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據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號消息,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hui) 第十五次會(hui) 議(COP15)第二階段會(hui) 議即將開幕之際,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和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內(nei) 容簡介及全文如下。
“萬(wan) 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ang) 以成。”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的血脈和根基。為(wei) 認真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軌道上紮實服務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全麵展示人民法院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工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在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的同時,遴選發布15個(ge) 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專(zhuan) 題典型案例。
該批案例涉及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訴訟等不同訴訟類型,涵蓋物種多樣性、遺傳(chuan) 多樣性和生態係統多樣性保護等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領域,保護對象包括斑海豹、藏羚羊、大白鯊、紅豆杉、荷葉鐵線蕨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以及森林、草原、濕地、河湖、海洋等多種自然生態係統,所涉生態要素多、保護範圍廣、複合程度高、創新意識強,集中體(ti) 現了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的鮮明特色、專(zhuan) 業(ye) 要求和職能作用。
本次發布的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與(yu) 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發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專(zhuan) 題指導性案例相互呼應、相互補充,有利於(yu) 進一步指導全國法院統一審判理念和裁判尺度,依法公正高效審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件,全麵加強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工作,更好發揮人民法院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職能作用,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國家利益、社會(hui) 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zhong) 環境權益,讓人民群眾(zhong) 對優(you) 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一、翟某濤等十一人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野生動物案
二、戴某走私珍貴動物製品案
三、孫某炎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
四、沈某發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
五、馬某麽(me) 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
六、田某陽、沈某賢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案
七、吝某富、顏某高妨害動植物防疫、檢疫案
八、澤某甲失火案
九、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訴蔣某成等六人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案
十、山東(dong) 省青島市人民檢察院訴青島市嶗山區某藝術鑒賞中心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案
十一、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檢察院訴陳某雲(yun) 、羅某酃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案
十二、北京市豐(feng) 台區源頭愛好者環境研究所訴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某港經濟開發有限公司等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案
十三、陶某高訴張某、付某順林木買(mai) 賣合同糾紛案
十四、顧某宏訴防城港市漁政支隊漁業(ye) 行政處罰決(jue) 定案
十五、貴陽市烏(wu) 當區人民檢察院訴貴陽市某自然資源局怠於(yu) 履行行政管理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
一、翟某濤等十一人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野生動物案
【基本案情】
2016年至2018年期間,被告人翟某濤在大連長興(xing) 島地區,多次收購漁民(均另案處理)非法獵捕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斑海豹幼崽50餘(yu) 隻並出售。2018年至2019年期間,翟某濤指使被告人翟某凱、王某民、劉某輝、劉某權、劉某國、曲某良、宋某有、邢某強、李某義(yi) 等人,多次在大連長興(xing) 島地區海邊收購漁民(均另案處理)非法獵捕的斑海豹幼崽100餘(yu) 隻。2019年2月,被告人翟某堃幫助他人非法收購斑海豹幼崽10隻。案發時,40餘(yu) 隻斑海豹幼崽已被非法運輸並出售給多地的海洋館或個(ge) 人(均另案處理),70餘(yu) 隻準備出售的斑海豹幼崽被公安機關(guan) 當場查獲。
【裁判結果】
