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能源轉型 賦能綠色發展
編者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chu) 上產(chan) 力度,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強能源產(chan) 供儲(chu) 銷體(ti) 係建設,確保能源安全。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為(wei) 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等技術手段,可再生能源轉化為(wei) 汩汩綠色電能,點亮中國能源轉型之光。
在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期間,西藏日報聯合甘肅、新疆、寧夏、河北、內(nei) 蒙古、青海六個(ge) 省區黨(dang) 報及其新媒體(ti) ,共同推出全媒體(ti) 報道,以文字、圖片、視頻、海報等多種形式,生動展示七省區近年來在開發建設新能源基地、加快能源轉型,持續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方麵的新實踐、新經驗、新進展。
西藏:
風生水起 動力無限
西藏日報記者 張尚華
深秋的西藏天高氣爽,陽光閃爍的山腳平地裏,太陽能光伏板熠熠生輝;隨風而起的雪山湖穀間,風力發電機傲然挺立;峰巒疊翠的峻嶺中,高效能的水電站安全運轉……十年間,在這片風景如畫的雪域高原上,綠色發展迸發出巨大活力,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十年來,西藏切實把明顯的區位優(you) 勢和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轉化為(wei) 經濟發展優(you) 勢,源源不斷地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蓬勃動力。
俗稱“日光城”的拉薩,豐(feng) 富的太陽輻射能是重要的能源。
在達孜區邦堆鄉(xiang) 林阿村的山溝裏,一排排光伏板呈矩陣排列,像向日葵一樣追隨著太陽。
這一占地1600餘(yu) 畝(mu) 的光伏項目,年發電量相當於(yu) 每年節約32740噸煤,還大量減少了碳粉塵、二氧化硫等汙染物的排放,大大優(you) 化了能源結構。
不光拉薩,放眼全區,西藏平均每天日照時長達8小時,全年豔陽高照時間達300天,年日照時間居全國首位。
西藏光伏可開發規模超7億(yi) 千瓦,資源豐(feng) 富、出力穩定,利用小時數達1500—2000小時/年,尤其阿裏、日喀則、山南、那曲等地最為(wei) 豐(feng) 富。
廣闊的連片土地、優(you) 質的資源稟賦為(wei) 集中開發創造了條件。
日前,西藏最大的光伏保供項目——那曲市色尼區12萬(wan) 千瓦光伏發電電力保供項目正火熱建設,投產(chan) 後年平均發電量2.47億(yi) 千瓦時,將有力填補西藏用電高峰期電力缺口。
昌都市“光伏14萬(wan) 千瓦+儲(chu) 能14萬(wan) 千瓦時”項目近期也得到自治區發改委批複。其中,江達片區配套送出線路部分——昌都市新能源110千伏送出工程,計劃今年11月投運。
清潔能源是西藏最具潛力的產(chan) 業(ye) 之一。《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白皮書(shu) 顯示,西藏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wei) 1.74億(yi) 千瓦,位居全國第一。
得益於(yu) 豐(feng) 富的水能資源,近年來,多個(ge) 水電站在“世界屋脊”陸續投產(chan) 發電。藏木水電站首台機組於(yu) 2014年投產(chan) 發電,6台機組總裝機容量51萬(wan) 千瓦;裝機容量36萬(wan) 千瓦的加查水電站於(yu) 2020年年底全部投產(chan) 發電;投資122億(yi) 元的大古水電站是西藏在建規模最大的內(nei) 需水電項目,2021年5月首台機組發電……
這有效解決(jue) 了西藏電網電力供需矛盾,切實提高了西藏電網安全穩定水平和電力保障能力。
數據顯示,“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自2011年底投運以來,雙向累計輸送電能160.8億(yi) 千瓦時,其中,西藏水電外送66.8億(yi) 千瓦時。
如今,西藏豐(feng) 水期電力外送進入常態化,形成了每年冬春季“青電進藏”、夏秋季“藏電返青”的規律特性,優(you) 化了中國西部地區清潔能源資源配置。
自2015年首次實現“藏電外送”以來,截至2021年已累計完成清潔電力外送超過91億(yi) 千瓦時,不僅(jin) 助力西藏清潔能源大規模消納和受端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也為(wei) 西藏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發展優(you) 勢,加快建設國家清潔能源接續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yu) 此同時,西藏風電也迎來較大發展空間。
2021年12月22日,海拔5158米的世界最高風電項目——西藏措美哲古分散式風電場首批機組並網發電,創造了高原風電建設史上的奇跡。
山南市措美縣哲古鎮雪山湖穀縱橫,大小山脈連綿起伏,這裏風力資源極為(wei) 豐(feng) 富,是天然的風能發電寶庫。
作為(wei) 國家超高海拔風電科研示範項目,措美哲古風電場對探索解決(jue) 高海拔風能資源特性、地理特性、氣候特性具有重要意義(yi) 。
