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東西問丨蓋誌毅:中國治理庫布其沙漠,為何令世界刮目相看?

發布時間:2023-01-03 16:2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經濟學家蓋誌毅,在其學術生涯中用了很大精力研讀庫布其沙漠,對於(yu) 庫布其沙漠的曆史與(yu) 現狀,他能信手拈來。

  甚至日前庫布其沙漠新能源基地項目在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市正式開工建設,他都會(hui) 與(yu) 記者第一時間分享。

  據官方媒體(ti) 報道,這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開發建設的全球最大規模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也是中國首個(ge) 開工建設的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項目。

  蓋誌毅在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時提到,關(guan) 於(yu) 庫布其沙漠的治理,正一次次讓世界驚歎,一次次令世界刮目相看。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請您談談庫布其沙漠的概況。

  蓋誌毅:庫布其沙漠地處內(nei) 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北部、黃河南岸,西、北、東(dong) 三麵為(wei) 黃河環繞。西起巴彥高勒對岸,東(dong) 至托克托對岸。庫布其沙漠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黃河南岸,橫跨杭錦旗、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部分地區,東(dong) 西長約360公裏,南北寬約40公裏,形態以沙丘鏈和格狀沙丘為(wei) 主。總麵積約1.86萬(wan) 平方公裏,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線距離僅(jin) 800多公裏,被稱為(wei) “懸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庫布其沙漠治理主要取得哪些成就?

  蓋誌毅:無需回溯太多年,僅(jin) 以近十年為(wei) 例,就可看到庫布其沙漠的世界影響力。

  2012年6月,庫布其沙漠生態文明被列為(wei) 聯合國“裏約+20”峰會(hui) 重要成果向世界推廣。

  2013年9月23日,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一次締約方大會(hui) 上,“中國庫布其治沙案例”被選定為(wei) 官方宣傳(chuan) 片,向190多個(ge) 國家的3000多位代表循環播放。

  2014年4月22日,在第45個(ge) “世界地球日”,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區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立為(wei) 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並將其作為(wei) 全球首個(ge) 荒漠化地區生態係統的研究對象。

  2015年7月,第五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召開,主題為(wei) “沙漠生態文明,共建絲(si) 綢之路”。大會(hui) 達成十四項共識,並為(wei) 通過的《2015後生態文明建設願景和合作框架》《全球荒漠化治理庫布其行動計劃》兩(liang) 個(ge) 成果文件提供了智慧支持。

  在2015年12月1日的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hui) 上,《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中有這樣幾組數字:價(jia) 值4600多億(yi) 元人民幣的生態財富,10萬(wan) 多當地農(nong) 牧民從(cong) 中受益,其中很大一部分已脫貧致富,為(wei) 100餘(yu) 萬(wan) 人(次)創造就業(ye) 機會(hui)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巴黎氣候大會(hui) 上向世界發布了《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認定“庫布其沙漠生態財富創造模式”走出了一條立足中國、造福世界的沙漠綜合治理道路。

  2017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hui) 在鄂爾多斯市召開,庫布其作為(wei) 中國防沙治沙的成功實踐被寫(xie) 入190多個(ge) 國家代表共同起草的宣言,成為(wei) 全球防治荒漠化典範。

  2018年,中宣部將庫布其沙漠治理作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典型,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ti) 進行了集中報道,向全國乃至世界全景呈現了庫布其大漠變綠洲的奇跡。官方認為(wei) ,“庫布其沙漠治理為(wei) 國際社會(hui) 治理環境生態、落實2030年議程提供了中國經驗”。

  事實上,庫布其沙漠治理的成就為(wei) 世界貢獻了沙漠治理、生態修複、經濟繁榮的中國經驗、中國智慧,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中國生態品牌,被聯合國確認為(wei) 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

  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不僅(jin) 在中國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雲(yun) 南、貴州、河北、吉林等各大沙區成功落地,也廣泛傳(chuan) 播到埃塞俄比亞(ya) 、肯尼亞(ya) 、加納等非洲沙漠國家,以及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蒙古國等亞(ya) 洲國家,顯示了“庫布其模式”的國際化特色。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wei) 庫布其沙漠得到世界關(guan) 注的主要原因是什麽(me) ?

