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一個小鄉村的多彩蛻變

發布時間:2022-09-30 14:35:00來源: 青海日報

  秋分時節,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東(dong) 川鎮寺爾溝村,一幅高原鄉(xiang) 村的美麗(li) 畫卷映入眼簾,潺潺的寺爾溝河從(cong) 遠處的達阪山上汩汩流下,為(wei) 寧靜的村莊平添了一份別樣的景致。

  沿著小河,平整的硬化路通到每家每戶,道路兩(liang) 旁樹木筆直茂盛,一幢幢白牆紅瓦的農(nong) 家院舍,與(yu) 青山碧水交相輝映,山坡上吃草的牛兒(er) 羊兒(er) 好不愜意。

  曬著午後暖暖的陽光,75歲的白照明和84歲的王萬(wan) 林兩(liang) 位老人坐在“幸福大院”裏念叨著黨(dang) 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的好消息,不禁細數起近年來村裏的變化:“以前村裏種地都靠牲口或人拉,現在村裏種地用的都是機器,再不用那樣下苦了。村裏家家戶戶從(cong) 土坯房變成了寬敞明亮的大瓦房,還用上了自來水,出個(ge) 門,土路也變成了幹淨的水泥路……”

  不僅(jin) 如此,這個(ge) 從(cong) 前落後貧窮的小山村如今已成為(wei) 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回顧寺爾溝村的蛻變,與(yu) 村裏基層黨(dang) 組織的努力密不可分。

  2014年,寺爾溝村迎來“外出務工潮”,一批批年輕人從(cong) 村莊湧向城市,留下的是“空巢老人”和由於(yu) 客觀原因無法外出務工的特困群眾(zhong) 。“不能落下一個(ge) 人。”時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孔慶社的一個(ge) 念頭,讓“幸福大院”成為(wei) 空巢老人和特困群眾(zhong) 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園。

  為(wei) 有效解決(jue) 農(nong) 村年老力衰、無子女照顧、身患殘疾的老人和特困群眾(zhong) 無房養(yang) 老的問題,東(dong) 川鎮黨(dang) 委和村“兩(liang) 委”以“三基”建設工作和“高原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活動為(wei) 契機,立足本地實際,探索贍養(yang) 農(nong) 村老人和特困群眾(zhong) 的新模式,積極爭(zheng) 取整合各類資金,修建了“幸福大院”。

  2015年底,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寺爾溝村不甘落後,積極找尋自己的“出路”。村裏有2666.7公頃的集體(ti) 草場,正是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村民一直以發展養(yang) 殖業(ye) 為(wei) 主,個(ge) 個(ge) 練就了一身的養(yang) 殖技術,又給發展養(yang) 殖增加了底氣。

  說幹就幹!寺爾溝村“圍繞產(chan) 業(ye) 抓黨(dang) 建,抓好黨(dang) 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結合村情實際,將發展村企生態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作為(wei) 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的重要途徑,進一步實現了從(cong) 傳(chuan) 統養(yang) 殖業(ye) 向現代規模化養(yang) 殖發展的“華麗(li) 轉變”。

  “去年我們(men) 積極爭(zheng) 取門源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銜接資金450萬(wan) 元提升擴建村企生態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帶領群眾(zhong) 走出了一條致富新路子,村集體(ti) 經濟收入33.96萬(wan) 元,為(wei) 42戶貧困戶152人分紅9.5萬(wan) 元,互助協會(hui) 資金達56.3萬(wan) 元,資金累計收入86.7萬(wan) 元。”寺爾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喬(qiao) 德清說。

  為(wei) 持續做大做強村集體(ti) 經濟,喬(qiao) 德清牢記自己的身份和肩上的責任,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在即,他打算將自己家的“牛尾毛分揀銷售”的生意交給村集體(ti) 經濟,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壯大和帶動居家留守的中老年婦女增加收入盡綿薄之力。

  “我們(men) 打算在國慶前後,出欄101頭犛牛,搞一個(ge) 隆重的儀(yi) 式組織村裏的脫貧戶進行分紅,引導激勵村民參與(yu)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喬(qiao) 德清笑著說。

  村集體(ti) 經濟的蓬勃發展讓寺爾溝村成了“明星村”,2020年12月,被確定為(wei) “海北州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先行試點村”,2021年5月被確定為(wei) “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

  “我們(men) 村以新型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引領,圍繞建設‘以精品草原生態風光、生產(chan) 加工、牧民民俗體(ti) 驗、鄉(xiang) 村休閑度假為(wei) 一體(ti) 的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為(wei) 目標,寫(xie) 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寺爾溝篇章。”喬(qiao) 德清對於(yu) 村子的發展充滿信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乘著快速發展的東(dong) 風,鎮村兩(liang) 級黨(dang) 組織深刻認識到依山傍水的寺爾溝村若要有更好的發展,做好生態文章是最大優(you) 勢。

  “在黨(dang) 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村民們(men) 的共同努力下,村莊變美了,村裏的經濟發展也在蒸蒸日上。這幾天我們(men) 正組織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一起清理村裏的衛生,以幹淨整潔的村莊麵貌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喬(qiao) 德清笑著說。

  在村莊規劃建設中,寺爾溝村立足生態優(you) 勢,將“田園綜合體(ti) ”要求和“林中村、村中林”的目標納入規劃當中,爭(zheng) 取省委農(nong) 辦下達的門源縣2021年省級農(nong) 業(ye) 轉移支付資金650萬(wan) 元資金主要用於(yu) 村莊基礎設施提升、河道治理等,形成了生態宜居、休閑旅遊、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集聚的整體(ti) 功能布局,村莊麵貌發生了變化。

  寺爾溝的清晨,除了嫋嫋的炊煙和林間的鳥鳴,還有人們(men) 三三兩(liang) 兩(liang) 鍛煉身體(ti) 時的歡笑聲:“現在的條件這麽(me) 好,我們(men) 也要把自己的身體(ti) 鍛煉好。”老人們(men) 精神矍鑠,滿麵笑容。

  “我們(men) 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偉(wei) 大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作為(wei) 一名基層共產(chan) 黨(dang) 員和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我非常期待這次盛會(hui) 。村莊的環境越來越好,村民的收入越來越多,我相信,今後我們(men) 黨(dang) 的惠民政策會(hui) 越來越多,老百姓的日子會(hui) 越來越紅火。”喬(qiao) 德清激動地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