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約30年,中國濕地保護邁上新台階
水波蕩漾、候鳥蹁躚……秋日的風景線在天津七裏海濕地不斷延展,東(dong) 方白鸛、灰鶴、反嘴鷸等越來越多的候鳥來到這裏棲息、“中轉”,很是熱鬧。
“前些年,我們(men) 觀測到幾十隻東(dong) 方白鸛就異常興(xing) 奮,這幾年每年都有3000多隻東(dong) 方白鸛在七裏海停留。曾經消失10多年的‘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又重返七裏海。”天津市七裏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hui) 巡查巡護支隊副支隊長韓克武說。
據了解,過去七裏海濕地由周邊農(nong) 戶承包養(yang) 殖,為(wei) 了不讓過境候鳥捕食魚、蝦等,有的農(nong) 戶甚至會(hui) 放炮轟鳥。近年來隨著濕地保護加強、人為(wei) 活動退出,加上廣泛宣傳(chuan) 與(yu) 科普,村民也漸漸加入嗬護候鳥的隊伍。據統計,七裏海濕地觀測到的鳥類已由5年前的227種增加到258種,數量也大幅增長。
濕地,被喻為(wei) “地球之腎”,是重要的生態係統,具有涵養(yang) 水源、淨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與(yu) 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息息相關(guan) 。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及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濕地麵積約5635萬(wan) 公頃,包括紅樹林地、森林沼澤、灌叢(cong) 沼澤、沼澤草地、沿海灘塗、內(nei) 陸灘塗、沼澤地、河流水麵、湖泊水麵、水庫水麵、坑塘水麵(不含養(yang) 殖水麵)、溝渠、淺海水域等。
今年是中國加入《關(guan) 於(yu) 特別是作為(wei) 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30周年。國家林草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30年來,我國努力踐行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理念,大力推進濕地保護修複。中國以全球4%的濕地,滿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對濕地生產(chan) 、生活、生態和文化等多種需求,為(wei) 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公眾(zhong) 濕地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濕地保護修複力度不斷加大,開啟了全麵保護濕地新階段。
這位負責人表示,2003年國務院批準發布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陸續實施了三個(ge) 五年期實施規劃,中央政府累計投入198億(yi) 元,實施了4100多個(ge) 項目,帶動地方共同開展濕地生態保護修複。
目前我國濕地保護管理體(ti) 係初步建立,共指定了64處國際重要濕地,設定了29處國家重要濕地,建立了901處國家濕地公園。
隨著社會(hui) 經濟快速發展,保護和利用的矛盾也日益凸顯,濕地遭受非法侵占、圍墾、汙染等現象時有發生,亟需立法保駕護航。2022年6月1日,我國首部專(zhuan) 門保護濕地的法律——濕地保護法施行。這部法律立足濕地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保護修複,確立了濕地保護管理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
30年來,我國作為(wei) 濕地公約常委會(hui) 成員國,深度參與(yu) 公約事務和規則製定,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為(wei) 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yang) 生息”。濕地保護是其中的重要方麵。
前不久,我國發布《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提出到2025年,全國濕地保有量總體(ti) 穩定,濕地保護率達到55%,新增國際重要濕地20處、國家重要濕地50處。到2030年,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初步建立,生態係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明顯改善,法治化水平持續提升,使我國成為(wei) 全球濕地保護修複的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邁上新征程,更多濕地將得到進一步保護,更加充分展現新時代中國人與(yu) 自然和諧之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貴州草海迎來今年首批越冬黑頸鶴
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前迎來首批越冬黑頸鶴。據當地監測,今年黑頸鶴到草海越冬的時間比去年有所提前。 [詳細] -
珍愛濕地 守護未來 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
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並以我個人名義,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詳細] -
林芝市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3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新一批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城市名單,林芝市榜上有名。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