對生物放大作用有較高的靈敏性,特別是在有氯化烴存在的情況下。殺蟲劑中的有害物質在生物體(ti) 組織中不能變性或不能代謝,導致有毒物質的濃度在食物鏈中逐級增加,這就是生物放大作用。它是廣泛使用殺蟲劑引發的一個(ge) 嚴(yan) 重問題,它直接威脅著食物鏈中頂級捕食者的生命,也可能威脅人類的食物鏈。

  廣泛使用殺蟲劑引發的另一個(ge) 問題是害蟲天敵受影響,害蟲種數增加。當害蟲天敵被毀滅後,害蟲在殺蟲劑作用下降一段時間後可能會(hui) 迅速增加,並可能具有抗殺蟲劑能力。另外,當害蟲天敵被毀滅後,許多潛在的受其天敵製約的害蟲物種,將由普通害蟲變成次發性病蟲害,使害蟲種數和蟲害次數增加。

  (四)農(nong) 業(ye) 用水對生態係統的影響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用水會(hui) 對生態問題造成一定的影響:(1)農(nong) 業(ye) 廢水汙染水係統,大量的殺蟲劑和化肥中的磷、氮進入水體(ti) ,使水體(ti) 富營養(yang) 化,影響水生生物。(2)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地區,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地下水漏鬥區,直接威脅濕地和淡水生境,並可引起地麵沉降。(3)在蒸發率高的幹旱與(yu) 半幹旱地區,灌溉引發的關(guan) 鍵問題是土壤次生鹽漬化(鹽分在土壤表麵積累),從(cong) 而導致生境惡化、產(chan) 量下降。排水不暢時,灌溉會(hui) 使地下水位上升,使地下水直接參與(yu) 土壤蒸發;在蒸發過程中,“水去鹽留”,地下水帶來的鹽分在土表積累,引起土壤次生鹽漬化。

  (五)農(nong) 業(ye) 活動中的化肥、農(nong) 藥、能源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現代農(nong) 業(ye) 的實質是用高能量來換取高產(chan) 量,即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大量使用以石油為(wei) 原料或燃料的化肥、農(nong) 藥、機械等來獲得高產(chan) 量。由於(yu) 現代農(nong) 業(ye) 的高能量投入,其發展帶來了一係列的環境問題:(1)以石油為(wei) 原料的化肥、農(nong) 藥的大量使用,加之耕作、灌溉、加工、運輸都需要石油,因而加大了能源需求。(2)大量使用機械操作,加劇了對自然生態的破壞。(3)大量使用化肥、農(nong) 藥和農(nong) 用塑料薄膜,不僅(jin) 造成了能源的緊張,而且也造成了環境問題。首先是所施用的化肥和農(nong) 藥,有一部分都進入了農(nong) 田生態係統,對農(nong) 田生態係統造成汙染;此外,化肥中的磷、氮和農(nong) 藥中的有毒物質還會(hui) 通過農(nong) 業(ye) 徑流、空氣流等進入水係統和大氣,使水體(ti) 、大氣受汙染,使江河、湖泊富營養(yang) 化加速,進而影響水生生物、鳥類、人和其他生物。其次大量使用化肥,忽視有機肥料及覆蓋物的作用,造成土壤退化、土地生產(chan) 力下降和土壤侵蝕(風蝕和水蝕)。第三,農(nong) 藥的大量使用,使害蟲產(chan) 生了抗藥能力,從(cong) 而刺激農(nong) 藥施用劑量和頻率的增加,形成惡性循環,加劇農(nong) 藥對生態環境的危害。第四,農(nong) 用塑料薄膜越來越廣泛地運用於(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每年有大量的廢棄農(nong) 用塑料薄膜進入農(nong) 田生態係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已成為(wei) 巨大的“白色汙染”源。

  三、持續農(nong) 業(ye) 是當今農(nong) 業(ye) 發展的總趨勢

  在能源危機、淡水資源危機、環境惡化、生態失衡和失業(ye) 人口增加等的壓力下,現代農(nong) 業(ye) 的進一步發展受到嚴(yan) 重阻礙,發展可持續發展農(nong) 業(ye) 已成為(wei) 許多國家的共識,走持續農(nong) 業(ye) 之路是當今世界農(nong) 業(ye) 發展的總趨勢。1991年,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在荷蘭(lan) 舉(ju) 行了由100多個(ge) 國家參加的世界“農(nong) 業(ye) 環境會(hui) 議”,發表了具有廣泛影響的宣言,提出了農(nong) 業(ye) 發展的三個(ge) 戰略目標,即糧食、經濟收入與(yu) 資源環境,並對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作了如下定義(yi) :“管理和保護自然資源基礎,實行技術變革和體(ti) 製改革,以保證當代和未來人類的持續需求。這種可持續發展(包括農(nong) 業(ye) 、林業(ye) 、采漁業(ye) )應使土地、水和動植物基因資源得到保護,它是一種無環境退化、技術上適宜、經濟上可行,並能為(wei) 社會(hui) 接受的發展道路。”持續農(nong) 業(ye) 是在總結有機農(nong) 業(ye) 、生物農(nong) 業(ye) 、生態農(nong) 業(ye) 等替代型農(nong) 業(ye) 模式的基礎上產(chan) 生的綜合農(nong) 業(ye) 模式,兼顧了環境與(yu) 經濟同時穩步發展。持續農(nong) 業(ye) 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ge) 重要方麵,它是一種宏觀戰略,允許針對自己的情況去實現這一戰略目標。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