十年來,推進西藏清潔能源科學開發,已成為(wei) 維護國家能源安全、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內(nei) 在要求,也是西藏發展經濟增強造血功能、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
根據自治區發展規劃,西藏將著力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打造新型電力係統示範區、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示範區“一基地、兩(liang) 示範”,為(wei) 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發揮獨特作用、貢獻重要力量。
“十四五”期間,西藏清潔能源發展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重大機遇。根據規劃,2025年西藏水電建成和在建裝機容量突破1500萬(wan) 千瓦,加快發展光伏太陽能、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wan) 千瓦。
甘肅:
推動新能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占東(dong)
金秋十月,甘肅電投集團金昌河清灘30萬(wan) 千瓦光伏 電站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在河西堡鎮北22公裏外的金昌市區,由甘肅電投集團建設的金昌紫金雲(yun) 大數據產(chan) 業(ye) 園裏,國家北鬥導航數據服務甘肅分中心加緊建設,一條“雲(yun) 、存、算、智”一體(ti) 運營的數據信息產(chan) 業(ye) 鏈正在拉長做深,並有力實現“綠電”就地消納。
作為(wei) 甘肅省“新能源”和“數據信息”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鏈鏈主企業(ye) ,甘肅電投集團把綠色能源生產(chan) 和綠色產(chan) 業(ye) 集群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物聯網智能控製體(ti) 係,推進風電、光伏、儲(chu) 能有機協同融合,源源不斷用來生產(chan) 零碳產(chan) 品和服務,零碳工業(ye) 園區的嶄新畫卷徐徐展開。
這是甘肅新能源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2013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甘肅時強調,“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形成具有持續競爭(zheng) 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遵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甘肅近年來立足資源能源大省和老工業(ye) 基地的實際,把新能源產(chan) 業(ye) 作為(wei) 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努力培植綠色低碳發展的新動能。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甘肅已建成酒泉千萬(wan) 千瓦級風電基地,張掖、金昌、武威、酒泉四個(ge) 百萬(wan) 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通渭百萬(wan) 千瓦級風電基地。截至9月底,全省新能源並網裝機3258萬(wan) 千瓦,占比達到50.01%,成為(wei) 省內(nei) 第一大電源。
甘肅風光好,綠電送全國。
甘肅是“西電東(dong) 送”重要輸送通道,4條特高壓直流橫貫東(dong) 西,19條省際750千伏線路與(yu) 陝青寧新四省區相連。近年來,甘肅加快構建送端電網,全力推動特高壓建設,通過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交易平台,電力外送至21個(ge) 省區市。2022年7月底,甘肅成為(wei) 國家電網內(nei) 首個(ge) 實現電力交易全年按日不間斷連續運營的省份,新能源企業(ye) 進行電力交易更加靈活便利,進一步促進甘肅新能源行穩致遠。
甘肅緊盯“雙碳”目標,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一手抓新能源開發建設管理運營,一手抓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使能源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產(chan) 業(ye) 構建的重要牽引。
新能源企業(ye) 聞風而動,追光而進。
去年以來,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推進武威九墩灘20萬(wan) 千瓦“光伏+治沙”項目,采用“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yang) 殖、治沙改土”的新型產(chan) 業(ye) 模式,讓7400多畝(mu) 荒沙地實現社會(hui) 、生態、經濟效益最大化。
甘肅電投集團聯合省屬企業(ye) 加快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大型新能源基地開發建設,推進西北最大的調峰火電項目常樂(le) 電廠建設,每年可帶動400億(yi) 千瓦時電能輸送至華中地區。
