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16年的執著與堅守——黑河源夫妻管護站紀事

發布時間:2022-09-16 16:47:00來源: 青海日報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的沙龍灘大草原上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倆(lia) 騎著一輛摩托車,16年如一日,駐守平均海拔3500米的黑河源頭無人區,守護著這裏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16年裏換了3輛摩托車,每台摩托車騎到報廢為(wei) 止。按照一個(ge) 月平均巡護20天,每天往返40公裏計算,16年累計行駛裏程約16萬(wan) 公裏,可以繞地球赤道4圈。

  3500米的海拔,是祁連縣黑河源頭流域生態建設保護站管護員葉金俄日和妻子東(dong) 木措駐守的高度,也是夫妻倆(lia) 16年來櫛風沐雨、披星戴月、堅守不渝,還黑河源頭山清水秀的精神高度。

  管護站距祁連縣城127公裏,葉金俄日的老戰友,野牛溝鄉(xiang) 大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馬柏林說:“沙龍灘基本上是無人區,隻有夏季才有幾個(ge) 放牧的人。這裏海拔高、氣候惡劣,他倆(lia) 一守就是16年,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

  有一方淨土,叫黑河源

  綿延千裏的祁連山橫亙(gen) 在中國西部,是我國極其重要的冰川和水源涵養(yang) 生態功能區,是維護青藏高原生態平衡、維持河西走廊綠洲穩定、保障北方地區生態安全的天然屏障。黑河古稱“弱水”,是我國第二大內(nei) 陸河,發源於(yu) 祁連山腹地的八一冰川,孕育了祁連山南麓祁連縣和下遊河西走廊、額濟納的富庶。

  由於(yu) 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過度放牧、濫伐灌叢(cong) 、毀林采伐,導致黑河源頭鼠害嚴(yan) 重、水土流失加劇,部分水源幹涸。2000年黑河源頭斷流時間達40天,斷流長度近50公裏,黑河源頭流域動植物資源急劇下降。

  2001年,國家對黑河源頭實施了生態應急治理工程,隨著對祁連山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大,青海省推行黑土灘沙化草地治理、人工造林工程、草原圍欄封育、河道治理、尾礦修複等項目。目前,黑河支流從(cong) 50多條增至144條,黑河源頭濕地水源涵養(yang) 量得到較好恢複。2014年12月,青海祁連黑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建立,並於(yu) 2017年11月被納入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生態保護優(you) 先的戰略中,祁連縣黑河源頭流域生態建設保護站顯得尤為(wei) 重要。

  有一種守護,叫初心不變

  前往保護站,沿途的高原風光讓人流連忘返。祁連山南麓的春雪浸潤著一望無垠的祁連山大草原,雪水匯入黑河滋養(yang) 著沙龍灘的萬(wan) 物生靈。不遠處,鶴立濕地、麻鴨戲水,斑頭雁展翅飛翔,成群的牛羊悠閑地啃食牧草,祁連山和諧自然的畫卷撲麵而來,黑河源頭煥發著勃勃生機。

  車過野牛溝鄉(xiang) 野馬嘴變電站,遠遠望去,坐南朝北的三間瓦房孤獨地矗立在茫茫無際的大草原上,走近看時,“院牆”不過是一圈網圍欄,解開圍欄綁繩進入,瓦房的右手邊是一口機井,左手邊拴著一隻小藏獒。

  正中的房間是管護站的辦公室,兩(liang) 組舊沙發靠牆,牆上掛著幾張黑河源頭保護區的地圖,一張辦公桌正擺在房子中央,上麵立著葉金俄日的“黨(dang) 員先鋒崗”桌牌。東(dong) 邊的房子是葉金俄日夫婦的臥室,屋內(nei) 有一個(ge) 烤箱、一組碗櫃、一個(ge) 茶幾和一張簡易條凳,一張雙人床上兩(liang) 床被子相依疊放。西邊的房間是儲(chu) 物間。

  “現在條件已經很好了,剛開始的那幾年確實很難……”葉金俄日這位49歲的蒙古族漢子,魁梧敦實,熱情好客。聽說我們(men) 到訪,他的妻子東(dong) 木措也迎了出來,她臉上掛著憨厚靦腆的笑容,皮膚略黑、嘴唇發紫,這是長期生活在高原環境,紫外線曝曬、缺少氧氣造成的。

  葉金俄日1993年入黨(dang) ,2006年,34歲的他退伍後回到了故鄉(xiang) 野牛溝鄉(xiang) 大泉村,過起了放牧生活。由於(yu) 當時沙龍灘的草場已經被“黑土灘”侵蝕,載畜力下降,葉金俄日家的收入因此也較低。

