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天地一體”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初步建成
圖為(wei) 黃河源頭湖泊裏成群野生鳥類。 多太 攝
“十年來,通過持續優(you) 化生態環境監測站網體(ti) 係建設,青海省‘天地一體(ti)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初步建成,實現對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重點汙染源和生態環境狀況監測的全覆蓋。”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方華10日對外表示。
方華介紹,十年來,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緊緊圍繞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不斷深化生態環境監測改革,完善覆蓋全省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天地一體(ti) ”生態監測網絡基礎建設,科學評價(jia) 區域生態環境狀況、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成效,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提供重要服務支撐。
同時,青海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省生態環境部門組織製定並實施《青海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測體(ti) 係建設方案》等一係列政策措施,有序有力推進監測網絡建設工作。
圖為(wei) 青海湖湖水清澈見底。 馬銘言 攝
十年間,在環境質量監測方麵,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由49個(ge) 增加到72個(ge) ,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麵由76個(ge) 增加到99個(ge) ,布設地下水監測點27個(ge) ,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全麵啟動,環境質量監測網絡不斷健全。
在生態監測方麵,青海省生態環境廳會(hui) 同自然資源、水利、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林草、氣象等部門,依托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生態保護與(yu) 建設等重大生態工程,在重點區域建成22個(ge) 綜合站點和1360個(ge) 基礎站點構成的地麵監測網絡,形成包含草地、林地、濕地、沙化土地、水文水資源、水土保持、氣象要素、環境質量、冰川凍土、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狀況遙感監測生態監測網絡,生態監測綜合能力顯著增強。
在專(zhuan) 項監測方麵,根據生態環境管理需要,有針對性開創性謀劃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加強鹹水湖、鹽湖水體(ti) 監測能力建設,研究製定監測方法和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有效提升鹹水湖、鹽湖環境監測能力。建成青海省生態環境重點區域遙感監管平台,拓展了對青海省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重要工業(ye) 園區等重點區域人類活動遙感監測,為(wei) 生態環境監管提供技術支撐。建成“遠距離、大範圍、全方位”精確觀測的“青海生態之窗”,實現對重要湖庫、冰川雪山、草原濕地、河流湖泊和珍稀野生動物的觀測,進一步豐(feng) 富完善了青海省“天地一體(ti)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ti) 係。
方華表示,十年來,通過持續優(you) 化生態環境監測站網體(ti) 係建設,全省“天地一體(ti)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初步建成,實現對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重點汙染源和生態環境狀況監測的全覆蓋,為(wei) 生態環境保護監管提供有力監測技術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柴達木鴨湖水位持續抬高多年 騰庫約3億立方米防汛
中新網記者13日從相關部門獲悉,地處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州鴨湖水位持續抬高多年,成為青海省防洪安全風險隱患,目前,估算騰出庫容約3億立方米,為當地防洪度汛工作減輕了壓力。 [詳細] -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益訴訟檢察聯絡站掛牌
8日,記者從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獲悉,日前,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人民檢察院駐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益保護檢察聯絡站正式掛牌設立。 [詳細] -
青海:68個曆史遺留礦山開展生態保護修複治理
記者8日從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西寧市大通縣景陽鎮中嶺村等68個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項目,符合2021年度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重點生態保護修複治理專項資金)支持的條件,納入2021年度重點生態治理項目。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