酒鋼集團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淬煉風、光電兩(liang) 大係列產(chan) 品,“酒鋼西重”牌風電塔筒走向全國市場。
蘭(lan) 石集團加快推動由傳(chuan) 統能源化工裝備製造向新能源裝備製造領域拓展轉型。今年上半年,蘭(lan) 石集團重裝公司取得新能源領域訂單15.31億(yi) 元,同比增長165.61%。
目前,省屬企業(ye) 在新能源發、輸、變、配、用、儲(chu) 等領域已具備製造與(yu) 服務的優(you) 勢,正構建“風光水火核”多能互補、“發輸儲(chu) 用造”一體(ti) 發展格局。
今年,甘肅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打造新能源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鏈”決(jue) 策部署,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著力推進一批重大新能源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落地。
截至9月底,酒泉市正泰、阿特斯光伏組件、中複碳芯電纜、西安中車、東(dong) 方電機風電發電機、江蘇華納機艙罩等一批新能源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項目建成投產(chan) ,寶豐(feng) 集團多晶矽上下遊協同項目、西部重工法蘭(lan) 生產(chan) 、廣東(dong) 歐昊高效異質結電池等一批產(chan) 業(ye) 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金昌、武威、張掖等市州也分別圍繞儲(chu) 能產(chan) 業(ye) 、光伏治沙、製氫產(chan) 業(ye) 開展招商引資,為(wei) 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起到較好的帶動作用。
當前,國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布局建設大型風光電基地的政策,為(wei) 甘肅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ti) 係帶來重大發展機遇。甘肅統籌解決(jue) 消納、外送、調峰、並網、產(chan) 業(ye) 等相關(guan) 問題,著力延鏈補鏈強鏈。在持續提升酒湖直流工程外送能力的基礎上,推進實施“隴電入魯”“隴電入浙”“隴電入滬”工程。全麵提升儲(chu) 能調峰能力,編製抽水蓄能中長期規劃,規劃站點27個(ge) 、總裝機規模3350萬(wan) 千瓦。全麵提升就地消納能力,充分發揮產(chan) 業(ye) 基礎優(you) 勢,培育壯大新能源製造業(ye) 、大數據產(chan) 業(ye) 、現代綠色高載能產(chan) 業(ye) ,推進“風光大省”向“風光強省”邁進,真正實現能源優(you) 勢向經濟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發展優(you) 勢轉變。
新疆:
綠能強基保供
石榴雲(yun) ·新疆日報記者 陳薔薇
新疆擁有豐(feng) 富的新能源資源,近年來立足實現“雙碳”目標,堅持綠色發展引領,加大科技創新,加快國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設,實現新能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9月28日,包括“疆電入渝配套電源”“西氣東(dong) 輸四線”等重大標誌性工程在內(nei) ,前三季度新疆新開工億(yi) 元以上重大項目3088個(ge) ,總投資2.5萬(wan) 億(yi) 多元。
前三季度開工億(yi) 元以上重大項目清單中,不少是風電、源網荷儲(chu) 、光伏示範等新能源新材料項目。
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既是新疆充分發揮資源優(you) 勢的最優(you) 選擇,也是全國能源一盤棋指導下的曆史重任。
新疆具有豐(feng) 富的風能、太陽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以及沙漠、戈壁、荒漠等土地資源優(you) 勢。尤其是風能資源總儲(chu) 量8.9億(yi) 千瓦,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占全國技術可開發量的15.4%,居全國第二。太陽能資源理論蘊藏量占全國技術可開發量的40%,居全國第一。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9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wei) 重點,加快建設包括新疆在內(nei) 的七大陸上新能源基地。
立足建設國家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新疆新能源開發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1年底,新疆已集中建成1個(ge) 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哈密)和8個(ge) 百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集聚區,初步實現了新能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利用。