  “當時,祁連縣委縣政府要在黑河源頭流域建立一座管護站,管護員人選優(you) 先考慮退伍軍(jun) 人。聽到這個(ge) 消息,我就決(jue) 定去管護站,因為(wei) 這裏是我的家鄉(xiang) ,能為(wei) 家鄉(xiang) 出一份力我很榮幸。”部隊“大熔爐”鍛煉了葉金俄日的堅韌性格,“保家衛國”的信念始終銘刻在心頭。

  得到被錄用的消息,葉金俄日第一時間就前往管護站,盡管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當看到所謂的管護站隻是一頂12平方米的棉布帳篷,沒有水、電、通訊信號,隻有一條砂石路,大風一吹,沙塵彌漫的情景,他心裏還是“咯噔”了一下。

  不過,艱苦的環境和殘酷的現實沒有打敗他。“回到家裏我把情況跟妻子簡單說了一下,希望她不要去,但東(dong) 木措說什麽(me) 也要跟我一起到管護站,照顧我的生活。”葉金俄日拗不過執著的妻子,決(jue) 定夫妻倆(lia) 一同駐守管護站。

  第二天,葉金俄日將女兒(er) 交給老人照看,借了一輛手扶拖拉機,帶著妻子,拉著床板、被褥和鍋灶到了管護站。管護站距離縣城127公裏,沒有交通工具就無法出行,於(yu) 是葉金俄日就借了弟弟的摩托車。當時,易於(yu) 儲(chu) 藏的土豆是他們(men) 能吃到的唯一蔬菜,而且這裏氣溫低,一年四季都需要生火爐取暖做飯。

  “冬天最冷的時候,淩晨三四點還要起來再生一次爐子,要不然冷得受不了。”葉金俄日說,那個(ge) 時候確實難熬,不僅(jin) 生活條件艱苦,而且沒有電話,有什麽(me) 事情也沒辦法及時給縣裏匯報。就在這個(ge) 帳篷裏,他和妻子度過了難忘的一年。

  “2007年新年,我和妻子守在站上,大風刮了三天三夜,眼看著就要把帳篷刮走,當時我去找角鐵還沒有回來,東(dong) 木措一個(ge) 人在大風中死死拉住拴帳篷的繩子,等我趕回來的時候她雙手都僵硬了……” 葉金俄日說著,喉結滑動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si) 淚光。

  為(wei) 了保暖,他在帳篷裏圍上了一層塑料布,可早上醒來,凝結的水蒸氣像下雨一樣往下滴。

  吃水也是個(ge) 難題。冬天,搬來冰塊放在鍋裏化開,燒開一鍋水就得個(ge) 把小時,為(wei) 了節約時間隻能去三公裏外的泉眼挑水吃。

  “一年之後,三間磚房蓋了起來,鐵絲(si) 網圍起了牆院,條件一下子變好了。”回憶起條件改善後的情況,夫妻倆(lia) 的喜悅之情溢於(yu) 言表。

  伴著朝霞日暮,摩托車的發動機聲又一次響起,空曠的院子見證了無數次出發,也默默迎接著無數次披著風塵的歸來。

  有一種愛情,叫相濡以沫

  “家裏牲畜不多,交給了親(qin) 戚打理;唯一的女兒(er) ,留給了老人照顧。”自2006年開始,兩(liang) 個(ge) 人、一輛摩托車,從(cong) 西邊的八一冰川到東(dong) 邊的油葫蘆溝,從(cong) 南邊的達玉村到北邊的青甘交界,方圓400平方公裏都是他倆(lia) 的工作區域,最遠的點位巡護一趟要10個(ge) 小時。

  2007年的一天,巡護歸來的夫妻倆(lia) ,遭遇暴發的山洪。葉金俄日試圖快速穿過山洪,沒想到一蹚水摩托車立即就被洪水衝(chong) 走了。

  “東(dong) 木措!”葉金俄日大喊了一聲,一把拉住了身後的妻子。兩(liang) 個(ge) 人被洪水衝(chong) 出去好遠,拚命掙紮著才靠岸,“總算撿回一條命!”

  夫妻倆(lia) 死裏逃生,而事發地距離管護站還有40公裏,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倆(lia) 人等到洪水退去,才找到摩托車。晾了兩(liang) 小時後,摩托車勉強打火,夫妻倆(lia) 騎一陣推一陣,趕到守護站時,已是淩晨。

  疲憊不堪的夫妻倆(lia) 在冰冷的炕上睡了一晚上。第二天醒來,東(dong) 木措的第一句話是“要麽(me) 離開這裏,要麽(me) 離婚……”頓時,葉金俄日百感交集,縱然是當過兵的硬漢,也不禁潸然淚下。

  葉金俄日抹去淚水安慰妻子:“你再睡會(hui) 兒(er) ,我先把炕熱一熱,再去做點飯。”不一會(hui) 兒(er) ,一碗熱騰騰的麵片端到了妻子的跟前,東(dong) 木措深情地望了一眼葉金俄日,起身給他也盛了一碗。