遼寧省大連長興(xing) 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被告人翟某濤糾集被告人翟某凱、王某民、劉某輝、劉某權、曲某良、劉某國、宋某有、邢某強、李某義(yi) 非法收購、運輸、出售斑海豹幼崽,被告人翟某堃非法收購斑海豹幼崽,違反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規,侵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管理製度,已分別構成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野生動物罪。根據各被告人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認罪認罰和對社會(hui) 的危害程度,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4年至2年3個(ge) 月不等,並處罰金500萬(wan) 元至5萬(wan) 元不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yi) 】
遼東(dong) 灣是中國渤海三大海灣之一,地處北緯39度,是中國緯度最高的海灣,也是北半球緯度最低的大麵積結冰海域,具有獨特的海洋生態係統,是斑海豹、黑嘴鷗等珍貴瀕危物種的棲息地。斑海豹是唯一能在中國海域進行繁殖的鰭足類海洋哺乳動物,是我國渤海和黃海的旗艦物種。遺傳(chuan) 學和生態學研究顯示,遼東(dong) 灣繁殖區的斑海豹屬於(yu) 世界範圍內(nei) 斑海豹獨立進化的一個(ge) 分支,有自己獨特的遺傳(chuan) 基因。2021年2月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已將斑海豹調整為(wei)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本案中,人民法院依法嚴(yan) 懲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對危害斑海豹犯罪行為(wei) 實行全鏈條打擊,彰顯以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司法理念。同時,積極協調相關(guan) 部門對查獲的斑海豹進行野化訓練並放歸海洋,助力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踐行我國堅決(jue) 履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條約義(yi) 務的莊嚴(yan) 承諾。
二、戴某走私珍貴動物製品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戴某明知象牙係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貴動物製品,仍與(yu) 外國人“阿南”協商,由“阿南”安排人員分兩(liang) 次將象牙繞關(guan) 偷運入境。其中,2018年12月“阿南”安排人員將共計36段、重約291千克的象牙,繞關(guan) 偷運至戴某處,戴某將之銷售牟利。2019年2月,“阿南”安排人員利用同樣方式,將共計34段、重約272千克的象牙偷運入境至戴某處,後被公安機關(guan) 當場查獲並扣押。經鑒定,該34段象牙均為(wei) 現生象(非洲象或亞(ya) 洲象)象牙。戴某歸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其走私象牙共計70段、重約563千克,價(jia) 值23473520元。
【裁判結果】
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被告人戴某明知象牙係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貴動物製品,仍自境外購買(mai) ,並運輸入境後銷售牟利,構成走私珍貴動物製品罪,且情節特別嚴(yan) 重。鑒於(yu) 戴某歸案後主動坦白,認罪認罰,故判處其有期徒刑11年6個(ge) 月,並處沒收個(ge) 人財產(chan) 50萬(wan) 元,違法所得予以追繳,扣押在案的象牙等物品予以沒收。宣判後,各方未上訴、抗訴,一審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yi) 】
長期以來,國際象牙貿易猖獗,走私象牙犯罪活動屢禁不止。瘋狂的盜獵導致野生象群數量持續銳減,在部分區域已呈瀕危狀態,野生象麵臨(lin) 幾十年內(nei) 功能性滅絕之虞。我國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嚴(yan) 厲打擊象牙走私犯罪,全麵停止商業(ye) 性加工銷售象牙及製品活動是我國對全世界作出的莊嚴(yan) 承諾。本案中,被告人戴某將大量象牙繞關(guan) 入境,既嚴(yan) 重破壞國家對外貿易管製秩序,又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人民法院通過依法懲治涉野生動物犯罪,斬斷走私珍貴野生動物製品非法鏈條,充分展現我國在維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方麵的大國擔當。同時教育引導社會(hui) 公眾(zhong) 增強珍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摒棄購買(mai) 、使用珍貴野生動物製品的行為(wei) ,共同維護全球生態係統,守護我們(men) 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三、孫某炎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
【基本案情】
2014年以來,被告人孫某炎未經野生動植物主管部門批準,未取得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非法低價(jia) 收購包含大白鯊、檸檬鯊、鯖鯊、虎鯊在內(nei) 的各類鯊魚牙齒,加工後通過網絡平台向國內(nei) 外不特定買(mai) 家銷售牟利。2020年10月,孫某炎為(wei) 進一步確定其收購和銷售的大白鯊牙齒的物種屬性以及保護級別,自行委托鑒定中心進行鑒定,鑒定結果為(wei) 板鰓亞(ya) 綱鼠鯊目鼠鯊科噬人鯊。此後孫某炎繼續銷售包含大白鯊牙齒在內(nei) 的各類鯊魚牙齒及其相關(guan) 製品,直至2021年4月被抓獲。經鑒定,該案涉及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噬人鯊牙齒6389顆,價(jia) 值319.45萬(wan) 元,及噬人鯊頜骨價(jia) 值8.5萬(wan) 元,合計327.95萬(wan) 元。
【裁判結果】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被告人孫某炎違反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規,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噬人鯊製品,價(jia) 值達327.95萬(wan) 元,已構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考慮到孫某炎不具有從(cong) 重處罰情節,未造成動物死亡或者動物、動物製品無法追回,歸案後如實供述、認罪認罰,且涉案大部分贓物已被追繳等情節,判處孫某炎有期徒刑6年7個(ge) 月,並處罰金15萬(wan) 元,退繳在案的違法所得及扣押的噬人鯊牙齒等物品予以沒收。一審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yi) 】
