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林”之美不止於林
2023年年初,記者順著蜿蜒的公路向海東(dong) 市樂(le) 都區共和鄉(xiang) 樺林村駛去,快到村口時,就見到一片又一片茂密的白樺林,樺樹挺拔舒展的身姿和獨具特色的白色,為(wei) 山林增加了一抹亮色。
樺林村的村名源於(yu) 村裏的130多公頃白樺林帶,它們(men) 默默紮根於(yu) 山間,守護著村裏的一方水土和人們(men) 。村民也用心守護白樺林,人與(yu) 樹共同在祁連山下生長。
今年54歲的哇有新是樺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自小在樺樹林裏玩耍長大,對家鄉(xiang) 的白樺樹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的記憶裏,父輩及早前的村民取暖做飯都習(xi) 慣燒樺樹的枯枝,但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會(hui) 兒(er) 經濟困難,村裏人買(mai) 不起碳,就成片砍伐樹木當柴火燒,有許多老樹就在那個(ge) 時候倒下了,樺林遭受了嚴(yan) 重的破壞,裏麵的很多野生動物也逐漸銷聲匿跡。”哇有新說,看著滿目瘡痍的樹林,村裏的老黨(dang) 員們(men) 首先站出來。
自2000年起,華林村的黨(dang) 員主動承擔起保護樺樹、恢複樺林的責任,“一邊指導大家給樹木修枝,一邊引導大家在春秋季補種樹木。”哇有新說,那些年他的父親(qin) 就帶著他,在自家房前屋後和林地裏栽了一百多棵樹。在黨(dang) 員們(men) 的教育下,村民都開始主動地植綠護綠,如今村裏那些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樺樹,都得益於(yu) 他們(men) 的保護。新生的樺樹也已成林,村民視同養(yang) 大的孩子一般嗬護有加。
樺林村地處祁連山南麓腳下,保護生態環境尤為(wei) 重要。據共和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袁有成介紹,當年村民出於(yu) 不忍而補植樹木的行動延續多年,近年來在鄉(xiang) 黨(dang) 委和政府的統一組織和安排下,成了樺林村每年的常態化義(yi) 務植樹活動。“生產(chan) 生活要建立在不毀樹、不糟蹋自然的前提下”成為(wei) 了大家的共識,由此帶來的變化也讓每個(ge) 人倍感欣喜。
樺林村人齊萬(wan) 恩,2021年1月成為(wei) 了共和鄉(xiang) 的一名護林員,負責巡護本村的白樺林。“現在完全沒有亂(luan) 砍亂(luan) 伐的現象了,山上野生動物很多,麅子經常跑到山下飲水,田地裏經常能看見旱獺、野雞刨食。”齊萬(wan) 恩笑嗬嗬地說。
如今,美麗(li) 的白樺林依然留有原始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jin) 成為(wei) 村民們(men) 的家鄉(xiang) 珍寶,也為(wei) 他們(men) 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共和鄉(xiang) 緊抓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發展契機,在保護好生態環境和林業(ye) 資源的前提下,尋求綠色發展之路,適度開發生態旅遊業(ye) ,打造樺林村“美麗(li) 經濟”。“我們(men) 將推進林旅融合發展,振興(xing) 第三產(chan) 業(ye) ,發展民宿、農(nong) 家樂(le) ,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袁有成說,樺林村人創造的生態美會(hui) 給他們(men) 帶來不止於(yu) 林的更多生活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織牢水生生物保護網建設人魚和諧新家園
近年來,青海省加快構建長江、黃河、青海湖重點水域禁漁期管理製度,嚴格落實禁捕管理各項舉措,積極開展土著魚類增殖放流,強化水生生物資源及漁業水域環境監測。[詳細] -
青海省發展改革委深化金融領域務實合作助推黃河流域保護發展
1月27日,記者從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2022年,省發展改革委會同國開行青海分行深化務實高效的金融合作,全年共向黃河青海流域相關項目發放貸款115.5億元。[詳細]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持續打造生態文明高地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推動祁連山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任務、昆侖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前期工作,推動設立坎布拉世界地質公園。[詳細]