  “雖然那並不完全是氣話,但說到底我還是撇不下他一個(ge) 人在這裏。”一句話道出了東(dong) 木措內(nei) 心深處的柔軟。

  巡山路上的危險和困難,遠不止這一次。

  “有一次巡護結束後,我和妻子從(cong) 八一冰川西北方向的白沙溝返回,路上被兩(liang) 隻狼堵在路中間,這可咋辦?再看看四周,有沒有狼群,如果有狼群那就麻煩大了。我當時吼了幾聲,想著狼能離開,但狼絲(si) 毫不動,我隻能撕下大衣的袖子,再澆一點摩托車裏的汽油點燃。這次起作用了,狼看到火後慢慢悠悠地離開了……”

  “還有一次,在沙龍灘林業(ye) 管護站附近巡山時,摩托車前輪爆胎了,口子有半尺長,根本沒法補修,我隻能把毛衣塞進輪胎裏推著摩托車走。我給妻子說,路程還遠,天也快黑了,你先到公路上堵車,我推著車慢慢走。”

  “我在路上等了一會(hui) 兒(er) ,運氣太好了,真的來了一輛卡車。卡車司機停車後驚呆了,問我‘一個(ge) 人在無人區裏幹啥呢?是要飯的嗎?’我當時眼淚唰地就流下來了,哽咽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東(dong) 木措回想著當時的情景。

  2013年5月的一天,巡護途中,在一段下山路上,摩托車前胎爆胎,兩(liang) 人直接從(cong) 摩托車上重重地摔了下來,葉金俄日為(wei) 了保護妻子,用右胳膊擋住妻子的身子,胳膊肘在地上滑行,大衣被磨出一個(ge) 大洞,鮮血順著袖口往下流。

  “當時右胳膊一點感覺都沒有了,血肉模糊,還有很多沙子石子鑽進了肉裏……”葉金俄日抬著胳膊說。

  回去後血流不止,東(dong) 木措萬(wan) 分著急。好在當時附近的礦上還有進出的車,兩(liang) 人便搭車到了祁連縣的醫院。在脫下大衣的一瞬間,胳膊肘白白的骨頭露了出來,東(dong) 木措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沒事沒事,老婆,你不要哭,胳膊沒有斷。”葉金俄日安慰道。

  醫生開始擦洗、消炎、止血、縫合,經過一個(ge) 小時的處理總算讓東(dong) 木措懸著的心有了些許安定。

  祁連縣石棉、玉石、金、銀、銅、鐵等礦藏十分豐(feng) 富,在2007年至2014年之間,祁連山腹地私采亂(luan) 挖的情況時有發生,許多不法分子趁著夜色將大型機械開往雙叉溝等礦點。

  “我先進去看看情況,你不要進來。如果我進去出不來,你就趕緊去報信……”一次,發現疑似有人在盜采礦藏,葉金俄日叮囑妻子,準備前去阻攔。“不行,如果你進去出不來,我一個(ge) 人活著有啥意思?我要和你一塊兒(er) 進!”東(dong) 木措堅決(jue) 不答應丈夫一個(ge) 人前往。

  東(dong) 木措的話並非危言聳聽,麵對淘金人和挖礦人,勢單力薄的管護員隻能好言勸阻,否則會(hui) 發生難以想象的後果。勸阻無果後,他們(men) 趕緊通知縣裏的有關(guan) 部門,最後得到了及時處理。

  在管護站的16個(ge) 春秋裏,夫妻二人吵過架、慪過氣,但在內(nei) 心深處,這對相濡以沫的夫妻誰也離不開誰,離不開他們(men) 用鮮血和汗水堅守的這片土地和崗位。巍峨的八一冰川,廣袤的沙龍灘大草原和草原上繁衍生息的生靈見證著他們(men) 的愛情,日益好轉的生態烙印著他們(men) 誓死堅守的信念。

  有一種奉獻,叫義(yi) 無反顧

  草原是牧民的命根子。16年前,葉金俄日夫妻舍下年幼的孩子,拋下年邁的母親(qin) ,毅然決(jue) 然踏上守護黑河之源的艱難路程,擔起了守護祁連山大草原“生命之綠”的使命。

  “孩子,你守的是我們(men) 祖輩的家園,條件艱苦一點不要怕,因為(wei) 你當過兵;困難大一點也別怕,因為(wei) 你能吃苦。”臨(lin) 行前,老母親(qin) 語重心長地說下的這句話,始終回蕩在葉金俄日腦海深處。

  “我支持他們(men) 的工作,但是我更擔心他們(men) 的安全。今天,我看到黑土灘上長起了新的牧草,我覺得我兒(er) 子和兒(er) 媳婦的辛苦是值得的。”聽到老母親(qin) 的一番話,葉金俄日夫妻備受感動和鼓舞,同時也有深深的內(nei) 疚。

