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邊疆望北京 西藏 | 雲南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邊疆治理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治國必治邊”的戰略思想,深入推進新時代興(xing) 邊富民行動,邊疆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
2015年和2020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兩(liang) 次考察雲(yun) 南,對邊境地區的發展穩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和2021年又通過回信的方式給獨龍江鄉(xiang) 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和滄源佤族自治縣邊境村老支書(shu) 們(men) 送去問候,叮囑大家建設好美麗(li) 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
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視察時強調,要全麵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邊境地區建設,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在推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就,奮力譜寫(xie) 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一麵旗、兩(liang) 條腿,三代人、四方民,踏遍千裏邊疆,共守萬(wan) 裏河山
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自20世紀60年代,父親(qin) 桑傑曲巴和兩(liang) 個(ge) 女兒(er) 卓嘎、央宗,在全鄉(xiang) 僅(jin) 一家三口的情況下,秉持“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的堅定信念,幾十年如一日用放牧巡邊的方式守護著祖國3000多平方公裏的國土。央宗的兒(er) 子索朗頓珠和卓嘎的女兒(er) 巴桑卓嘎畢業(ye) 後也回到玉麥,為(wei) 家鄉(xiang) 作貢獻。
受卓嘎、央宗一家事跡的感召,周邊鄉(xiang) 鎮也有越來越多的村民申請遷往玉麥,加入放牧巡邊的行列,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守護著腳下的土地,靠自己的雙手建設美麗(li) 家園。
你家在玉麥,我家在金廠,守的是自己的家,愛的是同一個(ge) 國。
在雲(yun) 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guan) 縣金廠鎮金廠村,從(cong) 188號界碑到193號界碑,這條來回20多公裏的路,從(cong) 熊光澤的奶奶開始,他們(men) 一家三代人已經接力守護了72年,累計巡邊16萬(wan) 公裏。
“從(cong) 奶奶到父親(qin) ,再到我,我們(men) 一家三代都是護邊員。”熊光澤倍感驕傲,“奶奶沒念過書(shu) ,唯獨會(hui) 寫(xie) 的兩(liang) 個(ge) 字就是‘中國’。”
慢慢地,熊光澤一家三代守邊護邊的事跡傳(chuan) 播開來,當地越來越多的村民申請加入巡邊隊伍,守護邊境線的力量越來越壯大。在邊境一線的村寨、聯防所、卡點,黨(dang) 旗、國旗成為(wei) 最耀眼的一抹紅色。
戍邊精神代代相傳(chuan) ,他們(men) 用生命描紅界碑,讓國旗高高飄揚在邊境線上,匯成了崇山峻嶺中一抹永不褪色的中國紅
軍(jun) 民一心,邊境富強,雲(yun) 南和西藏黨(dang) 政軍(jun) 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抓黨(dang) 建引領聚合力,促團結進步固邊疆。
在雲(yun) 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猛海縣打洛鎮曼廠村,有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曼廠村巾幗服務隊。這支20人的隊伍,穿上迷彩服成為(wei) 了邊境村寨的守護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村裏聯合打洛邊境派出所在巾幗服務隊基礎上成立了巾幗護村隊,巡邏是這支巾幗護村隊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近年來,雲(yun) 南省狠抓“邊疆黨(dang) 建長廊”建設,通過抓黨(dang) 建促強邊固防、守護好神聖國土,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好美麗(li) 家園,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維護好民族團結。雲(yun) 南曆史性建成邊境立體(ti) 化防控設施,黨(dang) 政軍(jun) 警民“五位一體(ti) ”治邊格局更加鞏固,邊境管控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築牢了祖國西南安全穩定屏障。
巡邏隊負責人、西藏軍(jun) 區某團“高原戍邊模範營”營長陳祖元下達命令:“共產(chan) 黨(dang) 員走前麵!出發!”西藏崗巴“雪山紅色衛士”邊境一線巡邏誌願服務隊和部隊官兵步調一致,行進在某點位巡邏的路上。
崗巴軍(jun) 地持續推進“五共五固”結對共建活動,以“兩(liang) 個(ge) 支部一起建,兩(liang) 個(ge) 堡壘都建強”為(wei) 目標,軍(jun) 地黨(dang) 員“共學理論、共上黨(dang) 課、共過黨(dang) 日”,堅持黨(dang) 旗插在前哨、支部築在前哨、黨(dang) 徽亮在前哨、黨(dang) 員戰在前哨、幹部煉在前哨,繪好軍(jun) 民共同守邊固邊的同心圓。
近年來,西藏持續推動軍(jun) 民融合深度發展,大力實施邊境黨(dang) 建紅色長廊工程,深化並堅持共學黨(dang) 的理論固信仰信念、共建基層組織固一線堡壘、共促民生改善固脫貧成果、共樹文明新風固民族團結、共守神聖國土固邊境安寧,切實凝聚起黨(dang) 政軍(jun) 警民合力穩邊固邊興(xing) 邊的強大正能量。
邊境興(xing) 則邊疆穩,邊民富則邊防固,一手抓強邊固防、一手抓興(xing) 邊富民,持續發展固邊興(xing) 邊富民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一係列措施持續促進了邊疆繁榮穩定
走進雲(yun) 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猛海縣打洛鎮打洛村委會(hui) 龍利村民小組,寨門上“極邊第一村”5個(ge) 大字引人注目。1996年打洛江突發洪水淹沒村寨,麵對搬遷到鎮區等方案,村民們(men) 經多次協商後選擇了長駐邊境。
2021年11月,雲(yun) 南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力爭(zheng) 用3年時間將374個(ge) 沿邊行政村(社區)初步建成“基礎牢、產(chan) 業(ye) 興(xing) 、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dang) 建強”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龍利村緊緊抓住契機,陸續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水電路網實現全通,並積極打造“橡膠+水果種植+農(nong) 作物+庭院經濟”的特色產(chan) 業(ye) 結構,“林中有橡膠、田裏有作物、院內(nei) 有瓜果”的生態經濟景觀帶成為(wei) 國境線上一道亮麗(li) 的風景。
受益於(yu) 近年來西藏實施的邊境小康村建設,曾經“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的邊陲村落日喀則市定日縣絨轄鄉(xiang) 陳塘村,如今麵貌煥然一新。
“這兩(liang) 年,村裏建設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紮根邊陲,這裏變得越來越穩固和繁榮。”陳塘村村委會(hui) 主任達瓦紮西說,隨著水電路訊網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邊境群眾(zhong) 也迎來新發展機遇。
著力提升邊境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水平,把方便實惠送給群眾(zhong) ,把項目資金更多向邊境一線傾(qing) 斜,把公共服務向邊境地區延伸……2021年底,西藏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取得新成效,624個(ge) 邊境小康村全麵建成。
邊境興(xing) 則邊疆穩,邊民富則邊防固。國家安寧才有萬(wan) 家幸福,祖國西南邊陲的村村寨寨,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yu) 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健全政策製度推動城鄉綠色發展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住建係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詳細] -
和諧西藏 唱響民族團結之歌——“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西藏展區圖片選登(二)
始終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確保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 [詳細] -
從“靠天吃飯”到“守綠成金”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