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持續6年“綠盾”行動 推動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圖為(wei) 青海湖封凍。 趙海梅 攝
記者21日從(cong)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獲悉,青海省持續6年開展“綠盾”強化監督專(zhuan) 項行動,有效遏製了無序開發建設活動對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的影響,推動了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nei) 陸高原鹹水湖,是維係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ti) ,也是控製西部荒漠化向東(dong) 蔓延的天然屏障。
圖為(wei) 無人機航拍青海湖。 趙海梅 攝
據介紹,自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等7部門部署開展“綠盾2017”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zhuan) 項行動以來,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牽頭,會(hui) 同省林草局、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省交通廳等部門,將全省11個(ge) 自然保護區全部納入“綠盾”強化監督專(zhuan) 項行動範疇。
6年來,青海省生態環境廳聚焦重點難點,建立多部門聯動、緊密合作機製,形成台賬管理、清單管理、銷號管理工作方法,不斷完善自然保護地監管體(ti) 係。同時將中央環保督察、信訪舉(ju) 報、審計反饋問題列入“綠盾”問題清單。截至目前,青海省自然保護地列入“綠盾”問題295個(ge) 、完成整改291個(ge) ,整改完成率98.6%。
6年來,青海累計核查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遙感點位8批次600餘(yu) 處,結合日常管護巡查、自查排查,梳理違法違規問題。所有問題已於(yu) 2020年完成整改,並於(yu) 2022年6月全部完成銷號。4個(ge) 位於(yu) 核心區的私建木屋、木棧道、旅社等建築予以拆除並恢複原貌,14個(ge) 位於(yu) 實驗區違規建設的賓館、營地等建築設施予以拆除並恢複原貌,並對尕海湖邊、環湖東(dong) 路2個(ge) 私設旅遊景點進行了清理整治;完成13處曆史遺留沙坑和1處退出礦業(ye) 權的恢複治理;23個(ge) 私建、審批手續不齊全的設施和臨(lin) 時性建築予以拆除或停止建設並恢複原貌。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表示,“綠盾”強化監督專(zhuan) 項行動開展六年來,有效遏製了無序開發建設活動對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的影響,有力推動了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和生態環境極敏感區域得到嚴(yan) 格保護,生態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後期青海省將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推動建立自然保護地現代化監管體(ti) 係,通過衛星遙感監測、媒體(ti) 曝光、群眾(zhong) 舉(ju) 報和日常監督等方式,嚴(yan) 肅查處各類生態破壞行為(wei) ,督促問題整改到位,築牢青海湖生態安全屏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生態環境監測實現全覆蓋 青海湖流域環境穩中向好
記者9月19日從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截至目前,青海湖流域設置300個各類生態監測站點,建立了以生態定位監測綜合站、專業定位監測點、工程跟蹤監測點、專業長觀(監測)站等生態監測站點為主。[詳細] -
青海初步建成“天地空”三位一體化監測網的“火眼金睛”
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青海這十年”——氣象專場新聞發布會。青海省氣象局副局長李林在發布會上表示,10年來,青海初步建成“天地空”三位一體化監測網的“火眼金睛”。 [詳細] -
青海南玻高純晶矽材料項目在柴達木盆地開建
記者20日從青海省德令哈市委宣傳部獲悉,青海南玻高純晶矽材料項目在柴達木盆地正式開建,海西州委書記王定邦宣布項目開工。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