噬人鯊別名“大白鯊”,屬於(yu)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瀕危野生動物及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噬人鯊是海洋中的“傘(san) 護種”,其生境需求能夠涵蓋其他物種的生境需求,通過保護噬人鯊可以同時為(wei) 海洋裏的其他物種提供保護,有利於(yu) 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平衡。本案中,人民法院依法適用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新司法解釋,既以價(jia) 值作為(wei) 基本定罪量刑標準,又全麵考慮案件有關(guan) 情節,綜合評估社會(hui) 危害性,闡釋了依法懲治犯罪與(yu) 寬嚴(yan) 相濟的刑事司法理念。通過嚴(yan) 厲打擊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犯罪,充分展現了我國履行國際環境條約義(yi) 務、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大國擔當。本案宣判得到多家媒體(ti) 報道,推動社會(hui) 公眾(zhong) 了解大白鯊這一凶猛而又脆弱的大型水生野生物種,對於(yu) 引導人民群眾(zhong) 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全民行動具有積極意義(yi) 。
四、沈某發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
【基本案情】
2019年8月以來,被告人沈某發經營文玩店時,在未取得水生野生動物經營許可且營業(ye) 執照過期的情況下,將17件收購所得的野生紅珊瑚製品擺放在店內(nei) 銷售。經鑒定,該17件珊瑚製品均屬於(yu) 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紅珊瑚的製品,淨重至少0.2806千克,價(jia) 值至少112240元。案件審理中,沈某發自費印製保護紅珊瑚倡議書(shu) 在廈門古玩市場發放,現身說法倡導保護紅珊瑚,同時預繳1.2萬(wan) 元用於(yu) 執行罰金刑,自願繳納生態修複賠償(chang) 金2萬(wan) 元。
【裁判結果】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被告人沈某發非法收購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紅珊瑚製品,已構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鑒於(yu) 沈某發歸案後如實供述、認罪認罰,且非法出售的紅珊瑚製品已全部追繳等情節,於(yu) 2021年11月16日判處沈某發有期徒刑8個(ge) 月,緩刑1年,並處罰金1.2萬(wan) 元;暫扣的17件紅珊瑚製品予以沒收;暫扣的生態修複賠償(chang) 金2萬(wan) 元依法上繳國庫。宣判後,各方未上訴、抗訴,一審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yi) 】
珊瑚礁被稱為(wei) “海洋中的熱帶雨林”,係生物多樣性最為(wei) 豐(feng) 富、生產(chan) 力最高的典型生態係統之一,非法捕撈、開采珊瑚將嚴(yan) 重破壞海洋生態。紅珊瑚係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無證捕撈、收購、出售、運輸紅珊瑚及其製品均可能觸犯刑律。人民法院在本案審理中,本著“判處一案,挽救一人,教育一片”的目的,結合被告人年齡較大、身體(ti) 狀況不佳、家庭經濟困難但時間充裕等因素,動員被告人及其家屬自願繳納部分生態修複金,印製紅珊瑚保護倡議資料,聯係古玩市場管理方在市場內(nei) 大規模發放,現身說法倡導紅珊瑚保護。通過探索創新符合案件實際情況的生態修複模式,有效杜絕了該古玩市場售賣珊瑚製品的現象,增強公眾(zhong) 對珊瑚等海洋生物的保護意識,取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會(hui) 效果。
五、馬某麽(me) 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
【基本案情】
1993年12月至1994年1月期間,被告人馬某麽(me) 在馬某元糾集下與(yu) 馬某某尼、二某、海某等12人潛入可可西裏地區,非法獵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藏羚羊。1994年1月16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西部工作委員會(hui) 工作組赴可可西裏將上述人員及在可可西裏地區非法捕殺藏羚羊的王某某買(mai) 、韓某某曰等另外8人抓獲,並收繳藏羚羊皮1200餘(yu) 張、小口徑步槍6支、半自動子彈3000餘(yu) 發及東(dong) 風卡車3輛、北京吉普車1輛。同年1月18日,上述人員被押往格爾木途中,韓某明、馬某孝等人組織反抗。馬某麽(me) 趁亂(luan) 潛逃,直至2020年9月10日被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公安局拘傳(chuan) 到案。青海省玉樹市人民檢察院於(yu) 2021年5月31日,以馬某麽(me) 涉嫌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提起公訴。
【裁判結果】
青海省玉樹市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被告人馬某麽(me) 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依據其行為(wei) 時適用的1988年11月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關(guan) 於(yu) 懲治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的補充規定》,應當以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其在1994年1月18日押解途中趁亂(luan) 潛逃,直至2020年9月10日被抓獲,依法不受追訴期限的限製。鑒於(yu) 馬某麽(me) 係從(cong) 犯且認罪認罰,判處其有期徒刑6年,並處罰金2000元。宣判後,各方未上訴、抗訴,一審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yi) 】
