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聲從茶卡鹽湖畔傳來……
茶卡鹽湖網紅鹽車。烏(wu) 蘭(lan) 縣生態環境局供圖
一望無垠的鹽湖上,視線所及之處,無一不是晶瑩透白的鹽,而腳下踩的,也是厚厚的鹽蓋。湖麵鹽水清澈透亮,晶瑩如錦緞般光滑……或許你要問,這樣的美景在哪裏?它就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wu) 蘭(lan) 縣茶卡鎮——茶卡鹽湖。
因為(wei) 自然風光獨特美麗(li) ,茶卡鹽湖也被譽為(wei) “中國天空之鏡”,吸引著無數海內(nei) 外遊客慕名前往,每年的6月至10月,茶卡鎮賓客雲(yun) 集,熱鬧非凡。乘著新時代發展的東(dong) 風,這個(ge) 古絲(si) 綢之路上的邊陲戈壁小鎮,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近年來,茶卡鎮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在烏(wu) 蘭(lan) 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創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堅定維護生態環境安全,築牢高質量發展綠色屏障,助推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用“生態為(wei) 底色、旅遊為(wei) 標識”的轉型中,成功走出了一條“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的綠色發展之路。
立足資源稟賦,做活生態旅遊文章。茶卡鎮憑借茶卡鹽湖景區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優(you) 越的地理位置,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鹽湖保護開發、旅遊發展規劃全過程,以弘揚自然鹽湖生態景觀文化為(wei) 主線,以綠色食用鹽生產(chan) 基地、非遺文化祭湖儀(yi) 式傳(chuan) 承為(wei) 核心,結合青甘大環線旅遊資源,融合發展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積極探索“文化+旅遊+工業(ye) ”新模式,通過創新品牌宣傳(chuan) 形式、深挖品牌文化底蘊、開辟文旅融合發展渠道,“茶卡鹽湖·天空之鏡”品牌認知度、美譽度逐步提升,成為(wei) 全國知名的旅遊目的地。2017年至2021年茶卡鹽湖景區累計接待遊客2039.41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8.9億(yi) 元。
9月,高原秋意正濃,茶卡鹽湖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著晶瑩的光彩,遊客們(men) 三三兩(liang) 兩(liang) 拍照留念,記錄下青海之行的美好瞬間。等遊玩結束,出了景區往北沿著幸福路來到茶卡鎮巴音村,一排排整齊的家庭賓館正在營業(ye) ,遊人們(men) 可以在這裏盡情體(ti) 驗農(nong) 家住宿和特色美食。
茶卡鎮巴音村是一個(ge) 全村37戶、人口不足120人的農(nong) 業(ye) 村。2013年,巴音村村民告別“下雨怕漏,下雪怕冷”的破瓦房,揮別傳(chuan) 統的種植業(ye) ,從(cong) 20公裏外的地方整體(ti) 搬遷到茶卡鎮。隨後,巴音村緊緊抓住茶卡鹽湖旅遊蓬勃發展的大好機會(hui) ,探索出“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通過走產(chan) 業(ye) 扶貧之路,農(nong) 民收入顯著增加,一舉(ju) 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申得萍是村裏第一個(ge) “吃螃蟹”開賓館的人。“搬到新村之後,我就開了第一個(ge) 家庭賓館,旅遊旺季年收入能有十幾萬(wan) 元。後來,村裏家家戶戶都搞起了旅遊,開辦了農(nong) 家樂(le) ,全村都吃上了‘旅遊飯’,年收入能有十萬(wan) 元左右。”
如今,巴音村已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每年的旅遊旺季,村裏就熱鬧得像過節一樣,人來人往,歡歌笑語。
茶卡鎮依托綠色生態資源,借力鹽湖旅遊,做活特色民宿文章,全力發展吃、住、行、遊、購、娛等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農(nong) 牧民搭乘旅遊快車發展特色民宿穩步增收,實現了“農(nong) 村變景區、農(nong) 舍變賓館、農(nong) 民變導遊”的華麗(li) 轉變。其中,巴音村和茶卡村兩(liang) 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015年的2000餘(yu) 元,達到2018年的1.11萬(wan) 元和2021年的1.75萬(wan) 元,鎮區現有酒店賓館78家,各類餐飲店506家,家庭賓館274家,農(nong) 家樂(le) 13家。
挖掘紅色資源,做活全域旅遊文章。潛心挖掘莫河駱駝場等紅色資源,聚力打造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躋身青海省、海西州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之列;錨定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建設,大力實施國家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園,借力發展現代高原生態休閑莊園,成為(wei) 省內(nei) 旅遊觀光、紅色教育、體(ti) 驗鄉(xiang) 村生活的可選之地。
注重品牌效應,做活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業(ye) 文章。茶卡羊生長於(yu) 環茶卡鹽湖區域,自古就被冠以“貢羊”之美譽。近年來,茶卡鎮從(cong) 生產(chan) 技術指導等多個(ge) 環節賦能茶卡羊養(yang) 殖更多綠色價(jia) 值,完善產(chan) 業(ye) 鏈條,將茶卡羊推向北上廣深等消費市場,實現了茶卡羊從(cong) 傳(chuan) 統散養(yang) 、自產(chan) 自銷向規模養(yang) 殖、品牌銷售的華麗(li) 轉變,“茶卡羊”獲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認證,助力茶卡鎮於(yu) 2020年入選中國特色產(chan) 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勢區,並成為(wei) 海西州特色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的核心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柴達木盆地聚力品牌打造建設生態旅遊目的地
茶卡鹽湖、水上雅丹、翡翠湖、火星營地……近年來,隨著柴達木盆地網紅景區輻射帶動效應不斷顯現,“祖國聚寶盆、神奇柴達木”的旅遊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詳細] -
青藏高原天然食用鹽“觸網” 線上銷售額較上年增長300%
22日,記者從西部礦業集團獲悉,青海鹽業借食鹽體製改革之機,依托“互聯網+”,推動食鹽跨區經營,構建電商組織架構,實現茶卡鹽“觸網”銷售,並逐步走向規範,形成銷售規模突破。[詳細] -
青海茶卡鹽湖景區暫時閉園
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消除疫情傳播風險,切實保障廣大遊客的健康安全。青海省烏蘭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指揮部辦公室16日上午發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