10月14日,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完成10天的停電檢修後重新啟動,恢複向華東(dong) 地區送電。這條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把新疆電力源源不斷輸送至其他省份,其中三分之一為(wei) 新能源電量。
在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三塘湖礦區,疆電外送第三條直流通道——哈密至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配套煤電項目正在抓緊施工。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電力處處長陳磊表示,這一通道輸送新能源電量占比將超過50%,對於(yu) 促進新疆清潔能源高效開發,在全國範圍內(nei) 擴大清潔能源消費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作為(wei) 國家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這些年來,新疆不斷加強外送通道建設,提升新能源輸送比例,服務好全國能源供應大局,讓更多省份用上新疆清潔能源。
目前,新疆已建成新疆與(yu) 西北主網聯網750千伏第一、第二通道、吉泉直流、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兩(liang) 交兩(liang) 直”外送通道格局。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源結構優(you) 化是綠色轉型的重要路徑。清潔用能的消費導向,不僅(jin) 為(wei) 能源發展提供了新驅動,也為(wei) 各族群眾(zhong) 享受天藍水綠的生態環境提供了保障。
英吉沙縣村民麥麥提敏·薩伍提家的生活因為(wei) 能源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冬天取暖不再燒煤或木柴,而是使用上了清潔的電暖氣,家庭收入也因為(wei) 建成的光伏扶貧電站,每年能拿到幾千元的分紅。
“這些房頂光伏電板發的電,全都賣到電網了,我們(men) 也多了一筆收入。現在做飯、取暖也都是用電,房間再也不會(hui) 被煤熏黑了。”麥麥提敏樂(le) 嗬嗬地說。
2019年至2021年,南疆煤改電一期工程的實施,讓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喀什、和田三地州89.2萬(wan) 戶農(nong) 牧民告別了“伐薪燒炭”的傳(chuan) 統生活方式。該工程完工後,每年可節煤178.4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463.8萬(wan) 噸、二氧化硫1.52萬(wan) 噸、氮氧化物1.32萬(wan) 噸。
2022年,新疆啟動了煤改電二期工程,2022年-2024年間將惠及43個(ge) 縣(市、區)、439個(ge) 鄉(xiang) (鎮)、3896個(ge) 村和76.61萬(wan) 戶居民。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新疆以煤為(wei) 主的能源消費結構逐步優(you) 化,清潔能源消費占比不斷提高,由2012年的5.8%提高到2021年的14.4%,實現經濟增長與(yu) 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的良性互動。
寧夏:
“風光”這邊獨好
寧夏日報記者 楊曉秋
一隻灰白相間的飛鳥在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麵投下身影,它的翅膀下,一萬(wan) 餘(yu) 片光伏板微微上傾(qing) ,迎向陽光。
“西湖”,是人們(men) 對寧夏靈武市馬家灘鎮境內(nei) 一處礦井疏幹水聚集湖的代稱,位於(yu) 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公司寧東(dong) 電廠以西的毛烏(wu) 素沙地邊緣。平鋪在水麵上的,是寧東(dong) 電廠占地約300畝(mu) 的3×5.98兆瓦漂浮分布式光伏電站。
“在寧東(dong) 基地,這種由礦井水形成的湖泊存在多處。這種水域是煤礦排放的高鹽尾水,腐蝕性離子濃度高。項目的浮體(ti) 材料和結構均選用的是高強度、高耐腐蝕材料,可以有效抵禦侵蝕。”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公司寧東(dong) 電廠董事長於(yu) 洪澤介紹,西湖漂浮電站雖然規模不算大,但是它的建設,為(wei) 在更多礦井疏幹水域建設光伏電站、盤活閑置區域起到了實驗示範作用。
處於(yu) 我國三大自然區域的交匯、過渡地帶,寧夏蘊含豐(feng) 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以及建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體(ti) 係的基礎條件。能源儲(chu) 備充足,煤炭、風能、太陽能等多種能源富集互補,是寧夏堅定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強大“底氣”。
2012年7月,寧夏獲批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新能源綜合示範區,錨定“為(wei) 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新能源發展探索有益經驗”這一目標,將發展新能源作為(wei) 調整能源結構、推動能源轉型的主攻方向,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風光火打捆外送、新技術應用示範、新能源服務民生、體(ti) 製機製創新等工作,通過本地消納和跨區外送兩(liang) 條途徑實現風電、光伏發電高效利用,示範區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進展。