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yu) 青藏高原西北部,總麵積4.5萬(wan) 平方公裏,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被譽為(wei)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基因庫”,201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an) 名錄,是青藏高原特有珍稀物種的棲息地。本案中被獵捕殺害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藏羚羊,是青藏高原基礎物種和動物區係典型代表,支撐著一個(ge) 完整的生物鏈係統,對維持青藏高原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發揮著重要作用。1994年1月18日,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發生特大藏羚羊盜獵槍殺案,“環保衛士”傑桑·索南達傑與(yu) 盜獵者展開殊死搏鬥,不幸中槍犧牲。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被告人馬某麽(me) 作為(wei) 從(cong) 犯,潛逃近30年後被抓獲歸案接受法律製裁,告慰了烈士英靈。本案的依法審理充分彰顯人民法院牢記“國之大者”使命要求,運用司法手段全麵保護青藏高原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的決(jue) 心。
六、田某陽、沈某賢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案
【基本案情】
2021年6月28日,被告人田某陽、沈某賢在神農(nong) 架林區紅坪鎮某廢棄采石場附近的山林中非法采挖紅豆杉24株、小葉黃楊13株,並將上述樹苗臨(lin) 時存放在一棟未完工房屋。同年6月30日,沈某賢、田某陽運輸上述樹苗返回巴東(dong) 縣途中,被公安機關(guan) 查獲。經鑒定,送檢的紅豆杉為(wei)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的一級保護植物。案涉樹苗被移送進行專(zhuan) 業(ye) 栽植,並經林業(ye) 技術人員確定全部處於(yu) 成活狀態。
【裁判結果】
湖北省神農(nong) 架林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被告人田某陽、沈某賢違法擅自采挖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24株,情節嚴(yan) 重,已構成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考慮二被告人具有坦白、認罪認罰等情節,分別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並處罰金3000元。宣判後,各方未上訴、抗訴,一審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yi) 】
神農(nong) 架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永久性示範基地和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擁有各種動物1060種,各類植物3700多種,是名副其實的“物種基因庫”。紅豆杉作為(wei)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第四紀冰川期遺留下來的瀕危珍稀植物,被譽為(wei) “植物大熊貓”,具有重要的醫藥價(jia) 值、生態價(jia) 值和經濟價(jia) 值。本案中,人民法院考慮到被告人犯罪動機是基於(yu) 紅豆杉的特殊藥用價(jia) 值,非為(wei) 牟利,認罪認罰,且案涉樹苗經過專(zhuan) 業(ye) 移栽後已全部成活,得到了最大限度保護,故對其依法適用緩刑,體(ti) 現了人民法院積極貫徹寬嚴(yan) 相濟刑事政策,在助力神農(nong) 架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同時,傳(chuan) 遞司法的力度和溫度。
七、吝某富、顏某高妨害動植物防疫、檢疫案
【基本案情】
2018年5月22日、6月9日,被告人吝某富明知被告人顏某高未取得木材運輸證和植物檢疫證書(shu) ,仍向其采購自四川省宜賓市鬆材線蟲病疫區運來的鬆木原木20餘(yu) 噸,堆放於(yu) 彭州市桂花鎮某竹木材加工廠場內(nei) 準備加工。同年7月13日,彭州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工作人員在檢查過程中發現該批鬆木原木攜帶鬆材線蟲,遂扣押並移送偵(zhen) 查。二被告人案發後自首,涉疫鬆木已按規定銷毀。
【裁判結果】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被告人顏某高、吝某富違反有關(guan) 動植物防疫、檢疫的國家規定,非法調運、經營感染重大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的森林植物產(chan) 品,有引起重大動植物疫情的危險,情節嚴(yan) 重,均構成妨害動植物防疫、檢疫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0個(ge) 月,緩刑1年,並處罰金5000元。宣判後,各方未上訴、抗訴,一審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yi) 】
森林生態係統的質量和穩定性對於(yu) 維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yi) 。鬆材線蟲病是世界上最具危險性和毀滅性的森林病害,具有傳(chuan) 播途徑廣、致死速度快、防治難、成本高等特點,鬆樹染病後極易造成大麵積死亡,破壞自然生態係統的完整性、原真性。為(wei) 此,我國專(zhuan) 門劃定鬆材線蟲疫區,對鬆材的運輸和使用實行嚴(yan) 格管理。本案中,二被告人違反有關(guan) 動植物防疫、檢疫規定,明知當地已被劃為(wei) 鬆材線蟲疫區,仍非法購買(mai) 、運輸該區域內(nei) 鬆材。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懲處,警醒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者提高法律意識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防止埋下“生態炸彈”,切實維護森林生態安全。
八、澤某甲失火案
【基本案情】
2020年2月12日,被告人澤某甲吸煙後對煙頭處理不當,導致紅原縣瓦切鎮發生草原大火,後經當地群眾(zhong) 及應急管理部門組織,於(yu) 2020年2月14日撲滅。經林業(ye) 和草原部門認定,此次大火造成草原過火麵積2119公頃。
【裁判結果】
四川省紅原縣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被告人澤某甲過失引起Ⅲ級草原火災,過火麵積達2119公頃,造成嚴(yan) 重後果,危害公共安全,其行為(wei) 構成失火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宣判後,各方未上訴、抗訴,一審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yi) 】