  16年裏,葉金俄日和東(dong) 木措留給女兒(er) 最多的是“思念”。為(wei) 了彌補對女兒(er) 的愛,自2006年至2012年,夫妻倆(lia) 連續6年帶著女兒(er) 在沙龍灘管護站過年。

  “那時候女兒(er) 還小,管護站上沒有啥玩具,小貓小狗成了她的朋友。女兒(er) 常常對貓狗說‘到姐姐這裏來。’然後與(yu) 它們(men) ‘交流’‘溝通’一番。” 東(dong) 木措說,“有一年女兒(er) 生日那天正好在站上,我就試著用雞蛋給做了一個(ge) 蛋糕,在蛋糕的上麵放了幾塊巧克力糖,雖然很簡單,但女兒(er) 非常開心。”

  “女兒(er) 考上大學後,我倆(lia) 都想去送她,畢竟虧(kui) 欠得太多了。但因為(wei) 工作需要,兩(liang) 個(ge) 人不能同時離開管護站。商量後決(jue) 定妻子留下來,我去送女兒(er) 。火車離開西寧後走了很遠,女兒(er) 始終一言不發,我心裏十分難受。經過洛陽後女兒(er) 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委屈,放聲大哭了起來。”說到這裏,夫妻倆(lia) 眼中淚花閃爍。

  女兒(er) 雖然有過無數對父母的怨言,但在內(nei) 心深處依然默默支持著父母的工作。同樣,在女兒(er) 心中,父母守護的是故鄉(xiang) ,是家。

  她曾在作文裏寫(xie) 下這樣的心裏話:“這麽(me) 多年,雖然陪伴我的時間很少,我也有過埋怨,但是對我的學業(ye) 和生活,你們(men) 的關(guan) 心從(cong) 未缺少過,哪怕沒有信號也要找到有信號的地方給我打電話,詢問學習(xi) 情況。歲月在你們(men) 臉上刻下道道皺紋,在我心目中,你們(men) 依舊是最年輕的父母,是我生命中最亮的光。”

  “我倆(lia) 愧對女兒(er) ,愧對父母,從(cong) 來沒有好好照顧過他們(men) ,但是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我從(cong) 不後悔我的選擇。”葉金俄日說。

  筆者問到他們(men) 的收入情況時,葉金俄日笑著說:“每月450元的工資我們(men) 夫妻倆(lia) 拿了兩(liang) 年多,現在每月每人能拿1640元。當時摩托車是借我弟弟的,最後也沒有還給他,直接騎報廢了。後來站上又配了一輛新摩托車,也騎報廢了,門口的這輛是去年配的,也跑了幾萬(wan) 公裏。”

  “摩托車加油,一個(ge) 月至少要出去巡護20天,花費還是很大。”葉金俄日說,方圓400平方公裏內(nei) 的草原、山川河流都是夫妻倆(lia) 的巡護範圍。

  葉金俄日夫妻二人救人的故事也值得一說。從(cong) 管護站到央隆鄉(xiang) 的一百多公裏荒無人煙,道路又遠又直,司機容易犯困,致使車禍頻發。2007年、2013年、2016年葉金俄日夫婦先後解救了因車禍受困者輕傷(shang) 3人,重傷(shang) 5人。

  “很多人不熟悉這裏的路況,車速比較快,車禍發生後人往往傷(shang) 得很重。人命關(guan) 天,我們(men) 必須救……”葉金俄日說。

  又是一個(ge) 清晨,當曙光鋪灑沙龍灘大草原,夫婦倆(lia) 準備行囊,再一次踏上巡護的征程。摩托車疾馳在二尕公路上,看到草原上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夫妻倆(lia) 的心情也很愉悅。

  “近年來,通過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資金和項目支持,黑河源區的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我們(men) 每次巡查都能看到藏野驢、麅鹿、藏狐、獐子等野生動物,黃羊、岩羊等現在都是成群結隊的。以前黑頸鶴可是‘稀客’,現在經常能見到。”葉金俄日說。他們(men) 多年來的堅守也得到了上級的肯定,先後獲得“青海省優(you) 秀河湖誌願者”“祁連縣綠色家庭示範戶”“最美小庭院”等榮譽。

  葉金俄日夫妻二人16年堅強守護,16年相濡以沫,用16年的歲月守護了黑河源頭的青山綠水,用16年的非常勇氣締造了3500米的精神高度。這緣自愛情的力量,緣自對故土的感恩之情,更源自共產(chan) 黨(dang) 員不變的初心……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用青春和執著守護“最後一片淨土”

    “可可西裏藏羚羊種群數量已達7萬多隻, 藏羚羊大規模遷徙盛況再現青藏高原。如今,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裏管理處黨委書記、主任的布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高原生靈的身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