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黃河水庫“後移民”時代的新生活:資源變資產、移民變股民
圖為(wei) 移民新家園。(資料圖) 青海省移民安置局 供圖
資源變資產(chan) 、田園變公園、產(chan) 品變商品、移民變股民……青海省是“母親(qin) 河”黃河發源省份,記者15日從(cong) 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該省黃河大中型水庫移民產(chan) 業(ye) 發展態勢穩中向好,移民後期扶持效果明顯。
近日,在水利部組織的全國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典型案例評選中,由青海省移民安置局組織推薦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曲鎮沙拉村種植產(chan) 業(ye) 基地扶持項目、貴德縣鬆巴村移民綜合產(chan) 業(ye) 建設項目,被評選為(wei) 典型案例,相關(guan) 經驗做法將在全國範圍內(nei) 進行宣傳(chuan) 推廣。
沙拉村屬龍羊峽水電站庫區移民村。龍羊峽水電站是黃河上遊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被稱為(wei) 黃河“龍頭”電站。
作為(wei) 移民村,沙拉村土地資源充裕,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且“距離縣城較近”是沙拉村相對其他移民村的地理區位重要優(you) 勢之一。
鑒於(yu) 此,貴南縣移民管理部門結合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和特色田園鄉(xiang) 村等政策,按照“特色產(chan) 業(ye) 引領、村莊環境彰顯、社會(hui) 管理創新、綜合扶持推進”的思路,對沙拉村進行整體(ti) 和全方位扶持。
建設種植產(chan) 業(ye) 扶持基地、成立村級股份製經濟合作社……據中新網記者了解,為(wei) 拓寬移民增收渠道,推動水庫移民後期產(chan) 業(ye) 發展,青海省移民安置局投資1315萬(wan) 元,在沙拉村建設了一座集加工、篩選、倉(cang) 儲(chu) 為(wei) 一體(ti) 的種植產(chan) 業(ye) 扶持基地,同時,當地采用“土地流轉+移民土地作價(jia) 入股+簽訂收益分配協議”模式,成立了沙拉村村級股份製經濟合作社,豐(feng) 富移民的錢袋子。
截至2021年底,沙拉村村級股份製經濟合作社已經擁有大型收割機、播種機等機械14台/套,合作社年收入375萬(wan) 元,移民年人均收入達11600元,同比增長35%。
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xiang) 鬆巴村屬於(yu) 黃河上遊李家峽庫區整體(ti) 後靠安置的藏族移民安置村。
水磨、古樹、泉流、建築……鬆巴村雖然是一個(ge) 地處大山深處的小村落,但古跡眾(zhong) 多,且擁有極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優(you) 勢明顯。
針對鬆巴村充裕的地理、環境、文化等旅遊資源,依托水庫移民後期扶持等相關(guan) 政策,鬆巴村通過旅遊設施建設、行業(ye) 專(zhuan) 家支持和基礎設施配套、村容村貌整治,正打造極具特色的旅遊文創藏寨。
青海省移民安置局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投資1350萬(wan) 元實施了鬆巴村移民綜合產(chan) 業(ye) 建設項目,將鬆巴村生態資源優(you) 勢轉變為(wei) 經濟增長優(you) 勢,打造了“農(nong) 戶+基地+公司”為(wei) 主的鬆巴藏寨旅遊示範村,並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鬆巴村在旅遊文化產(chan) 業(ye) 帶動下,形成了“一村一品”“旅遊產(chan) 業(ye) +文化產(chan) 業(ye) ”互促互補的經濟發展格局,實現了資源變資產(chan) 、田園變公園、產(chan) 品變商品、移民變股民的四大轉變。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僅(jin) 2021年“五一”期間,鬆巴村共接待遊客累計20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達600餘(yu) 萬(wan) 元,實現了村集體(ti) 經濟和移民收入“雙增收”的目標。
青海省移民安置局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將不斷總結經驗,發揮移民村資源優(you) 勢,創新產(chan) 業(ye) 扶持模式,激發移民內(nei) 生動力,促進移民增收致富,全麵提高移民生產(chan) 生活水平,有效推進青海省水庫移民後期扶持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海南州創新推進光伏治沙 “牧光互補”生態富民
“我放牧5年了,現在每年出欄200多隻羊,去年掙了24萬元。”近日,在華能青海發電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鐵蓋鄉下合樂寺村牧民李其元告訴記者。 [詳細] -
青海湖:水鳥達2007年以來最大值普氏原羚達保護初期近11倍
近日,記者從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獲悉,2021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棲息水鳥、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均實現增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率達90%以上。[詳細] -
青海:2021年完成義務植樹1910萬株
12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十三五”以來,青海全省完成義務植樹9810萬株,參加人數達1837萬人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