紅原大草原是黃河上遊的重要水源涵養(yang) 地和動植物物種資源庫,孕育了喜馬拉雅山旱獺、藏狐、斑羚、猞猁等珍稀動物200餘(yu) 種,廣產(chan) 貝母、甘鬆、大黃、羌活、蟲草等500餘(yu) 種中藥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濕地保護區”。維護草原生態平衡,對於(yu)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具有重要意義(yi) 。本案係因扔煙頭引發的大麵積草原火災,對公共安全和生態環境造成了較為(wei) 嚴(yan) 重的後果。人民法院依法懲處危害草原防火安全的犯罪行為(wei) ,堅守高原公平,維護雲(yun) 端正義(yi) ,為(wei) 提高全民防火意識,守護“中華水塔”生態環境,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維護區域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九、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訴蔣某成等六人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案
【基本案情】
2020年4月至5月期間,蔣某成、周某華聯係蔣某平等三人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以及水產(chan) 種質資源保護區內(nei) 進行非法捕撈作業(ye) ,由蔣某成、周某華統一收購漁獲物,蔣某成還雇傭(yong) 夏某軍(jun) 接駁搬運漁獲物並協助銷售。上海鐵路運輸法院就此作出生效刑事判決(jue) ,認定案涉六人非法捕撈長江刀魚及鳳尾魚共計1470.9公斤,價(jia) 值101673.7元,均構成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罪。經鑒定,該非法捕撈行為(wei) 造成的漁業(ye) 資源直接損失為(wei) 101673.7元,漁業(ye) 資源恢複費用為(wei) 305021.1元,環境敏感區附加損失為(wei) 406694.8元,共計813389.6元。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六被告連帶賠償(chang) 生態環境損害及鑒定費用,並公開向社會(hui) 賠禮道歉。
【裁判結果】
上海海事法院一審認為(wei) ,六被告在禁漁期、禁漁區使用禁用漁具從(cong) 事非法捕撈,對長江天然漁業(ye) 資源和水生生態環境造成損害,構成共同侵權,應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經鑒定,本案非法捕撈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包括天然漁業(ye) 資源直接損失、漁業(ye) 資源恢複費用,以及環境敏感區附加損失。遂判決(jue) 六被告連帶賠償(chang) 生態環境損害813389.6元和鑒定費用4000元,並公開向社會(hui) 賠禮道歉。宣判後,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yi) 】
長江係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擁有獨特的生態係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依法懲治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非法捕撈,加大對生物種群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是人民法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的重要舉(ju) 措之一。本案非法捕撈地點位於(yu) 長江刀鱭水產(chan) 種質資源保護區,屬於(yu) 上海市生態保護紅線範圍,為(wei) 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在該區域實施非法捕撈,受損漁業(ye) 資源恢複難度更大,更易引發生物鏈結構受損及生態係統功能退化。人民法院依法判令侵權人承擔環境敏感區附加損失,旨在保護具有較高經濟價(jia) 值和遺傳(chuan) 育種價(jia) 值的水產(chan) 種質資源的生長繁育區域水生生態,警示和震懾長江保護區內(nei) 非法捕撈行為(wei) ,對於(yu) 引導社會(hui) 公眾(zhong) 增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築牢長江流域生態安全屏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具有示範意義(yi) 。
十、山東(dong) 省青島市人民檢察院訴青島市嶗山區某藝術鑒賞中心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案
【基本案情】
青島市嶗山區某藝術鑒賞中心(以下簡稱某藝術中心)係經營餐飲服務的個(ge) 體(ti) 工商戶,2017年至2018年期間在未依法取得收購、出售野生動物行政許可的情況下,先後購入大王蛇3條、穿山甲1隻、熊掌4隻,並將部分野生動物做成菜品銷售。經鑒定,大王蛇為(wei) 孟加拉眼鏡蛇,屬於(yu) 《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hui) 價(jia) 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的“三有”保護動物;熊掌為(wei) 棕熊熊掌,棕熊屬於(yu)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穿山甲於(yu) 2020年6月被確定為(wei)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020年10月,某藝術中心負責人吳某霞因犯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並處罰金6萬(wan) 元。後山東(dong) 省青島市人民檢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經評估,某藝術中心破壞生態行為(wei) 造成野生動物損失8.3萬(wan) 元、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90.75萬(wan) 元。
【裁判結果】
山東(dong) 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某藝術中心違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將其做成菜品銷售,造成野生動物及其生態價(jia) 值損失近百萬(wan) 元,除應承擔生態環境侵權賠償(chang) 責任外,還應依法承擔懲罰性賠償(chang) 責任。某藝術中心在本案審理過程中悔改態度較好,申請以勞務代償(chang) 方式承擔部分懲罰性賠償(chang) 責任,予以準許。遂判決(jue) 某藝術中心賠償(chang) 野生動物損失、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及懲罰性賠償(chang) 共計108餘(yu) 萬(wan) 元,其中懲罰性賠償(chang) 99050元中的24924元以某藝術中心指定兩(liang) 人、每人提供60日生態環境公益勞動的方式承擔,由法院指定當地司法局作為(wei) 協助執行單位管理和指導,最遲於(yu) 2022年1月28日前完成。宣判後,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yi) 】
