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饋贈”椒香美
“這幾天下雨,等天晴花椒就該都收下來了。”中秋將至,行駛在海東(dong) 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加定鎮下河村,兩(liang) 邊綠水青山十分養(yang) 眼,還不時飄來一股淡淡的椒香味。走進村裏,我們(men) 發現很多村民家的犄角旮旯處長著花椒樹,為(wei) 什麽(me) 這些樹長得如此別扭?
55歲的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立業(ye) 給我們(men) 解了迷,這些“奇樹”不是村民種的,而是“從(cong) 天而降”,“我在這村裏出生長大,聽爺爺輩的老人們(men) 說,先人們(men) 看到這裏的山水好,就定居在這裏了,住了一段時間後,有幾家房子的跟前就冒出了花椒樹苗。”祖輩們(men) 深感疑惑,調查後發現,在村子中確有一些野生花椒樹分散其中。大家推測,應是山中的鳥兒(er) 將花椒的種子帶來,掉在哪裏便在哪裏生長起來的。
這樣的情況,至今還時有發生。“林業(ye) 專(zhuan) 家說,因為(wei) 我們(men) 村在北山林場的大山之間,海拔較低而且土地相對幹旱,大通河隔離帶的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於(yu) 花椒生長,所以村裏這種‘奇樹’特別多。”村主任趙國全說。
與(yu) 油菜、土豆、小麥相比,花椒這一經濟作物給村民創造的收益更高,從(cong) 上世紀開始,村民就自發人工種植花椒。到如今,114戶450人、僅(jin) 6.67公頃耕地的村子,80%的地上種了花椒。“為(wei) 了改良品種,我們(men) 還從(cong) 漢中、天水、劉家峽等地引進了大紅袍,經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研究後發現,我們(men) 當地的花椒從(cong) 野生發展而來,北山清潔的生態環境,給了我們(men) 這樣綠色有機無汙染的農(nong) 產(chan) 品,和新品種結合後,產(chan) 量更高味道也更香。”以此為(wei) 賣點,陳立業(ye) 帶領村民於(yu) 2021年開設了名為(wei) “下河紅花椒”的抖音直播賬號,也通過互助縣的電商平台銷售,去年全村約售出花椒60公斤,銷售額7萬(wan) 多元。
雖是小試牛刀,卻給了村民發展花椒產(chan) 業(ye) 的信心和進一步保護好家鄉(xiang) 生態環境的覺悟。加定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張寶德說:“我們(men) 的花椒質量和味道都非常好,和外地大品牌的比也不遜色,天然林場無汙染種植是我們(men) 的優(you) 勢,我們(men) 一定要保持下去,才能讓產(chan) 業(ye) 有大發展。”
路過村民包國英家時,他正在摘屋後樹上的花椒,“這棵樹是2012年一天早上我整理院子時偶然發現的,現在已經兩(liang) 米多高了,我們(men) 村裏這樣的花椒樹,長在誰家地上就算誰的,這都是大自然的饋贈。”他樂(le) 嗬嗬地給我們(men) 展示著摘下的花椒,粉紅色的花椒粒顆顆飽滿。
立足“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多年來,加定鎮黨(dang) 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環境衛生整治、植樹造林的工作已形成常態化,守護著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這片天然的生態寶地。同時,發展出研學實踐、綠色康養(yang) 、特色民宿等生態綠色產(chan) 業(ye) 。目前,下河村花椒深加工項目的廠房正在建設中,作為(wei) 村裏花椒產(chan) 業(ye) 村集體(ti) 經濟的延伸,將讓村民把這“自然饋贈”的椒香變成更美好的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化隆:黃河冷水魚養殖環保產業“雙豐收”
8月30日記者從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獲悉,近年來化隆縣依托境內“串珠狀”黃河梯級電站水域資源優勢和獨特氣候,把冷水魚養殖作為調整種植結構、推進鄉村振興、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推動。[詳細] -
千湖美景入畫來
8月底,漫步在西寧市湟水河東出口的寧湖濕地片區,草木豐美,碧波蕩漾,水鳥雲集。目前,青海有三江源、祁連山2處國家公園;青海湖鳥島、紮陵湖、鄂陵湖3處國際重要濕地;20處濕地公園,32處省級重要濕地,濕地保護率達到64.32%。[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首次成功放歸4隻救護猛禽
8月30日下午,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工作人員在祁連縣阿咪東索景區放歸4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鳶1隻、大鵟3隻,均為近期救護成活的野生動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