寧夏騰格裏沙漠南緣的中衛市沙漠光伏產(chan) 業(ye) 園裏,6.5萬(wan) 畝(mu) 光伏組件在連綿起伏的黃色沙丘上產(chan) 生一度度綠電;
納入國家中長期規劃的780萬(wan) 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裏,一份綠色動能在等待“激活”;
全區首個(ge) 光伏全產(chan) 業(ye) 鏈項目——寧夏潤陽年產(chan) 10萬(wan) 噸高純多晶矽及5GW高效電池項目建設現場,對未來“風光”的美好願景寫(xie) 在建設者們(men) 的臉上……
十年創建之路,寧夏新能源產(chan) 業(ye) 一路從(cong) 高歌猛進、挾風光疾馳,到如今,已是新能源裝機近3000萬(wan) 千瓦、被國家列為(wei) 第一批綠電交易試點省份的“綠電大省”。探索走出了一條由粗放利用向節約集約轉變、傳(chuan) 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換、資源優(you) 勢向經濟優(you) 勢轉化的能源轉型發展綠色低碳之路。
截至目前,全區新能源裝機居全國第七,新能源占全區電力總裝機的46%,居全國第三,新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3%,居全國第二。全區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累計裝機分別達80.6萬(wan) 千瓦和36萬(wan) 千瓦,位居西北地區前列。同時,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wei) 主的新型電力係統。新能源利用率達到97.5%,居西北第一。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達到26.2%,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12個(ge) 百分點。作為(wei) 國家“西電東(dong) 送”重要送端省區、樞紐節點,累計外送電量突破5000億(yi) 千瓦時,其中新能源電量年度占比超過20%。
河北:
“風光”無限 “綠電”生金
河北日報記者 馮(feng) 陽
9月22日15時,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鑒衡實驗基地,啟動按鈕按下,國內(nei) 首台最大單機容量陸上風力發電機組一次並網成功,標誌著我國陸上風力發電機組技術實現新突破。
這是哈電風能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機組,單機容量功率範圍涵蓋6.75MW至8MW。“張北地區擁有充足的風力與(yu) 光能,為(wei) 我們(men) 新機型風場試製提供了絕佳應用環境。”項目負責人高賢慧說。
高空之上,巨大的風輪葉片迎風旋轉。一般風速超過每秒3米,風電機組就能將風能轉化為(wei) 電能。高賢慧介紹,新機型單台機組預計年上網電量達到2600萬(wan) 千瓦時,相當於(yu) 10800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可供一輛新能源汽車繞赤道行駛5550圈。
張家口市位於(yu) 河北省西北部,是我國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最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
2015年7月,國務院批複設立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張家口由此肩負起為(wei) 國家推進能源革命和可再生能源產(chan) 業(ye) 創新突破先行先試的重大使命。
7年多來,張家口強力推進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目前,華能、大唐、華電等發電企業(ye) 紛紛布局張家口,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2505萬(wan) 千瓦。“風的故鄉(xiang) 、光的海洋”已成為(wei) 張家口新的代名詞。
然而,在清潔電能領域,僅(jin) 僅(jin) 解決(jue) 發電還不夠。由於(yu) 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隨機性、波動性特征,使得新能源大規模並網消納成為(wei) 世界性難題。
“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這是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期間被交口稱讚的故事,也是張家口突破新能源大規模並網消納難題的樣本。
張家口綠色電力如何輸往北京?破題的密碼就蘊藏在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中。
該工程投運兩(liang) 年多來,通過將張家口大規模、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進行多點匯集,形成穩定可控的電源,每年可向北京輸送140億(yi) 千瓦時的綠電,相當於(yu) 北京年用電量的十分之一,年減排二氧化碳1280萬(wan) 噸。
