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提出複蘇河湖生態環境:保障生態流量加快地下水治理
圖為(wei) 青海境內(nei) 黃河流域的生態。(資料圖) 李玉峰 攝
中新網記者13日從(cong) 青海省水利廳獲悉,該省水利部門已印發《複蘇河湖生態環境實施方案》,明確了青海省複蘇河湖生態環境的主要目標,係統部署各項任務措施,來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人水和諧共生。
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譽為(wei) “中華水塔”。
據悉,《複蘇河湖生態環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青海境內(nei) 湟水、格爾木河、大通河等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率不低於(yu) 90%,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得到加強,岸線保護利用規劃體(ti) 係基本建立,涉河建設項目和活動管理不斷規範,河湖“四亂(luan) ”存量問題不斷減少,河道采砂許可監管不斷加強,地下水取水水量、水位雙控全麵落實,分區管理得到加強。
青海提出,到2025年,人為(wei) 水土流失要得到控製,全省水土保持率達到78.02%,“十四五”期間水利行業(ye)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麵積1800平方公裏。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實施方案》安排部署了複蘇河湖生態環境的重點工作,如保障重點河湖生態流量,包括開展複蘇母親(qin) 河行動,保障重點河湖生態流量,加強生態流量日常監管,開展小水電清理整改;加強河湖治理保護,包括嚴(yan) 格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規範河道采砂管理,推進水美鄉(xiang) 村建設,開展河湖治理專(zhuan) 項行動,推進智慧河湖建設。
此外,青海提出,要加快地下水綜合治理,包括實行地下水取水總量、水位雙控,建立地下水儲(chu) 備製度,完善地下水管理製度,加強地下水監測與(yu) 分析評價(jia) ;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包括強化人為(wei) 水土流失監管,加快推進水土流失重點治理,提升水土保持監測評價(jia) 能力。
《實施方案》強調,要提升能力保障,加強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加大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結合智慧水利建設,提高複蘇河湖生態環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為露天礦山戴“緊箍”:誰開采、誰治理,設最低開采規模
中新網記者13日從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圍繞露天礦山開采環境準入標準、礦山升級改造、生態環境治理和提高資源保障能力等方麵,青海省為露天礦山戴“緊箍”。 [詳細] -
氣溫偏高致中國最大鹹水湖融化曆時較近十年平均縮短6天
記者13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氣溫偏高致中國最大鹹水湖融化曆時較近十年平均縮短6天。 [詳細] -
青海南門峽: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時隔兩年重返舊巢
13日,記者從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了解到,日前,2020年曾在青海互助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築巢繁殖的兩隻黑鸛時隔兩年回歸故裏,在原巢址“安家落戶”。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