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流域西寧段水質發生根本性改善
從(cong) 工程建設到環境監管,從(cong) 源頭管理到末端控製,從(cong) 眼前問題到曆史遺留汙染……1月15日,記者從(cong) 西寧市環保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國控出市境小峽橋斷麵水質從(cong) 劣Ⅴ類穩定改善至Ⅳ類以上,這標誌著湟水流域(西寧段)水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改善。
湟水河是黃河在青海省最大的一級支流。近年來,西寧市全麵推行河湖長製,建立上下遊共治、左右岸同治、多部門聯治、全社會(hui) 群治的管理保護機製,實現涉水區域管理全覆蓋;開展排汙口排查,累計整治入河排汙口約600處,基本實現汙水全收集全處理;投資27億(yi) 元,實施湟水流域(西寧段)黑嘴橋上遊水環境綜合治理與(yu) 修複項目、湟水流域石惠溝環境綜合整治及生態修複保護工程等改善湟水流域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項目,使流域水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有效減少入河汙染量;關(guan) 閉工藝落後的第二汙水處理廠,新建市第六汙水處理廠和東(dong) 川工業(ye) 園區、甘河灘工業(ye) 園區、生物園區、南川工業(ye) 園區工業(ye) 汙水處理廠,開工建設多巴汙水處理廠和北川工業(ye) 園區汙水處理廠,進一步提升全市汙水處理效能,強化監督監管,確保達標排放。
同時,西寧市不斷加大湟水流域(西寧段)監測預警體(ti) 製建設,對水質未達到要求或變差的地區進行預警和通報。經過努力,治理水土流失麵積289.55平方公裏,汙水處理廠能力提升至49.64萬(wan) 噸。湟水河沒有辜負大家的付出和努力,國控出市境小峽橋斷麵氨氮、化學需氧量、總磷等主要指標較2017年分別下降63.2%、44.4%、34.0%,斷麵水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轉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樂都湟水河上遊過一群鴨
近日,在湟水河樂都段,河麵上聚集了數百隻野鴨在此嬉戲。它們時而將頭潛進水中覓食,嬉戲玩耍;時而在岸上曬著暖陽梳理著羽毛,引得橋上的市民駐足觀看,拍照留念。[詳細] -
海東守護一河清水造福百姓
冬季是湟水流域水生態突發環境事件易發、多發期,也是水環境風險隱患的暴露期,強化湟水流域枯水期水環境安全檢查至關重要。[詳細] -
黃河上遊最大支流的湟水河水質持續變優
黃河出省境斷麵官亭斷麵Ш類水質達標率為100%,湟水河出省斷麵民和橋IV類水質達標率為100%,峽塘斷麵Ⅱ類水質達標率為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到或優於Ⅲ類以上水質比例為100%。[詳細] -
2020年海東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出爐
截至11月底,海東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為300天,優良率為94.9%;全市6個縣區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為302天,全市環境質量保持總體改善的良好勢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