同樣投運兩(liang) 年多的,還有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利用特高壓電網,張家口市可以把清潔能源輸送到包括雄安新區在內(nei) 的京津冀和華中負荷中心。今年1至8月,張家口已向雄安新區輸送108.51億(yi) 千瓦時的綠電。
在國內(nei) 首創“政府+電網+發電企業(ye) +用戶側(ce) ”四方協作機製,開展綠電市場化交易;形成壓縮空氣儲(chu) 能、抽水蓄能等多種規模化儲(chu) 能技術示範……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勇於(yu) 探索,為(wei) 國內(nei) 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提供了諸多可推廣複製的經驗。
一個(ge) 個(ge) 攻堅奇跡,一次次破冰之舉(ju) 。張家口強力推進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成為(wei) 河北加快推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河北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資源稟賦優(you) 勢,大力推進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開發利用,積極打造“發、輸、儲(chu) 、用”全產(chan) 業(ye) 鏈條。
規模開發成效顯著——著力打造張承百萬(wan) 千瓦風電基地,唐山、滄州、沿太行山光伏發電應用基地,推進張家口、承德、唐山等地風光電集約開發利用。截至2022年8月底,全省風光電總裝機6109.6萬(wan) 千瓦、居全國首位。今年1至8月,全省新能源
發電量743.2億(yi) 千瓦時,同比增加32.1%。
消納能力大幅提升——在建成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以及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等重點工程的同時,加強新能源儲(chu) 能建設。全省在建抽水蓄能規模740萬(wan) 千瓦,其中豐(feng) 寧抽水蓄能規劃裝機360萬(wan) 千瓦、被稱為(wei) “超級充電寶”。2021年,河北風電、光伏消納利用率分別達到95.4%、98.2%。
綜合效益充分發揮——“十三五”期間,全省新能源累計發電量達2300億(yi) 千瓦時,替代6900萬(wan) 噸標準煤,分別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約1.8億(yi) 噸、8.9萬(wan) 噸、8.2萬(wan) 噸。新能源產(chan) 業(ye) 累計創造就業(ye) 崗位超過20萬(wan) 個(ge) ,全省42個(ge) 國家級貧困縣共建設光伏扶貧項目3249個(ge) 、392.3萬(wan) 千瓦,幫助29.1萬(wan) 戶貧困人口脫貧。
內(nei) 蒙古:
無限“風光”在北疆
內(nei) 蒙古日報記者 康麗(li) 娜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內(nei) 蒙古通遼市紮魯特旗草原上,一座座風機如長龍矩陣,高聳入雲(yun) ,一片片風葉迎風轉動間,綠色能源從(cong) 這裏源源不斷輸出。
這樣的風電場,是內(nei) 蒙古大草原上隨處可見的“風光”。
內(nei) 蒙古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是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發展基地之一。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4.6億(yi) 千瓦、約占全國的57%,太陽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94億(yi) 千瓦、約占全國的21%。
近年來,內(nei) 蒙古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清潔能源發展戰略,持續優(you) 化和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新能源裝機規模快速增長。截至8月底,全區新能源總裝機規模達到5673萬(wan) 千瓦,居全國第三,占全區電源總裝機的35.9%,其中,風電裝機4172萬(wan) 千瓦、居全國首位,光伏發電裝機1455萬(wan) 千瓦、居全國第九;新能源發電量834億(yi) 千瓦時,居全國首位,同比增長7.2%。新能源已成為(wei) 自治區能源供給體(ti) 係新亮點。
今年以來,內(nei) 蒙古搶抓“雙碳”機遇,將新能源作為(wei) 優(you) 化能源供給結構的主抓手,全力謀劃布局、推動落實,推動新能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在大型新能源基地建設方麵,全力推進四大沙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布局建設,四大基地項目共配置4800萬(wan) 千瓦新能源開發規模。積極推動已納入國家第一、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項目建設,目前,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2020萬(wan) 千瓦已全部開工,第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1188萬(wan) 千瓦已陸續落實投資業(ye) 主,正在開展前期核準(備案)工作及開工前手續辦理工作。並於(yu) 近期擬新增1170萬(wan) 千瓦新能源大基地項目上報國家。