餐飲服務經營者違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將其做成菜品銷售,為(wei) 非法獵捕、殺害野生動物提供了市場和動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規定了生態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chang) 責任,加大對嚴(yan) 重違法行為(wei) 的處罰力度。本案中,被告故意侵權行為(wei) 造成野生動物及其生態價(jia) 值損失近百萬(wan) 元,人民法院依法判令其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責任,並適用懲罰性賠償(chang) ,同時根據案件具體(ti) 情況允許被告以提供有益於(yu) 生態環境保護的公益勞務方式替代履行部分懲罰性賠償(chang) 責任。宣判後,被告在協助執行單位組織下,參與(yu) 向當地餐飲企業(ye) 宣講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和發放宣傳(chuan) 單等活動,取得良好社會(hui) 效果。本案處理充分體(ti) 現人民法院嚴(yan) 厲懲治非法交易、經營野生動物的行為(wei) ,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xi) ,切實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健康安全的堅定立場。
十一、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檢察院訴陳某雲(yun) 、羅某酃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案
【基本案情】
2018年7月3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布《湖南省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禁止獵捕野生動物的通告》,明確規定自2018年8月1日起至2023年7月31日止,全省行政區域範圍內(nei) 禁止獵(捕)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hui) 價(jia) 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野生動物。2019年9月,陳某雲(yun) 在未辦理相關(guan) 狩獵手續的情況下,非法捕捉昭覺林蛙、黑斑蛙共3.5公斤約280隻,全部出售給羅某酃經營的水產(chan) 店。同年10月,炎陵縣森林公安局在該水產(chan) 店查獲並追回昭覺林蛙、黑斑蛙共220隻,送檢完畢後予以放生。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檢察院以陳某雲(yun) 、羅某酃的行為(wei) 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損害社會(hui) 公共利益為(wei) 由,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經評估,陳某雲(yun) 、羅某酃造成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6000元(100元/隻×60隻)。
【裁判結果】
湖南省炎陵縣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陳某雲(yun) 未取得狩獵證,在湖南省禁獵區、禁獵期期間非法獵捕昭覺林蛙、黑斑蛙並出售;羅某酃從(cong) 陳某雲(yun) 處收購、出售、宰殺昭覺林蛙、黑斑蛙,前述行為(wei) 破壞國家野生動物資源,危及獵捕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損害了社會(hui) 公共利益。遂判決(jue) 陳某雲(yun) 、羅某酃共同賠償(chang) 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6000元,在株洲市級以上媒體(ti) 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賠禮道歉,並以植樹造林、設立野生動物保護牌的方式修複生態環境。宣判後,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yi) 】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依法保護“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hui) 價(jia) 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案涉昭覺林蛙、黑斑蛙屬於(yu) 《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hui) 價(jia) 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規定保護的“三有”動物及《湖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保護動物,因其係食、藥兩(liang) 用的珍貴蛙種,經常成為(wei) 非法捕捉、食用的對象。根據湖南省野生動物救護繁殖中心出具的專(zhuan) 家評估意見,在長期進化中,每隻昭覺林蛙、黑斑蛙都攜帶著本種群的基礎基因以及個(ge) 體(ti) 的特殊基因,由此構成該種群的生物遺傳(chuan) 多樣性,其複雜的基因結構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一旦消失,相應的生態價(jia) 值、科研價(jia) 值和經濟價(jia) 值損失無法挽回。本案通過依法判令非法捕獵、收購、出售、宰殺者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責任,責令其采取替代性修複方式,對查獲的昭覺林蛙、黑斑蛙及時放生,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zhong) 對濫捕濫食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wei) 說“不”,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融入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全過程。
十二、北京市豐(feng) 台區源頭愛好者環境研究所訴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某港經濟開發有限公司等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案
【基本案情】
