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富雙贏” 小山村走向振興路
沐著冬日暖陽,11月20日,記者走進海東(dong) 市平安區平安街道白家村,站在村內(nei) 高處四眺,京藏高速等陸路大通道近在咫尺、曹家堡空中走廊“觸手可及”,顯著的交通優(you) 勢和區位優(you) 勢,無聲訴說這個(ge) 小山村的“不一般”。
村外,集中連片溫室大棚裏,農(nong) 戶忙著為(wei) 果蔬除草澆水。村內(nei) ,巷道幹淨整潔,健身廣場體(ti) 育設施齊全,供人休閑的小涼亭古色古香,屋頂片片藍幽幽的光伏板錯落排列,牆頭上智能數字監控守護著村落和諧安寧,一幅透露產(chan) 業(ye) 興(xing) 、村莊美、村民富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美麗(li) 新農(nong) 村畫卷呈現眼前。
不遠處的田野裏,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賈永寧組織村裏的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利用冬閑正在修建和疏通水渠,休息間隙便組織大家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賈永寧拿著“口袋書(shu) ”高聲念起來:“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紮實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yi) 畝(mu) 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報告釋放出‘優(you) 先’是關(guan) 鍵、‘發展’是強烈信號,說明以後會(hui) 有更多政策、項目、資金向‘三農(nong) ’傾(qing) 斜,黨(dang) 的政策好了,咱們(men) 可不能‘躺平’和‘坐等’,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書(shu) 記、書(shu) 記,未來我們(men) 村要如何發展,你也跟我們(men) 好好講講唄!”村民賈永明興(xing) 奮地問道。
“你們(men) 看,我們(men) 這兒(er) 交通便利、自然環境清幽,區位優(you) 勢明顯,村‘兩(liang) 委’打算在集體(ti) 土地上,開發休閑垂釣綜合園,主打休閑農(nong) 業(ye) ,設置室內(nei) 、戶外垂釣園,露天電影,手工作坊等發展要素,以此吸引城市居民、上班族、學生族前來‘打卡’。那麽(me) 工程的核心和項目的關(guan) 鍵是不斷擴大農(nong) 耕文化體(ti) 驗地‘版圖’、做精做細做優(you) 農(nong) 耕文化體(ti) 驗服務,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如果經營好的話,僅(jin) 垂釣園一項,預計年收入不低於(yu) 60萬(wan) 元。”
“我們(men) 還可以把做布鞋、鞋墊、饊子花花、土灶焪洋芋等一些群眾(zhong) 喜歡但自己做不了,或者想自己親(qin) 手做的一些手工活和美食,都納入體(ti) 驗項目,充實項目內(nei) 涵;果蔬采摘,可以嚐試配套榨汁機,將新鮮果蔬榨汁,或者現場製作果醬,豐(feng) 富體(ti) 驗內(nei) 容;現在孩子缺乏運動,用眼過度、物質過度、信息過度,引進加強兒(er) 童戶外運動的設備,從(cong) 提高動手動腦能力的益智類、手工製作類、親(qin) 子閱讀類方麵做文章。”賈永寧補充到。
村內(nei) 涼亭裏,村民董得成和村老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賈生源棋戰猶酣,董得成滿臉笑容地說:“這幾年我們(men) 村人居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全村新修了下水管道,汙水排放有了去處;家家戶戶通了清潔能源天然氣,以前冬天家裏燒煤,環境差屋裏一股煙味,現在暖和還很幹淨,環境好空氣清新,吃的也是自家種的無汙染綠色產(chan) 品。如今口袋富了說話底氣也足,閑暇之餘(yu)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健健身、下下棋、聊聊天,說實話現在農(nong) 村不比城裏差。”
作為(wei) 村裏的老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賈生源親(qin) 眼見證了白家村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來的巨大變化:“這幾年村集體(ti) 發展越來越好了,2012年發現我村有集中連片富硒土壤,在區上大力支持下發展富硒產(chan) 業(ye) 。不少在外出務工的鄉(xiang) 親(qin) 又回到家鄉(xiang) 來,從(cong) 事溫室大棚種植,種植小油菜、茼蒿等各類富硒蔬菜和葡萄、草莓、人參果、桃子等富硒水果,還有的大棚種植各色花卉,品類繁多、量足質優(you) 。周末前來采摘果蔬、購買(mai) 花卉的周邊遊客也是絡繹不絕,生態旅遊也帶火了咱們(men) 村。”