在推進新能源市場化消納方麵,為(wei) 充分發揮新能源發電成本優(you) 勢、綠色附加優(you) 勢,降低電網消納和調度運行壓力,實現新能源自發自用、自我調峰,自治區創新提出新能源開發利用6類市場化模式,製定出台了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風光製氫一體(ti) 化、燃煤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替代、園區綠色供電、火電靈活性改造、全額自發自用等6個(ge) 實施細則,以市場化方式為(wei) 新增產(chan) 業(ye) 項目批量配置、集中布局建設相應規模的新能源,促進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和高比例消納。目前,全區儲(chu) 備的市場化消納新能源項目規模超6800萬(wan) 千瓦,近期可陸續批複實施2000萬(wan) 千瓦左右。
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打造風光氫儲(chu) 全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以產(chan) 業(ye) 鏈一體(ti) 化為(wei) 核心,以風光氫儲(chu) 四大產(chan) 業(ye) 為(wei) 重點,突出產(chan) 業(ye) 鏈招商,以能源基地建設和多場景應用為(wei) 牽引,打通上下遊、構建產(chan) 業(ye) 鏈,實現新能源產(chan) 業(ye) 從(cong) 單一發電賣電向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轉變,提升新能源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打造全國乃至國際新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和通遼市統一規劃布局全產(chan) 業(ye) 鏈裝備製造基地,製定了風電、光伏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鏈全景圖。截至目前,全區新能源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完成投資446億(yi) 元,完成年初計劃投資目標的95%,新能源裝備製造已成為(wei) 能源領域投資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先後引進天合光能、海得新能源、協鑫電氣、聖釩科技等20餘(yu) 家企業(ye) 落地,目前已形成風電整建製配套能力420萬(wan) 千瓦,光伏組件供給能力500萬(wan) 千瓦。
無限“風”“光”在北疆。自治區能源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目前,除了已開發並網、在建和已批複待開發的資源外,考慮生態紅線、土地資源和草原等約束性條件,重點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布局新能源項目開發,全區還有超過10億(yi) 千瓦的新能源技術可開發量。
《內(nei) 蒙古自治區“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自治區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要達到1.34億(yi) 千瓦以上,其中風電 8900萬(wan) 千瓦、光伏發電4500萬(wan) 千瓦,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燃煤火電裝機規模,新能源發電量占自治區總發電量比重超過35%。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達到8000萬(wan) 千瓦以上,占全部新增裝機的比重超過60%,成為(wei) 新增裝機的主力。
青海:
大美青海“風光”好
青海日報記者 鹹文靜
今年6月26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光伏發電園區與(yu) 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正式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成為(wei) 全球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和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
作為(wei) 青海省重點建設的兩(liang) 大新能源產(chan) 業(ye) 基地之一,海南州已建成和在建清潔能源裝機容量為(wei) 2794萬(wan) 千瓦,形成了水、風、光、儲(chu) 、地熱“五位一體(ti) ”的清潔能源發展模式。
這不是海南州的“好風光”第一次獲得關(guan) 注。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深藍色的光伏板下,時而悠閑吃草、時而追逐奔跑的“光伏羊”也曾刷爆朋友圈。其實,無論是創造全球之最,還是“板上發電、板下牧羊”,從(cong) 增速奔向提質,發展不僅(jin) 僅(jin) 在海南州。
地處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的青海,是三江之源,擁有得天獨厚的清潔能源資源優(you) 勢。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187萬(wan) 千瓦,位居全國第五,黃河上遊是全國十三大水電基地之一,水電調節性能十分優(you) 越;光伏資源理論可開發量35億(yi) 千瓦,位居全國第二,且光伏發電成本全國最低;風能技術可開發量7500萬(wan) 千瓦以上,位居全國前列,尤其是低風速風電開發潛力巨大;10萬(wan) 平方公裏以上的廣袤土地,新能源開發優(you) 勢顯著。