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於(yu) 2009年建立,位於(yu) 重慶市石柱縣西沱鎮長江幹流岸邊,屬於(yu) 內(nei) 陸濕地縣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濕地生態係統和以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三峽庫區特有種荷葉鐵線蕨為(wei) 代表的野生動植物資源。2011年6月起,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某港經濟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港開發公司)擅自占用該保護區興(xing) 建移民生態工業(ye) 園基礎設施,導致該保護區濕地生態係統遭到嚴(yan) 重破壞。2013年,某港開發公司整體(ti) 合並至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某盛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盛開發公司),但該公司並未注銷。2018年5月起,石柱縣人民政府啟動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環境問題整改,並委托專(zhuan) 業(ye) 機構製定了生態修複方案。同年10月,北京市豐(feng) 台區源頭愛好者環境研究所提起公益訴訟,請求判令某港開發公司、某盛開發公司等停止侵權、恢複原狀並賠償(chang) 生態服務功能損失。訴訟過程中,某港開發公司、某盛開發公司根據前述生態修複方案進行了整改,自然保護區內(nei) 生態環境基本恢複。
【裁判結果】
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某港開發公司、某盛開發公司在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內(nei) 修建工業(ye) 園區,嚴(yan) 重損害濕地生態環境,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雖然兩(liang) 公司在訴訟過程中已按照生態修複方案對受損生態進行了基本修複,但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其恢複原狀期間的服務功能損失客觀存在,侵權人仍應予以賠償(chang) 。結合生態破壞的範圍和程度、生態環境的稀缺性、生態環境恢複的難易程度等因素,判令某港開發公司、某盛開發公司賠償(chang) 生態服務功能損失300萬(wan) 元並支付合理訴訟費用。宣判後,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yi) 】
濕地被譽為(wei) “地球之腎”“物種寶庫”,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yang) 水源、調節氣候、改善水質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國正在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確保重要自然生態係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係統保護,提升生態產(chan) 品供給能力,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本案係侵權人在長江上遊幹流附近的濕地自然保護區內(nei) 修建工業(ye) 園區破壞濕地生態係統引發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涉地區物種豐(feng) 富,有三峽庫區特有瀕危植物荷葉鐵線蕨,屬於(yu)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侵權人在自然保護區內(nei) 違法開發建設,嚴(yan) 重破壞受保護的濕地生態係統。人民法院貫徹損害擔責、全麵賠償(chang) 原則,在侵權人停止侵權、修複生態的基礎上,依法判令其承擔修複期間生態服務功能損失,為(wei) 加強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十三、陶某高訴張某、付某順林木買(mai) 賣合同糾紛案
【基本案情】
被告張某、付某順受讓雲(yun) 南省景穀縣民樂(le) 鎮某村民小組名下位於(yu) “大幹箐”集體(ti) 林的18公分以上林木後,於(yu) 2007年11月與(yu) 原告陶某高達成口頭買(mai) 賣協議,將“大幹箐”集體(ti) 林木銷售給陶某高,陶某高為(wei) 此向張某、付某順支付了林木轉讓款48萬(wan) 元。“大幹箐”集體(ti) 林於(yu) 2014年12月進行林權登記。後因案涉林地屬於(yu) 天然林,無法辦理采伐許可證,至今未能采伐。陶某高與(yu) 張某、付某順協商未果,形成本案訴訟。
【裁判結果】
雲(yun) 南省景穀傣族彝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一審支持了陶某高的訴訟請求,判決(jue) 解除合同,由張某、付某順返還林木轉讓款48萬(wan) 元。宣判後,張某、付某順提出上訴。雲(yun) 南省普洱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wei) ,雙方口頭達成的林木買(mai) 賣協議合法有效,案涉收條載明購買(mai) 18公分以上林木,而對林木進行合法采伐是取得林木的必要條件。雙方雖未以書(shu) 麵形式約定林木采伐許可手續應由哪方辦理,但張某、付某順作為(wei) 出賣人,依法負有向買(mai) 受人交付標的物或者提取標的物的單證,並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義(yi) 務。而案涉林木屬天然林,現已無法辦理采伐手續,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應予解除。遂判決(jue)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yi) 】
天然林是森林生態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構穩定、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生態屏障。我國實行天然林全麵保護製度,嚴(yan) 格限製天然林采伐。堅持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生態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保育結合、可持續發展原則,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製度之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汙染環境和破壞生態。”森林資源的民事糾紛案件處理,在尊重契約精神、促進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zheng) 的同時,應當注重對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製度的維護,兼顧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本案涉及天然林活立木交易,而林木采伐須取得相應行政許可。人民法院結合合同目的,依法認定辦理林木采伐許可手續係林木轉讓方全麵履行合同的從(cong) 義(yi) 務,引導民商事主體(ti) 在交易中恪守綠色原則,為(wei) 促進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有益司法樣本。