選對一個(ge) 產(chan) 業(ye) ,帶動一方百姓。近年來,平安街道堅持把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以生態底色成就產(chan) 業(ye) 成色,拓展“綠富雙贏”振興(xing) 路,開發打造富硒采摘、開心農(nong) 場、教育種植研學基地、野營基地、人工馴養(yang) 野生動物散養(yang) 基地、傳(chuan) 統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基地,大力補充完善全區乃至全省生態文旅框架,升級版“開心農(nong) 場”讓家家戶戶都能吃上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飯”,不僅(jin) 助力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壯大,也拓寬了群眾(zhong) 增收渠道。
賈永寧介紹,在探索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上,白家村以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為(wei) 引領,積極融入省市區發展大局,堅持“富民”與(yu) “強村”相結合,60公頃土地上建成262座溫室大棚,年人均純收入達4.5萬(wan) 元;充分利用政府下撥的50萬(wan) 元村集體(ti) 經濟“破零”資金,實施光伏“造血”工程,采用“支部+企業(ye) +農(nong) 戶”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項目,並網發電以來已收益8萬(wan) 元,而今農(nong) 民成為(wei) 光榮的職業(ye) ,農(nong) 業(ye) 成為(wei) 有奔頭的產(chan) 業(ye) 。
據了解,為(wei) 釋放農(nong) 耕文化情懷,深挖鄉(xiang) 村生活潛力,拓展鄉(xiang) 旅產(chan) 業(ye) 深度,打造符合本地特色農(nong) 業(ye) 生態係統,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白家村將以豐(feng) 富的自然資源為(wei) 依托,把休閑垂釣綜合園項目與(yu) 鄰村沈家村“詩與(yu) 遠方農(nong) 場”場景化田園綜合體(ti) 項目有機融合,把“大農(nong) 業(ye) ”與(yu) “大旅遊”有機融合,傾(qing) 力打造農(nong) 事文化體(ti) 驗一條溝,實現城鄉(xiang) 互為(wei) 資源、互為(wei) 市場、互為(wei) 環境的文旅休閑新地標。
“近年來,我們(men) 以生態文明建設為(wei) 核心,以群眾(zhong) 共同富裕為(wei) 目標,打出盤活已有資源、補充空缺服務、三產(chan) 提檔升級、加盟品牌商企、引導健康消費等‘組合拳’的同時,在城市建設上提供一流精品服務、生態建設上提供原始自然體(ti) 驗、經濟發展和城鄉(xiang) 融合上走精細化個(ge) 性化之路,形成新市場開發、項目建設與(yu) 已有市場業(ye) 態互為(wei) 呼應格局,分階段有步驟構建有品位、有品質的鄉(xiang) 旅休閑高地。”平安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王誌堅表示,我們(men) 將以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為(wei) 引領,立足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優(you) 勢,深化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完善基礎設施,豐(feng) 富產(chan) 品體(ti) 係,構建起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生產(chan) 體(ti) 係、經營體(ti) 係,實現一二三產(chan) 深度融合,勇做生態旅遊目的地建設排頭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一個小鄉村的多彩蛻變
秋分時節,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東川鎮寺爾溝村,一幅高原鄉村的美麗畫卷映入眼簾,潺潺的寺爾溝河從遠處的達阪山上汩汩流下,為寧靜的村莊平添了一份別樣的景致。 [詳細] -
昌都市察雅縣建設美麗宜居宜業村莊
昌都市察雅縣以建設美麗宜居宜業村莊為目標,有效整合各種資源,積極動員各方力量,加快補齊農牧區人居環境短板,持續推動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階。 [詳細] -
昌都市持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一直以來,昌都市高度重視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製定了一係列配套措施、整合了各方麵資源要素,打造了社會廣泛參與的良好氛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