  蓋誌毅:最主要的是外界確實感受到了肉眼可見的變化。

  庫布其沙漠整體(ti) 治理,創造了大漠變綠洲的奇跡,生物多樣性得到明顯恢複。沙漠從(cong) 過去的寸草不生、飛鳥絕跡,發展到生物種類增加到530多種,出現了天鵝、野兔、胡楊等絕跡多年的野生動植物,昔日肆意流動的沙漠被綠色長龍縛住,開始靜躺安臥。

  過去,庫布其沙漠每年向黃河岸邊推進數十米,輸入泥沙1.6億(yi) 噸,如今輸入的泥沙減少八成。經過30多年艱辛治沙,庫布其沙漠出現了幾百萬(wan) 畝(mu) 厘米級厚的土壤跡象,改良出大規模的沙漠土地,初步具備了農(nong) 業(ye) 耕作條件。

  目前,庫布其沙漠治理率達到25%,農(nong) 牧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氣象資料表明,鄂爾多斯市年平均大風日數和沙塵天氣次數明顯減少,強度逐漸減弱,生態環境明顯轉好,走出了一條具有鄂爾多斯特色的荒漠化防治之路。

  庫布其沙漠的植被在增加,沙漠治理麵積達6000多平方公裏,綠化麵積達3200多平方公裏。

  中新社記者:為(wei) 什麽(me) 說“庫布其模式”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非常有說服力的例證?

  蓋誌毅: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而在過去十年,“庫布其模式”已是全球防治荒漠化的“中國樣本”,為(wei) 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這就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模式提供了非常有說服力的例證。

  首先,“庫布其模式”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ye) 三維合力的結果。

  著名經濟學家、複旦大學教授史正富認為(wei) ,在中國,除中央政府和競爭(zheng) 性企業(ye) 兩(liang) 大主體(ti) 外,還存在一個(ge) 經濟主體(ti) ,即競爭(zheng) 性的地方政府體(ti) 係。在這三維市場體(ti) 製中,中央政府的戰略領導力、地方政府的發展推動力與(yu) 企業(ye) 的創新活力,三者有機結合,使企業(ye) 均衡投資率高於(yu) 常規市場經濟,為(wei) 超常增長提供了投資動力。

  其次,“庫布其模式”是中國政策連續性和久久為(wei) 功的結果。

  鄂爾多斯市從(cong) 20世紀70年代的“林牧為(wei) 主、多種經營”,80年代的“三種五小”建設,到90年代的植被建設是最大的基本建設,到新世紀以來的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再到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多年的累積效應產(chan) 生了庫布其模式,這與(yu) 西方國家的政策大多隻能產(chan) 生短期效應非常不同。

  再次,“庫布其模式”是以基層組織為(wei) 核心帶動農(nong) 牧民積極參與(yu) 的結果。

  在內(nei) 蒙古杭錦旗,蒙古族女民工聯隊長敖特更花被稱作“沙漠玫瑰”,她是道圖嘎查的嘎查長,積極響應號召,在庫布其沙漠中種樹,綠化沙漠麵積達到3萬(wan) 多畝(mu) ;同時,敖特更花和她組建的民工聯隊通過政府引導和當地沙產(chan) 業(ye) 的帶領,將庫布其沙漠的治理模式推廣到新疆、西藏等地。

  在基層組織帶領下,庫布其周邊的農(nong) 牧民以“沙地業(ye) 主、產(chan) 業(ye) 股東(dong) 、旅遊小老板、民工聯隊長、產(chan) 業(ye) 工人、生態工人、新式農(nong) 牧民”的7種新身份參與(yu) 治沙。積極探索“企業(ye) 建基地、基地聯農(nong) 戶、企業(ye) 對協會(hui) 、協會(hui) 聯農(nong) 戶”“企業(ye) 建基地、農(nong) 民土地入股”等多種長效機製。

  總之,“庫布其模式”詮釋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打破西方對現代化的唯一的解釋權、話語權,提供了又一個(ge) 生動例證,這是一件很有價(jia) 值的事。

  受訪者簡介:

  蓋誌毅,內(nei) 蒙古政協委員、內(nei) 蒙古政協農(nong) 牧委員會(hui) 副主任,二級教授,農(nong) 業(ye) 經濟管理博士生導師。曾任內(nei) 蒙古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人文社會(hui) 科學學院院長等職務。2018年任內(nei) 蒙古政協委員,2019年任內(nei) 蒙古政協農(nong) 牧委員會(hui) 副主任。2022年當選中國蒙古學會(hui) 副會(hui) 長。在《農(nong) 業(ye) 經濟問題》《經濟縱橫》《農(nong) 村經濟》等刊物發表論文300餘(yu) 篇。出版《草原生態經濟係統可持續發展研究》《文明消失的現代啟悟》《富國強區之路--內(nei) 蒙古實現全麵小康社會(hui) 研究》《製度視野下的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等10餘(yu) 部專(zhuan) 著。專(zhuan) 著《牧區政策調整--以內(nei) 蒙古為(wei) 例》獲內(nei) 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hui) 科學一等獎。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