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修複生態、智慧建園保護“地球第三極”

發布時間:2022-10-11 14:1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2021年10月,中國官方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等第一批國家公園。

  目前,中國正式進入國家公園時代已滿一年。在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愈發呼之欲出,且通過生態修複和智慧園區搭建,不斷保護“地球第三極”。

  打造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

  中國正在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ti) 係。梳理中國第一批十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和計劃創建的十多個(ge) 國家公園,三江源、祁連山、大熊貓、珠峰、羌塘等九個(ge) 國家公園,位於(yu) “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及其邊緣地區。

  中共青海省委黨(dang) 校副校長馬洪波表示,按照中國國家公園空間布局相關(guan) 方案,未來,中國將遴選50個(ge) 左右的國家公園候選區,“也就是說,在中國現有約2750個(ge) 自然保護區及其他眾(zhong) 多的自然保護地中,隻有極少的‘幸運兒(er) ’才能升格成國家公園。”

  目前,在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滿一年,祁連山國家公園已完成試點任務,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已啟動,昆侖(lun) 山國家公園創建前期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青藏高原建設國家公園,是一種全新體(ti) 製探索,沒有現成經驗可借鑒。”青海省副省長劉濤表示,要將生態係統關(guan) 鍵區域、生態敏感區和重點物種主要分布區等劃為(wei) 核心保護區,實行嚴(yan) 格的生態保護和監督。

  劉濤表示,青海省在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上,總體(ti) 呈現出“高(高站位謀劃、高標準建設)、大(麵積比例大、影響力大)、多(保護成果多、亮點多)、廣(參與(yu) 度廣、普惠麵廣)”的特點。

  生態修複保護原真性、完整性

  據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李曉南介紹,青海省在中國率先完成自然保護地調查評估和整合優(you) 化,全省自然保護地占國土麵積比例提升至34.82%,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20個(ge) 百分點。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副局長楊慶元介紹說,目前,已編製完成青海湖流域生態保護、水生態環境保護、科研監測體(ti) 係等專(zhuan) 項規劃,統籌湖裏和岸上、水源和流域,先後投資2.2億(yi) 元人民幣實施草地治理、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濕地保護與(yu) 修複等16項重點生態項目,全麵推進青海湖流域生態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

  據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局副局長王恩光介紹,該省統籌實施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祁連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一係列治理措施,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係統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護,三分之二以上植被呈總體(ti) 改善趨勢,草地退化趨勢得到遏製,河流年徑流量與(yu) 多年(1956年-2000年)平均相比增加27.5%。

  智慧建園瞄準學科前沿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田俊量介紹說,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在打造智慧生態監測係統,實施生態大數據中心(三期)建設項目,構建生態大數據雲(yun) 平台和生態智慧平台,建立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生態管護、行政執法、生態價(jia) 值評估展示與(yu) 分析等管理係統,與(yu) “青海生態之窗”實時觀測數據共享,“生態之窗”觀測點位由2016年6個(ge) 擴建到46個(ge) ,有效提升國家公園智慧化治理水平。

  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陳世龍透露,該院正在謀劃建設“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重點實驗室”,將針對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國際前沿科學問題和國家重大需求,開展脆弱生態區生物多樣性形成與(yu) 維持機製、全球變化與(yu) 生態係統功能、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yu) 綠色發展研究。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