2016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時提出“使青海成為(wei) 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chan) 業(ye) 基地”,2021年考察青海時進一步明確“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的更高目標。全省上下著力推動清潔能源開發、新型電力係統構建、儲(chu) 能多元打造。截至2021年底,全省電力裝機達到4286萬(wan) 千瓦,較2012年(1454萬(wan) 千瓦)實現大幅增長。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90.83%,新能源裝機占比達61.36%,兩(liang) 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以今年上半年為(wei) 例,青海清潔能源發電量達到426.7億(yi) 千瓦時,占全省總發電量的84.8%。其中,新能源發電量212.6億(yi) 千瓦時,占比42.3%;新能源日發電量超過1億(yi) 千瓦時的天數為(wei) 138天,新能源日發電量超過水電的天數為(wei) 96天。
今年6月25日至7月29日,青海開展了為(wei) 期35天的“綠電5周”活動,使用風、光、水等可再生能源供電,實現了生產(chan) 生活用電碳的“零排放”。連續六年舉(ju) 辦綠電實踐活動,持續打破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也是青海省基於(yu) 優(you) 良的能源結構、著力推進清潔低碳消費轉型的一個(ge) 縮影。
十年來,青海750、330千伏骨幹網架得到進一步優(you) 化完善,農(nong) 網改造和鞏固提升為(wei) 農(nong) 牧區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可靠電力保障。建成青豫直流特高壓外送通道,是全國新能源占比最高的特高壓工程。清潔供暖示範縣建設試點擴麵,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實現高效清潔用能。能源結構持續優(you) 化,2021年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比重達29.3%,全國第一。
近日,中車海西州新能源裝備製造零碳產(chan) 業(ye) 園開工建設。建成後將成為(wei) 青海省規模最大、產(chan) 業(ye) 鏈最齊全的風電光伏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基地。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於(yu) 柴達木盆地。憑借豐(feng) 富的太陽能、風能等優(you) 勢資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清潔能源企業(ye) 在這裏集聚發展。如今,不僅(jin) 格爾木東(dong) 出口、烏(wu) 圖美仁、德令哈西出口3個(ge) 清潔能源基地已初具規模,海西州還利用鈉鹽產(chan) 業(ye) 基礎優(you) 勢,發展大規模熔鹽儲(chu) 能項目建設,大幅度提升儲(chu) 能時長,突破發展瓶頸,打造多元協同高效儲(chu) 能體(ti) 係。通過積極開展抽水蓄能電站、規模運輸電網等建設,構建了以長時儲(chu) 能、多能互補為(wei) 支撐點的清潔能源供給體(ti) 係。
十年來,青海全力打造能源資源“金色名片”,黃河上遊水電基地規模持續擴大,集約化、基地化開發水風光資源,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全麵推進,海南、海西兩(liang) 個(ge) 可再生能源基地全麵邁上千萬(wan) 千瓦級,光伏扶貧建設成效受到國家高度肯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推進“風光大省”向“風光強省”邁進
金秋十月,甘肅電投集團金昌河清灘30萬千瓦光伏電站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詳細] -
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
今年6月26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光伏發電園區與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正式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成為全球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和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 [詳細] -
綠色能源 動能澎湃(新氣象 新作為)
橫跨江河的水電站高速運轉,立於山脊的風機不分晝夜旋轉,荒山坡地上大片光伏電池板綿延展開……雲南綠色能源資源豐富、優勢明顯。豐富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等資源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