十四、顧某宏訴防城港市漁政支隊漁業(ye) 行政處罰決(jue) 定案
【基本案情】
2018年2月4日,顧某宏駕駛漁船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西灣海域進行抽螺捕撈作業(ye) 。次日,被防城港市漁政支隊執法人員查獲。經查,該船係無船名船號、無船籍港、無船舶證書(shu) 的“三無”漁船,船上安裝有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拖曳泵吸耙刺抽螺捕撈作業(ye) 設備1套、用網袋包裝的漁獲物螺苗、貝苗(帶沙)65包共計1950千克。防城港市漁政支隊認為(wei) 顧某宏的行為(wei) 違反了漁業(ye) 相關(guan) 法律法規,於(yu) 2018年5月2日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沒收顧某宏的案涉漁船。顧某宏不服,向北海海事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該行政處罰決(jue) 定。
【裁判結果】
北海海事法院一審認為(wei) ,案涉船舶是顧某宏未經相關(guan) 部門審批,私自請人建造的“三無”漁業(ye) 船舶。“三無”漁業(ye) 船舶在漁港和海上航行或者停泊的,漁業(ye) 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應予以沒收。顧某宏在該船上違法安裝禁用漁具拖曳泵吸耙刺,在海上非法捕撈菲律賓蛤仔苗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防城港市漁政支隊作出的行政處罰決(jue) 定適用法律正確,符合法定程序,判決(jue) 駁回顧某宏的訴訟請求。宣判後當事人未上訴,一審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包括顧某宏在內(nei) 的11名係列案原告均服判息訴。
【典型意義(yi) 】
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hui) 遭到大自然的報複。本案非法捕撈海洋貝類資源的案發地位於(yu) 廣西北部灣海域,該海域不僅(jin) 是著名漁場,也是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區域之一,擁有施氏獺蛤、織錦巴非蛤、鈍綴錦蛤、大竹蟶等特有珍稀貝類品種,是重要的海洋貝類基因庫。違法行為(wei) 人使用的禁用漁具拖曳泵吸耙刺俗稱“吸蛤泵”“吸蛤耙”“抽螺機”,通過漁船水泵將所經海域的一切底棲生物連泥帶砂全部吸起,是一種毀滅性的捕撈方式。這種掠奪式利用自然資源行為(wei) ,極大破壞了海洋資源和生態平衡,嚴(yan) 重損害生物多樣性和漁業(ye) 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人民法院通過依法支持漁業(ye) 行政管理機關(guan) 取締“三無”漁船和禁用漁具,充分彰顯了司法守護海洋生物資源及其生存環境,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堅定決(jue) 心。
十五、貴陽市烏(wu) 當區人民檢察院訴貴陽市某自然資源局怠於(yu) 履行行政管理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
【基本案情】
2020年9月,貴陽市烏(wu) 當區人民檢察院在調查轄區古樹保護情況時發現,東(dong) 風鎮高穴村養(yang) 豬大寨的一棵百年以上的古柏樹未得到有效保護,其樹幹基部區域被水泥硬化,樹幹中部釘有輸電線支架,違反了《貴州省古樹名木大樹保護條例》規定。該古柏樹長勢衰弱,出現明顯枯枝,部分樹皮缺失,樹幹暴露,且電線雜亂(luan) 其間,存在火災隱患。檢察機關(guan) 向貴陽市某自然資源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對該古樹履行監管職責,但未收到該局回複。2021年5月,檢察機關(guan) 現場查看發現該古樹仍未得到保護,遂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裁判結果】
貴州省清鎮市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貴陽市某自然資源局作為(wei) 該地區林業(ye) 主管部門,對轄區古樹負有保護、管理和監督職責。該局收到檢察建議直至本案一審開庭前,始終未有效解決(jue) 案涉古樹被破壞的問題,存在未依法履行職責情形。遂判決(jue) 其依法履行法定職責,對東(dong) 風鎮高穴村養(yang) 豬大寨的古樹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等。宣判後,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yi) 】
古樹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自然遺產(chan) 、文化遺產(chan) ,彌足珍貴且不可再生。古樹飽經滄桑,記錄了自然變遷,承載著鄉(xiang) 愁情思,是一個(ge) 村莊、一個(ge) 鄉(xiang) 鎮、一座城市悠久曆史的見證者,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寫(xie) 照,具有重要的曆史、文化、生態、科研、景觀等價(jia) 值,被譽為(wei) “綠色文物”“活的化石”。《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國家保護古樹名木和珍貴樹木,禁止破壞古樹名木和珍貴樹木及其生存的自然環境。案涉古樹及其生長環境遭受嚴(yan) 重破壞,長勢衰弱,而行政主管部門未依法及時進行管護。人民法院通過本案審理,判決(jue) 行政機關(guan) 履行法定職責,對於(yu) 督促行政機關(guan) 依法履行古樹管護責任,提升社會(hui) 公眾(zhong) 古樹保護意識具有積極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國家植物園 講好中國植物故事
2021年1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複同意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國家植物園在整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園)和北京市植物園(北園)的基礎上成立,總規劃麵積近600公頃。 [詳細] -
COP15第二階段會議開幕在即 “雲南大象”將漫遊蒙特利爾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天喜介紹,按照生態環境部工作安排和要求,第二階段會議要繼續體現雲南元素、昆明元素,繼續發揮COP15原承辦單位的作用。[詳細] -
西藏大學生態環境學院成立 助力高原生態安全屏障保護
記者29日從西藏大學獲悉,西藏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在拉薩成立。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