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首個濕地保護項目:加速濕地植被恢複 擴大鳥類棲息地
【解說】位於(yu) 青海省海東(dong) 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的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是以雪山、沼澤、河流、湖泊、森林等自然生態景觀為(wei) 主要特色,今年11月該公園通過了2020年中央財政林業(ye) 科技推廣項目“湟水流域國家濕地公園適生植物選育及示範推廣項目實施方案”。據了解,這個(ge) 項目是青海省首個(ge) 濕地保護項目,也是國家濕地公園首次承擔的科技推廣項目。
【同期】青海互助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 郭發新
這個(ge) 項目時間是三年,2020年到2022年,內(nei) 容主要就是整地、栽培,還有一些植物的采種、育種這些方麵,通過栽植一些適生的灌木濕地植物以後,提高生物的多樣性。
【解說】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郭發新表示,這個(ge) 項目是以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為(wei) 出發點,以修複和重建濕地生態植物群落的完整性為(wei) 目標,目前他們(men) 選擇了一些耐汙能力、淨化能力、抗凍、抗病蟲害能力比較強的適生鄉(xiang) 土濕地植物,在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內(nei) 進行人工選育及示範栽培,加速濕地植被的恢複進程。
【同期】青海互助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 郭發新
我們(men) 項目中實施的這些水生植物,比如這個(ge) 水毛茛,還有一種叫毛茛科的水葫蘆苗,這些植物在海拔4000多米以上,都能夠正常的生長,現在天氣是零下15度 水溫是0到4度,在0到4度的時候這些植物都能夠在水中,冬天都能夠正常存活。
【解說】據了解,除了培育4到6種的水生植物,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還將栽培中國黃花柳、線葉柳、川柳等濕生植物180畝(mu) ,培育苗木4萬(wan) 株。除此之外,2020年該公園還建立了一個(ge) 氣象自動監測站,實時監測整個(ge) 濕地公園內(nei) 的氣象情況。
【同期】青海互助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 郭發新
這個(ge) 氣象監測站對我們(men) 濕地公園裏麵的風速 氣溫 濕度 降水量 地溫都能全麵的監測到,並且實時的反饋到我們(men) 的主機裏麵。
【解說】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郭發新告訴記者,這個(ge) 項目的實施可以保證濕地公園生態群落的原真性、係統性,為(wei) 野生動物尤其是水禽,營造適宜的棲息、覓食之地,也可以為(wei) 今後研究高原濕地生態係統保護與(yu) 修複技術提供科學依據。
【同期】青海互助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 郭發新
南門峽濕地公園建設以來監測到鳥類有63種,今年監測到了149種,這些鳥類的增加也反映了濕地公園生態環境的向好,這次的項目特別是我們(men) 的景觀綠化有180畝(mu) ,像掛穀的灌木在這裏以後冬天可以為(wei) 鳥類提供食物,可以擴大鳥類的棲息地和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送一江清水東去,造兩岸幸福河湖
白雲湖國家濕地公園,是廣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推進河(湖)長製工作的一個縮影。濕地公園的建立,對於渠江流域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及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有重要價值。[詳細] -
青海:讓“國家公園”名片更加靚麗
今天的青海,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製試點穩步推進並步入收官建園關鍵節點。[詳細] -
打破“九龍治水”的江源實踐
從三江源國家公園體製試點啟動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青海開啟了一條在“無”中尋“有”的生態文明體製改革探索之路。[詳細] -
冬日黃河濕地美|千姿湖濕地公園風景如畫
冬日時節,位於黃河上遊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境內的千姿湖濕地公園風景如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